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20

與錐麓古道失之交臂二次,第一次是在2012年單車環島時,我在天祥過了一晚,早上走訪了綠水合流步道,兩條步道的入口就是在慈母橋附近,當時因為我未申請入山證不能進入錐麓古道;第二次是在20144月,我參加花蓮七星潭馬拉松,預計跑完42KM在天祥過一夜,隔天就順道挑戰這條古道,沒想到我在跑七星馬時,一路抽筋,差一點就無法完賽,跑完後就直接回台北休息,原本辦好的入山證,也連同我回到台北後,上網取消行程。就這樣我與這條古道結下不小的樑子,註定要找到時間走上一回,

 

 

慈母橋

我們一群人在太魯閣山下的民宿過一晚,早上用過民宿豐盛的早餐後,整隊人馬開拔到這次行程的重點,錐麓古道慈母橋登山口。

 

IMG_9325-  

IMG_9340-  

 

假日要申請錐麓古道登山證,需要點運氣及手腳要快,這條古道一直是喜愛登山健行者嚮往的一條步道,不過也因為天候因素,國家公園管理處會關閉步道,所以今天我們能順利進入登山口,每個人心中都很雀躍。

 

IMG_9341-  

 

大崩壁

由慈母橋進入錐麓古道,會有一大段的上坡,不過.......不經一番汗流浹背,如何看到最美的太魯閣。

 

IMG_9342-  

IMG_9343-  

 

同行的山友,有人多年前曾經造訪過錐麓古道。

「以前似乎沒有這一段大崩壁。」山友說。

「我想這應該是去年舉辦太魯閣馬拉松前一夜,發生地震,震央在花蓮瑞穗,有關。那場馬拉松賽事,還因此取消42KM組,全變成21KM的半馬。我還慶幸我抽籤有抽中,結果在比賽前一禮拜,我的膝蓋受傷,連走都不走.......。」我說。

 

IMG_9345-  

IMG_9346-  

IMG_9349-   

IMG_9350-  

 

其實,錐麓古道上,在錐麓駐在所前,有不少的崩壁,看來這條的古道每段時間的路徑都會改變,只是會不會在哪次的改變後,就會消失在地圖上.......

 

IMG_9352-  

IMG_9359-  

 

一群人嬉嬉鬧鬧著,一路上笑聲不斷,驚喜也不斷,一個轉彎,絕世美景就在眼前。

 

IMG_9372-  

 IMG_9382-  

 IMG_9385-  

 IMG_9389-  

 IMG_9394-  

 IMG_9395-  

 IMG_9396-  

 IMG_9401-    

IMG_9419-  

IMG_9425-  

 

 

錐麓駐在所

我們抵達錐麓駐在所時,已經有一隊人馬在這裡休息,使得我們不得不只做短暫停留,另尋一處中午午餐的地方。

 

IMG_9441-  

IMG_9444-  

 

 

錐麓駐在所之前世今生

昔日合歡越嶺古道沿途每4公里設置警察駐在所,就近管理鄰近部落及行旅的安全。錐麓古道沿線密集有4個警察駐在所(巴達岡、斷崖、錐麓、合流)1914年設立的錐麓駐在所是其中一個,主要目的是維護旅客安全及道路暢通。此處位於海拔760公尺,此地向西展望極佳,可遠眺合歡群峰、畢祿山一帶。(資料摘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錐麓駐在所遺址解說牌》)

 

IMG_9443-  

 

斷崖駐在所

離開錐麓駐在所,已經可以用肉眼看到,在岩壁上的步道,像似用畫筆在岩石劃一道深溝。

 

IMG_9446-  

 

原本要在斷崖駐在所做午餐休息的,不過我在未到達斷崖駐在所,已經把簡單的午餐吃完了,沒辦法,我真的餓了!

 

IMG_9451-  

IMG_9452-  

IMG_9453-  

 

斷崖駐在所之前世今生

1914年太魯閣事件後,日人因強勢軍力進據太魯閣,為了鞏固其統治勢力,在太魯閣地區共設置42處警察駐在所,派了四、五百名警察從事撫育和監督工作;同時在駐在所成立蕃童教育所,由日警負責教授簡單的日語。

 

IMG_9457-  

 

斷崖駐在所即為錐麓古道段道路開鑿後於1915年所設,原名「東麓分遣所」,1920年改稱「斷崖分遣所」,1922年改稱「斷崖駐在所」。往斷崖駐在所前行50公尺,有一日本人所設之紀念碑,碑石刻「花蓮港廳巡查班長持館代五郎」,紀念1916年發生的一件重大馘首事件,最初用木柱標示,到了1935年才改為現在的水泥墓碑。

(資料摘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斷崖駐在所遺址解說牌》)

 

IMG_9456-  

 

驚心動魄的500M

隨著指示牌上的數字愈來愈小,知道我們慢慢接近這條古道上最經典的500M

 

IMG_9464-  

IMG_9468-  

 

我們停留的次數變多了,不是用來休息,而是停下來拍照。今天老天爺給了我們最好的天氣,天空很藍,雲很美,把合歡群峰襯托的恰如其分。別忘了同行的山友,也很棒!

 

IMG_9472-  

IMG_9496_stitch    

 

 

巴達岡遺址

過了經典橋段後,步道就一路下坡,數字愈往0方向走。

 

IMG_9498-  

IMG_9510-  

 

經過巴達岡二號橋,就會進入巴達岡遺址,傳說當年在日據時代,這裡有市集、旅館、小餐館,現在只藉由地上還能見到的地基、駁坎及解說牌,想像當時的狀況。

 

IMG_9521-   

IMG_9523-  

 IMG_9524-  

 

巴達岡之前世今生

太魯閣語意思是「麻竹」,另有「突擊戰地」的意思。日治時期,設置招待所、俱樂部宿泊所,供作玻士岸(今富世)與塔比多(今天祥)間的休憩處。

(資料摘錄自太魯閣國家公園《 巴達岡遺址解說牌》)

 

IMG_9531-  

 

錐麓吊橋

通過錐麓吊橋就回到燕子口,昨天我們的午餐甜點。雖然這10.5K的步道,我們全程大概也花了6.5hrs走完,不過大多數的山友,還是意猶未盡。

 

IMG_9539-  

IMG_9544-  

 

台灣的山,很美,也很多變化,每一次來,都有不一樣的感受,與不一樣的山友一塊來到這裡,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IMG_9545-  

IMG_9550_stitch  

 

今天,我們是最後一支離開錐麓古道的隊伍,走出錐麓吊橋,多數山友還在出口處拍照留戀,而在出口處對面有座帳篷,這就是太管處派人管理錐麓古道的人員辦公處所。我們一群人鬧哄哄在燕子口拍照,而太管處人員指無奈著等著我們全數到齊,高興地拍完照,全數上車離開後,才默默地鎖上出口,完成他一天的工作。

 

IMG_9555-  

 

沒有任何怨言! 真的要在這裡向他致敬! (敬禮!)

 

步道簡介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由於地理環境及法令因素,古道修復工作極為艱辛險峻,許多路段已崩毀,安全因素該路線封閉多年。國家公園管理處為保存該區之珍貴遺址,進行過相關之研究多篇。近年來,管理處為配合生態旅遊之推展並兼顧史蹟之保存工作,繼93年底完成古道自燕子口-巴達崗-大斷崖-紀念碑(斷崖駐在所舊址)路段修復工作外,全程亦陸續修復,並依入山入園申請之方式,提供山友之進入申請,目前開放全程共計10.3公里。於該路線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目前係比照入園申請之方式請山友依規需申請入山及入園許可,平日60人,例假日增加至96人,若遇有颱風、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管理處得視情形封閉該路線,該時段已申請之許可證將自動失效,若需進入需重新申請。 

(資料摘錄自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歷史人文
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併合的雙腳。 

大正6年(西元1917年、民國6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資料摘錄自 《太魯閣國家公園網站》)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