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13

屏鵝公路

自從2012年完成單車環島後,許久沒來屏鵝公路看海,一片湛藍的大海。看到前面一位單車騎士停車拍照,讓思緒帶回到4年前的記憶。

 

IMG_1678

IMG_1681

IMG_1684  

 

明明現在已經是進入冬季時節,但是來到國境之南,卻感受不到一絲寒冬的氣息。看著海浪拍打著岸邊,還是直覺聯想起陽光、沙灘、比基尼

 

IMG_1685

IMG_1688  

 

11:04 AM 鯉龍山人文紀念館

在健行筆記的資料上,里龍山有兩處登山口,一是在鯉龍山人文紀念館,一是在屏鵝公路在南邊一點的羊肉爐店旁的竹坑登山口。今天我選擇由鯉龍山人文紀念館登山口進入,在過楓港後約1.5KM,看到路旁有座圓東庵的牌樓,由此進入並順著沿途鯉龍山人文紀念館」的指標前進。

 

IMG_1690

IMG_1691  

 

所謂的人文紀念館,其實就是故人的永久居所。而登山口就在居所的後方,現場並沒有指示牌標示,我也是第一次來到這裡,騎著機車東繞西繞,才問到剛剛下山的山友才知道。

 

IMG_1692

IMG_1693  

 

山友多半把車子停放在離紀念館較遠的一側,一方面離登山口較近,一方面把停車場讓給來祭拜親友的人,畢竟這停車場是紀念館蓋的,而非服務山友的。

 

11:19 AM 北側登山口

山友有提到,其實里龍山的登山口是在上去一點的地方,可以直接將車子停在登山口處,不過平台並不大,可容納的車子不多。考量我今天抵達登山口時,已接近中午,另外本來今天就是來健行的,實在沒必要節省1KM的時間,而把車子開上來。

 

IMG_1694

IMG_1695

IMG_1699  

 

踏入登山口後,由鯉龍山人文紀念館開始的泥土路車道變成碎石子的山徑,每0.5K木樁就會出現,又回到熟悉的作業模式。

 

IMG_1701

IMG_1704

IMG_1707  

IMG_1710

IMG_1713

IMG_1715  

 

步道有多處崩壞需要高繞低切通過,另外有幾處要穿越河谷。有山友提醒,里龍山登山步道是條不缺水源的的郊山步道,但是避免在颱風季節來訪,的確是有這麼一回事。

 

IMG_1719

IMG_1720

IMG_1721  

IMG_1722

IMG_1724  

IMG_1729

IMG_1738  

IMG_1739  

 

12:22 PM 2.5K休憩區

接近2.5K木樁,遠遠就聽到人聲鼎沸,要不是在登山口時山友的提醒,我還以為是蘭若寺到了。

 

IMG_1740

IMG_1743

IMG_1744  

 

休憩區裡有座涼亭,附近也有不少的座位區,老老少少全家出動露營、登山擠滿了整個平台,跟我一路走來的情形有很大的差異。

 

IMG_1745

IMG_1747  

 

休憩區裡有條小溪流過,水源不缺,不少山友會卸下背包,留下一人負責煮午餐及看守營地,大夥人只帶簡單的飲水及相機繼續往三角點出發,所以才會只看到不少營地裡堆滿了背包但不見有人。

 

IMG_1749

IMG_1750  

 

12:27 PM 一路陡上

離開2.5K的休憩區,步道變得陡直,不少路段需要拉繩前進,假日來到里龍山爬山的山友不少,最後這一段由休憩區到三角點的步道,常會發生塞人的情形。的確,由登山口到休憩區2.5KM,平坦又好走,到了休憩區可以稍作休息,最後只剩1.3K哪有人不上去的道理,何況山頂還有絕世美景等著我們。

 

IMG_1751

IMG_1752   

IMG_1753

IMG_1754

IMG_1759   

 

01:16 PM 里龍山三角點,海拔1062M

經過一連串塞人、拉繩路段,終於抵達里龍山三角點。

 

IMG_1764

IMG_1766   

IMG_1767

 

果然不愧為一等三角點,360度環景視野,四周綿延不絕群山令人驚呼,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今天恆春半島海岸線被雲霧所遮蔽,無緣一睹海岸線苗條動人的曲線。

 

IMG_1768

IMG_1769  

IMG_1773

IMG_1774

IMG_1777  

IMG_1778  

 

漸漸地三角點旁的平台聚集愈來愈多山友,早先到的山友拍完照後陸續下山,把山頭留給後來的山友,但是我今天的行程還沒結束。

 

IMG_1788

IMG_1789  

 

里龍山小檔案

步道全長3.85KM,需折返。屬中央山脈山系,是恆春半島唯一海拔超過1000公尺的山,擁有大山的氣勢及絕佳的視野,在南部山岳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台灣小百岳之一(里龍山小百岳080),是頗有名氣的中級郊山。

 

山頂有顆一等三角點,天晴時可望小琉球於藍海中獨特面貌、並遠眺牡丹水庫橫躺於群山之間,居高臨下恆春半島海天一色的美景盡收眼底。 前段山徑平緩易行,後段則具挑戰性,因此里龍山也為南部山友攀登百岳的行前訓練場所。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03:30 PM 鯉龍山人文紀念館

回到鯉龍山人文紀念館,我稍作梳洗後,準備前往南台灣的享負盛名的四重溪溫泉區。

 

IMG_1845  

 

四重溪溫泉區

飛馳在屏鵝公路,剛剛在里龍山頂無緣見到了海岸線,總算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親近。

 

IMG_1846

IMG_1848

IMG_1849  

 

先到四重溪溫泉區裡,吃了碗古早味麵,順道跟老闆打聽了「石門」的位置。

「你沿著店門口的路走,就會抵達。會稱作石門,就是因為你從路上往路的盡頭看,好像被兩塊大石擋住,而走進時,就會發現路在兩塊大石間穿過去......。」麵店老闆說。

似乎在台灣不少地名都有「石門」,而原因都很類似。

 

IMG_1851

IMG_1865

IMG_1862  

 

在四重溪附近的石門,是在清朝時代牡丹社事件的發生地,而當年日本獲得清朝的賠償款,也挹注了日本當年明治維新所需的部分資金。百餘年後,有機會踏上當時的古戰場,兵戎相見的景色早已不存在,紀念碑上文字也因為改朝換代後,原本忠魂碑變成了「澄清海宇還我河山」碑。

 

IMG_1866

IMG_1871

IMG_1872  

IMG_1874  

 

牡丹社事件

清同治10(西元1871),琉球船遭遇海難,倖存者登陸後被台灣南部排灣族牡丹社原住民殘殺54人。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58日,日軍於社寮(今屏東縣車城鄉射寮村)登陸。518日到521日,日軍與台灣原住民有小規模接觸,互有傷亡。522日,日本陸軍中校佐久間左馬太率領日軍150人進抵石門(今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遭到原住民強烈抵抗,最後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61日起日軍分三路掃蕩的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等原住民,沿途只有小規模抵抗,佔領後焚燒村屋並撤回社寮營地。71日,牡丹社、高士佛社、女仍社終於投降。

日軍移營龜山(今車城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附近)長期駐紮。顢頇的清廷為了息事寧人,以賠償50萬兩白銀,換得日本退兵,史稱「牡丹社事件」。

(資料來源:楊南郡,《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pp115

維基百科,牡丹社事件,查詢日期:2016/06/11)

 

四重溪泡腳池

出發前往里龍山前,剛好讀到一則新聞,「四重溪溫泉泡腳池剛剛落成啟用」,雖然已經是到了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不過熱情的南台灣卻絲毫沒有冷的感覺,即使入夜後,泡腳池也是稀稀落落的遊客。

 

IMG_1898

IMG_1879

IMG_1883  

IMG_1884

IMG_1888

  

不過,當晚泡到紅通通的雙腳,由四重溪一路騎著摩特車回到高雄市區,熱情洋溢瞬間被冷風給冷凍,愈騎愈冷!

 

後記:20178月新聞報導,里龍山步道因接連遭尼莎、海棠和天鴿颱風帶來的豪雨重創,步道嚴重毀損,屏東林管處即日起封閉步道南北兩側入口,初步評估全區完全修復要2年。

想要前往里龍山步道的山友,看來需要等到2019年才可能成行。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