2013.11.09
地處宜蘭礁溪,傳說有個地方既有瀑布美景也有條國家級登山步道,但是我從未來訪過。而考量現在已經是冬天,選擇冬天來宜蘭實在是不智之舉,因為蘭陽平原開口正朝向東北角,冬天東北季風挾帶冷風、雨量剛好由蘭陽平原一蓋接收,因此冬天的宜蘭沒幾天是晴天,而選擇濕濕冷冷的天氣外出健行,似乎是幾年前的我才會做的蠢事,所以這個行程就考慮了許久才選定這個周末,氣象局的預報資料:降雨機率30%.......,不囉嗦! 出發 Go!!
葛瑪蘭客運礁溪站
自從雪隧通車後,前往宜蘭的旅客變多,且交通也便利許多,由台北轉運站搭乘客運前往礁溪,約莫1小時後,就可以抵達礁溪市區。而今天我要去的「五峰旗風景區」可以由礁溪火車站搭乘台灣好行巴士前往,最開心的是,即使已經離開大台北地區,悠遊卡依然可以在台灣好行的巴士上使用,相當貼心。
五峰旗風景區
五峰旗風景區,其實離礁溪市區不遠,車程約15分鐘,就抵達五峰旗風景區停車場。出門前,讀了Tony的網誌,上頭的照片跟今天所見幾乎沒啥改變,只是我一下車看到停車場旁有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地,加上還有條溪(得子溪)流經,忍不住先到溪邊走走。
得子溪的溪水真的很清澈,在溪邊都可以看到許久不見的「蝌蚪」。
看來今天的確是難得的好天氣,外出踏青的好時機,不少家庭一同外出,也有團體選擇這裡做為聚會的場所,順帶一提的是:五峰旗風景區,並不收門票,但若是自行開車前往,停車場是要收費的,因此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既環保又省錢。
第3層瀑布
在停車場旁停留不少時間,驚覺我必須趕緊腳步前往今天的第一目的地—五峰旗瀑布區。沿著停車場旁一條又大又寬的「未來」林蔭大道往白色屋子方向前進,為何稱作「未來」林蔭大道?因為,兩旁的樹還需要長一點的時間才有辦法長成林蔭.......。
在白色屋子旁,會有指標「向左,往聖母山莊;向右,往五峰旗瀑布」。這兩處都是我今天的行程,不過我決定先向右行,先看完瀑布後,再去聖母山莊。
經過攔沙壩,沿路都有指標清楚引導遊客往瀑布區,過了一座拱橋後,首先會抵達的是「第3層瀑布」。
這層瀑布,並沒有帶給我任何驚喜,反倒有點失望。幾乎沒停下腳步,繼續往前行。
第2層瀑布
第2層瀑布旁有座中國式的涼亭,而瀑布正好在涼亭後方。還沒接近第2層瀑布,就可以感覺氣勢不同於第3層,愈接近涼亭,地面愈是潮濕。
要前來五峰旗前,正好下了幾天的雨,瀑布的水量豐沛由岩壁上頭傾瀉而下,站在觀瀑平台上也能感受到水分子撞擊在臉上的感覺。
原本要繼續前往第1層瀑布,但是在樓梯口處就被柵欄給擋下來了,原來前往第1層瀑布的步道有落石,管理處為避免遊客危險,做預防性的封鎖。我只好提前前往聖母朝聖地。
聖母朝聖地
由剛剛樓梯口處,取左側通道可接往車道,經過一小段碎石子路後,就會抵達聖母朝聖地。
今天在聖母朝聖地的教友似乎比較多,從外頭車輛停放的狀況,感覺今天好像教會裡有活動。我沿著步道迂迴地往上走,繞道教會的後方,可以鳥瞰整個礁溪市區,「霧霧地....」心裡這麼想。
聖母朝聖地,有座像是中國北京天壇造型的建築物,今天不少教會工作人員穿著正式服裝,屋內也坐滿的教友,在一旁的山洞上掛了一幅紅布幕「五峰旗聖母朝聖日」,還是不怎麼了解今天是甚麼日子。
不過,掛在遠方的第1層瀑布,透過教會白色圓頂,更顯得清楚可見,雖然今天無緣造訪這第1層瀑布,可以由聖母朝聖地遠眺,也感覺相當壯觀。
通天橋
接下去的步道,多半在林下散步,兩側的林相相當優美,幾次讓我停下腳步來拍照,走走停停的行程,也讓一位同是往通天橋的大哥,乾脆配合我的行程,一路走走停停,沿路也有話題可以聊聊。大哥是礁溪當地人,不過聽口音卻有原住民的感覺,大哥把這條步道當作運動的地方,每周都會走上好幾回,走在這條林相幽美的步道上,讓我好生羨慕。
大約1個小時的步行時間,就抵達「通天橋」。這裡設有一處平台及洗手間供人休息,一路同行的大哥,走到通天橋旋即要折返。
「年輕人,你今天要去聖母山莊吧! 」大哥問。
「是啊! 我想去聖母山莊看看。」我說。
「嗯! 沿路標示都很清楚,路也很好走。」大哥說。
大哥與我道別,我在平台上作短暫的休息,隨即出發前往聖母山莊。
聖母山莊登山步道
接下來的步道共計1.6KM,可是林務局規劃的國家級步道,自從2012年走訪霞喀羅步道清泉段,就感受到林務局在規劃國家級步道的用心,不僅沿途每隔1KM 或0.5KM就會里程數,還會有生態解說牌,讓來訪的山友除了獲得健康外,還有長了智慧,最後步道的鋪設也捨棄在都匯區常見的水泥/ 石階步道,大多就地取材,採用木頭與泥土來修築步道,儘量減少人為的設施,讓步道四周的植物得以生長,生態維持平衡。
聖母山莊步道部分沿著得子溪修築,一路上有山有水,走的詩情又畫意。在一處解說牌處停下來「超級比一比 冷清草vs 闊葉樓梯草」,我從未注意這兩者在潮濕處常見的植物有何差別?讀完解說牌上的資料後,歸納如下:
「闊葉樓梯草」,葉面比較大,葉緣鋸齒狀較小且多,多生長於海拔較低處;「冷清草」,葉面較小,葉緣鋸齒狀較大且少,多生長於海拔較高。
為了求證,還一路找闊葉樓梯草與冷清草的蹤跡,真的在海拔較低處大多為闊葉樓梯草,愈往上頭走,才會見到冷清草。一路低頭找尋,沒想到就走到700M,涼亭。
今天一路走來,步道潮濕,但是還不至於泥寧,就這樣一路走到了1KM,而愈往上走,風勢愈來愈大,連解說牌都改成「抗風小巨人」,我都要防風外套的拉鍊拉上,縮著頸子繼續走,到了1K+400,視野逐漸開闊,步道兩側大型灌木不復見,反倒是矮箭竹叢所取代,聖母山莊的建築物已經是肉眼可見,愈接近山頂,感覺雲層被風吹著跑,一下子籠罩正顆山頭,一下子又飄走。
一旁的解說牌,「草山論『箭』」,說的是一路陪我走上來的箭竹叢,只是要說「草山論箭」應該要在「陽明山」吧! 在陽明山論箭,才會是名副其實。(陽明山,早期稱做「草山」)。
聖母峰
1K+600為聖母山莊步道終點,在這裡就可以看到聖母山莊前的蓄水池及「聖母峰」,往聖母峰的階梯還有不少山友,在這裡風真得很強勁,看到蓄水池上的水波,就可以感受現場的風勁。
我先到聖母山莊前廣場,向聖母及巴瑞士教士雕像示意,雖然我不是教友,但是也要其他宗教信仰表示尊敬,也感念巴瑞士教士對台灣的貢獻及今日有這麼好的登山步道的感謝之情。我轉往上攻「聖母峰」,登山界的傳奇登山路線---「聖母峰」,不過........今天不是喜馬拉雅山上頭的那一顆,而是位於聖母山莊旁邊小山峰,簡稱「聖母峰」。別看這一小段路沒甚麼,我可以冒著生命危險來登頂的,還記得剛剛我說的「風真得很強勁」這句話嗎? 有一小段水泥路,大約10公尺,沒有護欄,風大到可以把一個體重約70KG的人吹著跑,在沒有護欄的步道,而兩側盡是山谷,「一步」不小心真的是成千古恨......,我盡可能壓低身子,慢慢移動雙腳往樓梯護欄前進,手一搆到護欄,死命抓住,身體再靠進來,通過這恐怖的10公尺,當然等會同樣的戲碼還會再演一遍,否則難道要等直升機來救嗎?
聖母峰上頭,有一處觀景平台及耶穌受難十字架,在此遠眺礁溪市區,會受到雲霧干擾,不過觀察雲霧飄過四周山巒,卻是很奇妙的感覺,感受大自然的脈動。
回到聖母山莊稍作休息,順便用午餐,現在的聖母山莊,供山友使用的山屋,附近的取水很方便,大多數的山友走到這裡,都會選擇在聖母山莊用餐兼休息,而我卻一個人坐在前面的廣場用餐,山友看到要我進山屋休息,我搖搖頭說:我在等雲散要拍照......。結果,一直等到我的飯糰吃完,地瓜吃完......,雲都沒散......
再回到聖母朝聖地,已經是下午03:15,再次鳥瞰礁溪市區,「感覺雲.....散了!」(蛙哩勒!)
礁溪市區頂好蔥油餅
搭乘台灣好行巴士,可以回到礁溪市區,但是要搭車回台北前,總是要泡泡腳+吃個宜蘭特有蔥油餅才行吧!
在礁溪湯圍溝公園附近有家開著餐車的蔥油餅攤,傍晚一開賣,總是大排長龍。找美食,跟著人潮走就對了,但是要吃到美食,可就需要點耐心......。
最近,台灣食用油每天一爆,看著老闆抓著一大把三星蔥包在麵糰裡,壓扁後,丟入油鍋中;聽著排在前面的遊客,5張、10張蔥油餅的喊,到我時,我.....只點了「1張」蔥油餅!
「淺嚐即可......」看著油鍋旁的那一桶白油,安慰自己說。
********************
聖母登山步道導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