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7.05.28

一直以來都有收看MIT臺灣誌的習慣,但是麥導在節目中所記錄的台灣山林卻不是每處都是憑我一己的力量就可親身體驗的,不過,最近麥導所記錄的谷關七雄卻是他還沒去之前,就是所有山友口耳相傳的闔家同遊的親子路線。這回趁著端午連假有四天的休假,我找了利哥父子準備去台中抓「雄」。

 

05:30AM 從高雄出發

早上05:30,天色早亮了。進入夏季後,白天變得比較長些,我們今天打算一路開車到馬崙山登山口,抓到第一隻雄後,再到投宿的谷關大道院報到。

 

1300cc的小藍載著三個大男生,速度可一點也不遜色。國道1號轉國道4號,台3接台8中橫公路,一路殺到了谷關。

 

再出發抓雄前,在網路上搜尋山友攀登谷關七雄的文章,山友都不吝提醒:爬谷關七雄必須要在警政署的網站辦理入山證或到台中市和平區的派出所向員警辦理入山證。真的,我們很乖,在進入和平區後每見到一家派出所就停車要辦入山證,不過直到第3家派出所才受理我的申請書,前面2家派出所,不是跟我說:系統鎖住了不能辦理,要我到下一家派出所辦理;就是跟我說:我們是警備隊,不受理登山申請......。說真的,我還真的不知道警察系統還分這麼多種單位。

 

1000AM 抵達馬崙山登山口

山友說,馬崙山的登山口位於私人露營區的裡,我們沿著台8號中橫公路,穿過谷關溫泉區,在一處隧道後路旁有著馬崙山SKY露營區的指標,小藍再跑了數百公里的高速公路現在準備爬上產業道路。

「我現在已經把油門踩到底,如果車子下滑的話,我看就要有人下車減輕重量....。」利哥不忘一路提醒我們。

還好,小藍很爭氣,一點也不想讓人看不起,使盡洪荒之力順利抵達登山口。

 

IMG_2831

 

登山口露營區前的產業道路,一路一整排的車子整齊由露營區的大門往外延伸,看來今天我們一點也不會寂寞。

 IMG_2828

 

馬崙山登山口

新聞報導,原本馬崙山登山口位於私人露營區裡,地主原本無償讓山有通行,不過部份山友未能好好珍惜這份善心,地主自20179月起決定封閉步道口,日後山友欲攀登馬崙山只能由斯可巴步道口進入。

 IMG_2829   

 

10:49AM 1.5K,進入松針鋪成的五星級步道

今天是端午連假的第二天,馬崙山的登山口又是一處露營區,當我們踏入馬崙山步道時,還有不少家庭趁著早上走入步道,享受森林芬多精的洗禮。

 

IMG_2832

IMG_2833

IMG_2838  

IMG_2841

IMG_2844

IMG_2846  

IMG_2847

 

步道抵達1.8K處,為另一條斯可巴步道的交會處,步行至此也花了我們快1小時,「真的如等高線圖所示,馬崙山步道的前面的3K是比較辛苦的陡坡,過了3K後坡度就較為平坦,.....」我跟利哥父子這樣說著。

IMG_2852

IMG_2856   

 

「你說的沒錯,你之前有來過嗎? 」一對準備下山的情侶對我說。

「沒有ㄟ,今天是我們第一次來爬谷關七雄,馬崙山是我們生平的第一雄。我是看過等高線圖.........」我說。

 

身旁的指標還標示著馬崙山還有5.2K,換句話說,還有1.2K的陡坡要走。

 

經過2K木樁,竟然有支眼鏡放在上頭,這.....是林務局要登山客看清楚木樁上的訊息,還是今天上山的山友借放在2K的行李,下山時再來拿。

IMG_2858

IMG_2859

IMG_2860  

IMG_2874

IMG_2875

 

11:50AM 3K

2K木樁開始,林相開始起了變化,針闊葉林混和慢慢轉變為柳杉林。

IMG_2880  

IMG_2882

IMG_2885

IMG_2888   

 

我們在3.5K木樁旁休息並午餐,希望接下去的步道會如我預料愈來愈好走。

IMG_2889

IMG_2891

IMG_2893   

 

12:41AM 4K,第一涼亭

午餐休息後,啟程繼續未完的旅程。

 IMG_2895

 

4K木樁旁是馬崙山步道上第一座涼亭,沒想到涼亭內擠滿全家大小一同出遊的山友,一方面慶幸我們沒選擇4K作為休息點,一方面很高興今天會有這麼多山友一塊來爬馬崙山。

IMG_2896

IMG_2902

IMG_2904  

 

01:03PM 燒炭窯

過了4.5K木樁,有座傾倒的燒炭窯,這是走在日治時期的步道上,常會看到的遺跡,不過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外觀仍保持完整的燒炭窯。看到有燒炭窯,表示距離以前的聚落就不遠了。

IMG_2908

IMG_2911   

IMAG2810  

 

接下去步道穿越一叢芒草,我注意到在步道旁有一串串如風鈴的花。

「千萬別去碰這種植物,這是天下第一奇花—毛地黃,........。」我講得像是周星馳電影對白。

「甚麼意思? 」利哥不懂問著。

「毛地黃,具有劇毒;在自然界,多半顏色艷麗的動植物都有劇毒,千萬別以為這花長得像風鈴又很漂亮,就動手摘,你就會後悔的。又剛好長在步道旁,更容易摘。」我說。

IMG_2914

IMG_2915

IMG_2916  

 

MIT台灣誌攀登馬崙山時,同行的泰雅族耆老曾經提到,這一帶以前是台籍伐木工人居住的地區,現在都被芒草覆蓋,已經看不到當初的老房子。

 

此時,開始下起雨來,夏日午後雷陣雨準時來到。

 

01:24PM 伐木遺址

穿過芒草,走進高聳針葉森林裡,地勢明顯變得平坦。幾處平台上還留有建築物的地基,記得在MIT台灣誌泰雅族耆老指著平台便說,這是當時高級幹部及日籍員工眷屬居住的地方,語氣中充滿了無奈及氣憤。當我們一步一步由山下走上來,大概可以感受耆老憤憤不平的語氣,畢竟當年台灣是日本殖民地,時空背景不能同日而語,況且我們生長的環境中對於種族間的歧視已經消彌大半。

IMAG2722

IMAG2723

IMAG2725

IMAG2727

 

IMAG2732

IMAG2733  

 

01:31PM 5K第二涼亭,新山國小遺址

在第二座涼亭旁,有一座階梯通往新山國小,我在回程確定時間足夠,才走上階梯。

 

這裡是新山國小遺址,現在林務局在此設立解說牌,述說當年的狀況。圖片裡稚嫩的臉龐,現在可能已是頭髮斑白的長者,記得MIT台灣誌曾經記錄過宜蘭太平山上的大元國小返校日,大元國小也是當時太平山伐木時期工人子弟所就讀的山區小學,隨著伐木事業的中止,大元國小也隨之廢校,當時的學生都轉到羅東、員山等地繼續求學,麥導跟隨這一群年過半百的畢業校友重返母校,聽著當年的學生述說伐木時期種種過去,心中不勝唏噓。

 IMAG2792

IMAG2793

IMAG2794  

IMAG2795

IMAG2798

IMAG2799  

 

01:38PM 神社遺址

步道由涼亭後方一路迤邐,步道平坦不見有任何起伏,想必這段應該是當年伐木時期的木馬道,現在路面上還存有橫向的木條。

IMAG2734

IMAG2735   

 

我發現步道上有一個水泥做成的坑洞,而且是左右各一個。

「要不要猜一下,這是用來做甚麼的? 」我故弄玄虛地問。

利哥的兒子,阿俊,伸手進去坑裡,發現裡頭似乎還存有斷掉的木頭。這應該以前是立一根木頭的喔! 」阿俊說。

「沒錯,看起來這兩個洞應該以前是立了個像鳥居一樣或是牌樓,現在可能時間太久了木頭斷了,只剩一小段在坑裡。而且這時間應該好幾十年了,地上的水泥坑呈現八角形,都沒壞。超佩服的! 」我接下去說。

 IMAG2739

IMAG2740

 

前面不遠還有處日本神社遺跡,不過現在只剩下一處平台及前方立鳥居的兩對坑洞,有點可惜。

 IMAG2742  

 

01:44PM 5.5K

愈接近步道的後段,坡度平緩更好走,而松針鋪成的步道,愈來愈明顯。似乎馬崙山用松針地毯來歡迎造訪的遊客。

IMAG2744

IMAG2745

IMAG2748   

IMAG2751

IMAG2753

 

02:10PM 6.5K,第三涼亭

在最後一座涼亭裡,有不少位山友,已經完成登頂回到涼亭休息順便喝點熱湯。而此時雨又開始變大,然而離山頂至剩下0.5K,「撤退 」不是此刻的選項,利哥父子穿上小飛俠雨衣,而我連雨衣都不想穿了,因為排汗衣早就全濕了,只要繼續前進,身體不要失溫就行了。

IMAG2755

IMAG2757

IMAG2758  

 

02:26PM 馬崙山海拔2305M,人生第一雄

穿過箭竹叢,就是步道的盡頭,最後一根木樁「馬崙山主峰 海拔二三0五公尺」。

IMAG2759

IMAG2763

IMAG2764   

 

馬崙山三角點附近,高山杜鵑長得比人都還要高,加上還有箭竹叢,相信在三、四月來到馬崙山山頂應該是花團錦簇的景色。

 IMAG2767

 

我們三人還在拍照,沉浸在人生第一雄的喜悅,有個人影也竄出了箭竹林。

「這裡應該是三角點,對吧! 」有位赤腳大哥一屁股坐在三角基點上。

「大哥,您要坐的話,前面有座位,別坐在三角點上,我們爬山的人有忌諱,......」我說。

後來跟大哥繼續聊天,才知道這位赤腳大哥只花了2.5小時就登頂,簡直是神人等級

 

IMAG2773   

 

過了03:00PM,我們非得要下山,途中還遇到幾組山友還陸續上山,不忘提醒山友要注意時間。最後接近登山口時,我才追上赤腳大哥的腳步,才知道大哥都一個人來爬山,而大嫂幾年前就離開人世,現在大哥都是一個人來爬山。大哥是下午1點半才由彰化開車來到台中谷關,上下馬崙山不過只花了4.5小時,輕鬆用一個下午就完成一座山,好生佩服。

IMAG2817

IMAG2819

IMAG2824   

IMAG2827   

 

谷關溫泉區

晚上,我們由馬崙山登山口回到中橫公路25K谷關大道院前,先在谷關溫泉區用餐。

「利哥,你還記的上次你來到谷關是甚麼時候了嗎? 」我問。

「台8線中橫公路自從無法通往梨山後,好像就沒來過了。」利哥說。

「我今天一路由東勢過來,一直在想,我上次甚麼時候來過。我剛剛終於想起來了,我念高中時,曾經參加救國團的中橫健行隊,那時是由谷關走到德基水庫,而報到地就是谷關。」我說。

「你念高中時來過,會不會太久以前啊....。」利哥說。

「所以我才要想這麼久,因為我一直覺得我好像來過這裡,又想不起來是甚麼時候來的,直到我想起來後,才問你這個問題。」我笑著說。

IMAG2837

IMAG2838

IMAG2840

 

 

馬崙山之前世今生

馬崙山為雪山山脈白姑大山向西延伸之山岳,「谷關七雄」中排行老二,是中部著名的中級山。山徑早年是為新山分場員工運補生活用品修築的步道,蔣公視察後將登山步道重新整修拓寬,保留了伐木歷史遺跡,建有涼亭、觀景台等設施,沿途林相優美、生態豐富、自然景觀原始,踏在舖滿松針的步道上,腳感柔軟有彈性,路徑寬明,指標清楚,可謂是五星級的登山步道,為谷關七雄中最優美的一條路線

里程:單程7公里,所需時間:7小時40分鐘(往返)

八仙山林場新山分場:由於八仙山林場資源枯竭,轉進新山開採,在日據時期1940年於新山興建馬倫索道及馬倫線輕便軌道,方便運輪伐木,1947年林務局接管,正式設立八仙山林場新山分場。

新山國小遺址:在開採伐木時期,新山分場工作員工及家屬有數千人之多,故在此設有國小、駐在所、福利社、宿舍及神社等生活所需設施,後來火災及時代變遷,僅殘留部份建築物與地基,印證當時的榮景。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