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3年, 鄭成功的長子鄭經迎來寧靖王朱術桂,於是興建了寧靖王府,以維持正統明朝之名。而當時的寧靖王府,以朱術桂的號,又稱之「一元子園亭」,並供歲祿於寧靖王。府邸的建築次軸線建有監軍官廳(意旨辦公室)、宗人府(掌管來台明示皇族事務的單位),使其成為朱家王室在台灣,大明香火的象徵。然而,寧靖王也相當清楚自己的處境,他自己只是鄭軍手中的一塊大明王朝的招牌而已,因此他凡事低調的態度,謙遜的舉止,都為他贏得當時民眾的尊敬。
而當時的寧靖王府就是現今的大天后宮與祀典武廟。大天后宮為王宅的居所,而王府邸後院祭祀的關帝廳,就是現今的祀典武廟。
大天后宮
1683年(清康熙22年),施琅攻陷台灣後,寧靖王決心殉國,而其五位妃子就在廳前橫樑自盡,鄭成功的孫子鄭克塽在此地向施琅投降。
1685年(清康熙24年),施琅設立《平臺紀略碑記》,是台灣最老的石碑。
而寧靖王府會變成天后宮,多半是因為1684年(清康熙23年),施琅奏請康熙帝晉封天妃為天后,所以認為把王府變宮廟是施琅的主張。而在陳耀昌醫師的書中,提到施琅把寧靖王與五位王妃殉國之處變成慈悲仁愛的媽祖廟,實在高明,一則不著痕跡地抹去民眾對舊政權的懷念,二則相對之下可以降低太子爺廟的重要性。[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版社,pp 403]
但是在王浩一所著《在廟口說書》一書,有另一種說法:1683年,鄭軍在澎湖海戰失利後,鄭克塽選擇投降,寧靖王與五位妃子選擇殉國,自縊前,寧靖王的遺命是將府邸贈奉為崇祀媽祖的寺廟,由吳英負責鳩工,變更後稱之「東寧天妃宮」,據考「天妃神祠之立,距施琅入台還有一個半月之時日。」[王浩一,《廟口說書》,心靈工坊,pp68]
而三百多年來,在大天后宮發生的事情還真不少,看看維基百科上一長串的沿革,光是看完就得花費不少時間,更不用說還要理清楚事情脈絡更不是件簡單的事。
不過現在參觀大天后宮不需要這麼麻煩,只要落實實名制,掃完QR code就可以入內,廟中掛滿了各朝代文武官員贈送的匾額,我發現了最近因為公視《斯卡羅》影集裡直接用英文跟美國領事李仙得溝通的台灣總兵劉明燈所送的「德媲媧皇」。還有在觀看《斯卡羅》影集時,明明是台灣人製作的影片,我總覺得好像在看好萊塢的影集,裡頭用英文對話的情節比用中文還多,反而是當卓杞篤大股頭在說話時,我必須盯著字幕才能明白他在說什麼,這齣影集不是台劇嗎?
還有台灣兵備道姚瑩所送的一副對聯。至於這位台灣兵備道對台南有何貢獻,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47-01.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台南四坊。
在主殿有個「蔣公鼎」,這跟蔣介石沒有關係,為1775年(清 乾隆40年)台灣知府蔣元樞敬獻,而這位蔣元樞對台灣有何貢獻,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2. 台南三部曲之二 清領時期/ 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 台灣知府蔣元樞:美學建築大師。
還有現在來到大天后宮還有個特別的目的,在後殿有個月老祠為府城四大月老之一,每來必拜。
隘門
走出大天后宮,我沿著大天后宮與民宅間的小巷弄走回永福路,途中,我不知為何地突然拐進更窄的巷子裡。我在這裡發現了全台南碩果僅存的「隘門」,不知來過大天后宮幾回,但是知道這裡有個隘門,卻是頭一回。
隘門,是早期城市巷弄中,入夜後會關閉的防禦性建築,用以防範宵小。在2018年11月我來到彰化鹿港小鎮參加鹿港馬時,也在入住民宿時發現鹿港隘門這項建築(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14. 彰化鹿港:雨後的鹿港小鎮)
祀典武廟
拜完媽祖,接著來到武廟,顧名思義這是主祀關聖帝君的廟宇,不過與大天后的歷史不同,當初在興建寧靖王府時,就有設有關帝廟,在維基百科上的沿革就精簡多了。
在踏入武廟時,記得要抬頭看看台南四大名匾之一「大丈夫」,為1794年(清 乾隆59年)台澎兵備道兼提學政楊廷理所提。其原由是出自《孟子 滕文公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說的這麼嚴肅,沒關係那說一則趣事。在2021年11月亞洲旅遊台播出《出發吧! 鐵三角》節目中,有一集來到台南找馬路楊當地陪,馬路楊帶著三位主持人來到祀典武廟,馬路楊說了一件他帶日本友人來的趣事:日本朋友來到台灣的廟宇不知道要從「龍邊進從虎門出」的習俗,當馬路楊要提醒友人時,日本朋友抬頭就看到門上掛著「大丈夫」的匾額,立刻對馬路揚說:「你們的神明都說『沒關係的』,你看! 」馬路楊差點笑到併軌,在日文中「沒關係」的漢字的確就是「大丈夫」,不過這裡不是日本哩!
有關於台澎兵備道楊廷理,曾有「一生三進臺灣,三任臺灣知府,五入噶瑪蘭」,因此在宜蘭還有「開蘭名宦」的稱號,詳細的故事待我2023年鐵道環島Day 07來到噶瑪蘭, 九芎城再來說吧!
那明鄭時期的「關帝廟」為何現在被稱作「祀典武廟」? 這要從1723年(清雍正元年)說起,剛繼位的雍正皇追封關帝爺祖宗三代為公爵,因此在後殿設有「三代殿」。到了1727年(清雍正5年),台灣府奉旨,春秋祀以「太牢」。太牢指的是天子祭祀用的三牲,是國家最高規格的祭祀大典,因此關帝廟自此晉升為官方主持祭典,所以稱為「祀典武廟」,為台灣等級最高的武廟。
關帝爺到了乾隆年間,更被尊奉為清朝守護神(明朝的守護神是「玄天上帝」,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1. 廟口開講/ 上帝廟),規定每縣所設武廟,都要以關帝為主神。至此,關帝爺成為中國神明中最多祠廟的一位,聽說連在紫禁城內也有四座關帝廟。
月老祠
在祀典武廟中也有月老祠,同為府城四大月老之一。不知何緣故,今天又不是七夕情人節,參拜月老的人還真不少,月老祠空間不大,還要保持社交距離,差一點就要在門口擺上號碼機,取號進去參拜,每次限時半分鐘。
普濟殿:台灣最早的王爺廟
明鄭時期的海岸線,大致沿著現今的西門路一線,在寧靖王府右前方有一塊突起的沙丘,與北方德慶溪口三角洲連接而成,當時上頭建了一座台灣最早的王爺廟,時稱「普濟廟」。寧靖王常來到此處往海思鄉,時而流連,感念神明靈驗,賜名為「普濟殿」,並封普濟殿主祀的池王爺為「威靈王」,為全台池府千歲的祖廟。
相傳,明鄭時期普濟殿,原主祀觀音菩薩,為佛寺兼會館使用。清領時期,因為鄰近大西門,民眾若因故錯過進城時間,便會在此處借宿,而曾有同安人借宿後,將池府千歲神像留祀於寺中,之後香火鼎盛,遂成主神。
在維基百科的資料裡提到,普濟殿裡主祀的池府千歲,俗名為陳文魁,原本是泉州人因為看到瘟神在池邊下毒,為了避免鄰里居民誤飲池水而以身殉難,後世奉為池王爺。也有一說,池王爺真實身分其實是陳永華。這一天,我才知道池府王爺不是姓池,還跟陳永華有關,看來陳永華不只是天地會總舵主還身兼池府王爺。
在普濟殿廟前左側牆壁上,有幅很有趣的壁畫,既有傳統風格又別出心裁,我在網路上搜尋資料,才知道這是2017年普濟殿文史協會委託新銳壁畫家許荷西所創作的作品,壁畫中間的人物就是許荷西心中的池府王爺的形象,整幅壁畫不走忠孝節義故事情節,卻隱含許多音樂元素,下方左右兩邊都拿著樂器在吹奏,感覺很熱鬧,很有拉丁風情的壁畫。
普濟拾光
在台南旅遊網上的資料,普濟殿是從2014年開始舉辦首屆創意彩繪燈籠比賽,但是為何到了2022年正好是第10年,莫非有一年舉辦了兩屆嗎? 暫時不深究,我特地找了一天傍晚,來到普濟殿前,天色還沒暗廟埕廣場就漸漸聚集不少人潮,有人抬頭觀看每顆彩繪燈籠的主題,不禁說出:「為什麼很多人都畫老虎? 」看來還有人不知道今年是虎年喔。
不過,我在一群燈籠中發現林百貨的燈籠,上頭大大地繪上鮮紅的logo,另一面還畫上林百貨的建築本體。
隨著天色暗了下來,有人拿出手機自拍;而在廣場一角幾台豎立著單眼相機,悄悄地捕捉燈會裡每一刻。
普濟殿鄰近台南知名美食聚落國華街,有人吃飽喝足正好來此散步,順道幫助消化。
當我要離開時,店家招牌上的燈一併點亮了,這不就是《華燈初上》嗎!
華燈初上Light the light
這部電視劇於2021年11月在Netflix上映,故事設定在1980年代台北林森北路條通商圈。某一次颱風襲擊台北後的隔天,一群好奇的大學生到台北近郊的雞南山健行,無意中發現一具被土石掩蓋的女屍。驚慌失措的學生向警方報案後,刑事組趕往現場,卻發現死者是與他們熟識的「光Hikari 」日式酒店的小姐。
第一季的劇情,圍繞在命案發生前的故事;而讓我從第1集猜到第8集都猜錯的是,究竟身亡的酒店小姐是哪一位,是蘿絲媽媽(林心如 飾演),還是欠下大筆賭債的阿季(謝瓊媛 飾演),或是曾下海賣淫的花子(劉品言 飾演)。
其實愛子(郭雪芙飾演)敢愛敢恨,常跟蘇媽媽(楊謹華飾演)不對盤,老是拆蘇媽媽的台;而蘇媽媽也不是省油的燈,也搶了自己多年好友蘿絲媽媽的男友,最後還可以找到一個金飯碗,準備洗盡鉛華遠嫁日本。Hikari 裡的七個女人,個性鮮明,誰也不服誰,看似嬌弱的酒店小姐,其實暗地裡勾心鬥角,在第一季的最後一集,才揭露了在雞南山棄屍的是蘇媽媽,至於蘇媽媽為何被殺,還有是誰殺的,收看第二季時,我懷疑是Hikari裡的冰山美人Yuki才是殺害蘇媽媽的兇手,究竟結果如何? 就請上Netflix追劇追下去!
月亮代表我的心
《華燈初上》影集中的主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是由五月天的主唱阿信所演唱。而在劇中也會聽到女主角蘿絲媽媽(林心如飾演)與江翰(鳳小岳飾演)的版本,不過我個人最推薦這首歌最佳演唱組合是由紐西蘭美聲歌手海莉與阿信演唱的版本,最令我驚艷。在2009年高雄主辦世界運動會的開幕式,其中有個橋段就是由海莉和阿信現場演唱這首膾炙人口的曲目,兩位女高音與男高音現場飆歌喉,令人難忘。
《月亮代表我的心》這首歌也是我一位年長友人當年的定情歌,他說每當聽到這首歌都會想起當年向他當年的女友(現今的老婆)求婚的情節。不過,同一首歌對我卻有不同的意義,我也常以「月亮」來形容職場上老闆的想法,因為初一、十五不一樣。
五妃廟:一道哀麗的歷史傷痕
台南棒球場附近有條路幅不寬卻沿著道路兩旁種植了成排的樟樹與黑板樹,路名為五妃街,原因就是為了紀念明寧靖王以身殉國的五位妃子,靠近現今台南大學後門旁,這裡是「五妃廟」。
前述說到,1683年(清康熙22年),施琅攻陷台灣前數日,寧靖王決心殉國,原本寧靖王不忍與他朝夕相處的袁氏、王氏、秀姑、荷姊及梅姐五人與自己同死,希望她們可以改嫁或出家,各奔前程,但是五人願意與王爺同進退,請王爺賜給她們五人自縊用白布。接著,五人著正式服裝與寧靖王訣別,一同自縊於寧靖王府中的樑木上。次日,寧靖王將五人的靈柩安葬於南方「魁斗山」,也就是現今五妃廟現址。
當初寧靖王安葬五妃之處,只是草草挖了墓穴,覆蓋上黃土,無立墓碑,目的不想讓來台清軍發現。魁斗山,因為魁、桂音近,也被稱為「桂子山」,且因過去附近到處是一片荒蕪,羊腸小徑,蔓草雜生,罕有人跡,因此也被稱之為「鬼仔山」。
1746年(清乾隆11年)巡臺御史六十七及范咸,命台灣府海防補盜同知方邦基修墳,立墓碑「寧靖王從死五妃墓」,就墓前修廟,所以後人多稱「五妃廟」 。1751年(清乾隆16年)台灣知縣魯鼎梅重修,時稱「五妃墓」。1878年(清光緒4年)府城吳昌記發起重修,稱「五妃娘廟」,此時形成前廟後墓的格局。
1927年(昭和2年),日本愛國婦人會台南州部長喜多愛枝提倡修復,台南州知事喜多孝治撰「五妃之碑」,現立於五妃廟前左側。
五妃廟占地3000多坪,由四條街道隔出一塊類似方型的區域,四周以老古石堆砌成擋土牆,南面健康路車流較大,但是出入口皆由北面五妃街這一側。墓塋及廟宇僅占地200坪,其餘面積宛如城市花園般,每日均有人細心維護,園中種植不少棵金龜樹與植栽均已長成巨樹,儘管台南市房市狂飆,當年稱作南門城外的鬼仔山早已成為文教特區,但是數百年來,就是沒有建商膽敢插旗這塊「妃廟飄桂」之地。
高雄路竹華山殿
每回我沿著台17線由高雄往台南北行,在通過「竹滬」時,常會看到一塊指示牌寫著明「寧靖王之墓」,而上頭所畫的箭頭是往西北方指去,與我前進方向不同,好幾回我總是想著下一次順著指標所指方向去看看,但是沒有一次成行。直到最近密集地走訪台南在明鄭時期遺跡,讓我再度想起這件事。但是說來奇怪,當初那塊指示牌怎麼會消失了。
不打緊,憑藉著多年前的印象,似乎指示牌就在加油站前,有條道路就由此岔向西北方,而這條道路名為「華山路」。
沿著華山路,會進入高雄路竹區竹滬社區,我在路旁發現兩間相連的廟宇,一名為「華山殿」,另一為「太子宮」。
兩間廟宇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太子宮顧名思義是主祀太子爺的;而華山殿的右側掛著「寧靖王文物展示館」的牌子,走進正殿就會發現華山殿主祀便是寧靖王,配祀為五妃。那為何寧靖王府在台南中西區,而祭祀寧靖王的廟宇會跑到了高雄路竹區。
這原因可要回到1683年(清康熙22年),寧靖王的五位妃子殉國後。隔日,寧靖王一一向老友及部屬告別,在赴義之前,把在萬年州竹滬一帶墾拓的大片農田地契分送給佃農,從這一天起原本受僱農作的竹滬一帶的佃農變成地主。然後派人將寧靖王印送交鄭克塽後,便從容地結帛樑上自縊。後人將其與元配羅氏合葬於現今高雄湖內區或路竹區,然而當初佃農們為感念宅心仁厚的寧靖王,在湖內與路竹一帶興建了多達上百個偽墳,以混淆清軍的搜尋。直到現在,寧靖王墳的確切位置只流傳在湖內與路竹老一輩心中。
高雄路竹區不只有華山殿、華山路用來紀念寧靖王,附近還有「寧靖街」。
高雄湖內寧靖王公園
位於東方科技大學旁,在1977年(民國66年)由高雄縣政府修建的寧靖王公園,裡面建了一超大型墓塋,最早是在1937年(昭和12年)就被發現,當時就已經發現墓塋裡是座空棺(想必是當初佃農們所建的偽墓之一),二戰後,由附近村民出資興建成現今的模樣,1977年再度由高雄縣政府整修直到現在。
在公園北側入口,連震東先生所題「生不幸為帝王宗室,氣長存乎河嶽日星」。
另外在台南市民權路上的北極殿(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1. 廟口開講/ 上帝廟),還保留著寧靖王筆墨「威靈赫奕」匾額,字跡秀麗,是台灣僅存明代古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