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5

在台北工作時,總想到要去阿里山搭小火車,無奈想的總是比真正做到的還要多很多,最終沒一次去成的。隨著搬回南台灣,距離上雖然佔盡優勢,但依然欠缺臨門一腳。直到2015年暫離開工作,先是11月中到了阿里山鄉走了不少景色優美的步道,在奮起湖車站正好看到阿里山小火車緩緩駛進月台,那時就下定決心今年無論如何一定要來搭一回阿里山森林小火車。

 

於是,回到家後,認真地研究了一下如何買票及搭乘阿里山森林鐵路,在出發前一個禮拜就訂好來回車票。

 

既然是要去嘉義車站搭森林鐵道,當然就搭「台鐵」去嘉義轉「森鐵」! 算好時間,天都還沒亮就出發,一路坐在區間車裡搖搖晃晃,宛如在搖籃般睡到台南才醒過來。

 

IMG_1909

IMG_1910

IMG_1911  

IMG_1914  

 

嘉義車站

08:00AM就抵達嘉義車站,事實上阿里山森林鐵路是09:00AM才會出發。提早到嘉義車站是因為我要到「阿里山森林鐵路購票處 」取票。

 

IMG_1928  

IMG_1921  

 

不過要提醒讀者,購票處會有不少黃牛阿姨跟你兜售車票,或是白牌車邀你搭私家車前往奮起湖,要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現在只要上網去訂票然後匯款即可,不要貪圖方便直接到現場購票,可能會因為沒有座位而買不到票,或間接促進黃牛生意興隆。

 

IMG_1927  

 

我買今天去明天回來的車票,才新台幣408元,相當便宜。

 

IMG_1922

IMG_1923  

 

往阿里山的月台是在嘉義車站的第一月台,不是普通的第一月台,沿著指示牌走,就會發現阿里山線專用月台。事實上,應該叫「第0月台」才對。

 

IMG_1929

IMG_1931

IMG_1935  

IMG_1936  

 

接近09:00AM,一部紅通通復古的火車頭駛近了第0月台,後頭拉著古早味的車廂。現在可是12月天,有人此刻還穿著短袖上車,等等就會知道.......

 

IMG_1938

IMG_1940

IMG_1942  

IMG_1943

IMG_1944  

 

 

阿里山車庫園區

火車離開嘉義車站,經過阿里山車庫園區。

 

IMG_1950

 

上個月來到嘉義市區時,曾經走訪這個位於嘉義車站旁的阿里山車庫園區。顧名思義,園區內是停放不少台阿里山森林小火車,不管是車頭、車廂、還有轉車器一應具全;簡單地說,就是阿里山小火車的家。

 

IMG_8953

IMG_8958  

IMG_8960

IMG_8963

IMG_8965   

IMG_8973

 

北門車站

阿里山森林火車第一個停靠站是北門車站。

 

IMG_1950  

 

這個車站,我上個月也曾經造訪過。

 

IMG_8805

IMG_8813

IMG_8819  

 IMG_8826

IMG_8821 

 

車站外頭有間超有古早味的「玉山旅社」,現在不提供住宿但是可以在這家近百年歷史的旅社喝杯咖啡,感受時間在旅社停留的痕跡。

 

IMG_8807

 

再往外走一點,是由林務局規劃的「檜意森活村」,裡頭將日治時期木造建築重新翻修,是電影KANO的重要場景。不過,我個人並不喜歡這地方的感覺,太多商業化的氣息。

 

IMG_8766

IMG_8754  

IMG_8761

IMG_8762

IMG_8747  

IMG_8744

IMG_8735

IMG_8730  

 

火車離開北門站後,奔馳在別人家的後院,千萬別在後院曬內衣褲,否則會被旅客看光光。

 

 

竹崎車站

阿里山森林火車停靠的第2站竹崎車站,有著Tiffany藍的車站,是阿里山鐵道平地段的最後一站,也是登山鐵道的起點。在以前使用蒸汽火車頭的年代,要在竹崎車站加水加煤且更換馬力更大的火車頭,所以在竹崎車站內有「三角線」的鐵道,就是為了幫車頭掉頭轉向。

 

IMG_1972

IMG_1973  

 

樟腦寮車站

進入山區的小火車,開始展現迷人的曲線,過彎不吝向乘客表現好身材。坐在車尾的旅客記得要看著前方的火車頭,坐在車頭的旅客要回頭看車尾,這是森林鐵道才會有的美麗身段。

 

IMG_1986

IMG_1987

IMG_1989  

IMG_1991

 

樟腦寮車站,是小火車停靠的第3個車站,也是進入山區的第一個停靠站,海拔543公尺。

 

IMG_1994  

 

火車在樟腦寮車站必須向左方軌道後退,進入車站,因此車站軌道為一個×形的折返線。

 

火車離開樟腦寮車站後,將進入獨立山爬升路段,也是阿里山森林鐵道獨具特色的地方。火車將以螺旋式的垂直爬升,繞著獨立山跑三圈,乘客有機會看到三次樟腦寮車站。

 

獨立山車站

獨立山車站,不僅是阿里山森林鐵道特色車站外,也是眾多山友由樟腦寮車站造訪獨立山後選擇在此上車。

 

IMG_1999  

 

梨園寮車站

火車離開獨立山車站後,進入了雲海。

 

IMG_2001

IMG_2002

IMG_2007  

 IMG_2009

IMG_2012

IMG_2015  

梨園寮,早期居民以種梨子為生,現在大多種麻竹。而今,梨園寮車站成為招呼站,小火車是不靠站停車的。

 

交力坪車站

交力坪位於嘉義縣竹崎鄉仁壽村的中心點,早期因交通不便,瑞眺和瑞峰村民挑運山產出外販賣,或購買物資上山,都在這平坦的地方交互接手提運,因而得名。

 

IMG_2017

IMG_2019  

 

車站旁有間雜貨店,聽說每周只營運一天。

 

IMG_2018

IMG_2024  

IMG_2038

IMG_2041

IMG_2042  

 

水社寮車站

水社寮車站旁有座「水社寮驛站」,在2016MIT台灣誌麥導曾經到此地拍攝過螢火蟲,不過我在20151215日搭小火車抵達水社寮車站時,水社寮驛站看起來許久沒有營業。

 

IMG_2044

 

水社寮車站很有趣的地方是,軌道呈現一個「Ω」字形,因此火車在水社寮停靠時,就會出現車尾可以看到車頭的景象。

 

IMG_2046

IMG_2050  

 

奮起湖車站

隨著這趟火車之旅接近尾聲,海拔高度也超過1000公尺,本來還有穿著短袖上車的旅客,全換上大外套,我也將背包裡準備的中層禦寒衣穿上。阿里山森林鐵道另一處吸引人的地方,鐵道全線由熱帶、暖帶及溫帶三種林相變化,坐在車廂裡可以感受到外頭森林的變裝秀。

 

IMG_2055

IMG_2057

IMG_2059  

IMG_2062

 

大約在11:30AM,火車抵達終點站奮起湖車站。上個月也是在這個月台上看的小火車進站,而今天我終於有機會搭上小火車重返奮起湖車站。然而,今天我不急著回家,我要在奮起湖過夜看星星,明天再搭上小火車回嘉義車站。

 

IMG_2065

IMG_2067  

IMG_2349

IMG_2421  

 

後記

雖然我是在20151215日搭乘阿里山森林小火車抵達奮起湖站,但整篇文章卻是我造訪過京都嵐山嵯峨小火車」及「黑部峽谷鐵道」後才完成的。正當我在日本乘坐具有歷史價值的小火車時,才赫然發現自己故鄉有著比國外更有價值的森林鐵道,我有必要將這段經驗記錄下來。

阿里山森林鐵道,擁有百年歷史的高山、森林鐵道,不用搭飛機到國外,就在我們國家的嘉義,票價出乎意料的便宜,若還沒有機會到京都或黑部市,那應該先來體驗這一段森林鐵路之美。

 

 

國際標準軌、 七分車、 五分車

 

在搭乘阿里山森林鐵道的同時,車廂內部會提供森林鐵道沿線的資訊,在隔日返回嘉義車站前,車廂廣播提到了標準軌、七分車、五分車等說法,而我回到家後上網查了相關資料。

 

五分車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一般說法是其約為標準軌(1435毫米)的一半,故稱五分;此外亦有人稱臺鐵1067毫米為七分車,採用標準軌的高鐵為十分車。然而蘇昭旭在其著作《台灣輕便鐵道小火車》指出五分車是1970年代才出現的名詞,又糖鐵軌距來自英國的二英呎六英吋,其兩倍為五英呎,即1524毫米的俄羅斯沙皇寬軌,顯然糖鐵軌距並非是標準軌的一半,而且臺灣首條採標準軌規格的鐵路路線是1997328日的台北捷運淡水線,故臺灣人不可能在此之前用比較的方式得出糖鐵軌距是「五分」的說法。而該書中亦提到根據糖鐵前輩的口述,所謂「五分」,是指「五分仔力」,即指台糖火車在剛柴油動力化時的車速(三、四十公里)最快也只有約臺鐵的一半(七、八十公里)。黃智偉〈五分車一世紀〉一文則認為「五分車」這一暱稱在1913年便已被當成一般用語,且認為此一名稱出自民間,民眾並非專家,此名稱的產生是源於經驗而非測量,故民眾見到糖鐵的軌距比官鐵(鐵道部鐵道)小,車輛也比官鐵小,便直覺地稱糖鐵列車為五分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7/09/27)

 

 

 

阿里山森林鐵路之前世今生

 

根據官方記載,阿里山的檜木林世1899(明治32)由小池三九郎技手發現,在小池提出報告之後,各種探察與計畫也緊鑼密鼓展開,也確立以美國式的森林鐵道為樣板。1903年,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親自踏查阿里山,提出經營規劃,也決定鐵道路線,同年由川津秀五郎進行實測後,今日阿里山線的雛形已大致底定。然而,日俄戰爭的爆發造成財政困難,此案只好轉向民營,並由具豐富拓殖經驗的藤田組取得經營權。

藤田組於19067月展開工程,嘉義到竹頭崎的平地段於19072月順利完工,但由於評估過於樂觀,沒多久就發現經費短缺。雖然在1907年底,相當聞名的獨立山螺旋線完成,鐵道也通至梨園寮,但工程卻停頓下來,距離阿里山還不到一半路程,隔年,藤田組宣告放棄。

縱使如此,因為攸關基礎建設的原料來源,也對理番事業有重要影響,總督府仍不死心,經過國會數次的預算攻防,在1910年通過將鐵道收回官營,成立阿里山作業所。收歸官營的阿里山線,如期在19121225日通車,當時終點是二萬坪,也是最初伐木據點。.....一年多之後,1914314日,路線延伸至沼平,登山鐵道全線通車,辦公室、宿舍和吉財設施也遷移至此。

 

(資料來源:古維庭、鄧志忠,台灣舊鐵路散步地圖,晨星出版社,pp186-188)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