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5.12

「『東港』不在台東,在屏東;『西港』不在台西,在台南;『北港』不在台北,在雲林;『南港』不在南部,在台北。」台灣島上東西南北港,各有各的性格,不完全照字面解釋。還有,台南西港明明不靠海,怎麼也叫「港」;事實上,西港的確不靠海,但是靠「倒風內海」;在倒風內海還沒淤積前,西港可是倒風內海的一個重要港口,地位僅次於麻豆港。

 

西港慶安宮:三年一科

而西港,也是我老媽的故鄉。小時候,常跟爸媽回去西港看外公外婆,而外公外婆就住在西港大廟慶安宮附近,每三年慶安宮就會舉辦大型建醮活動,俗稱「西港香三年一科」。而掛香活動正好會遇上五月的第二個禮拜天:母親節,所以我印象中每三年的母親節都跟建醮流水席一起辦,超妙的組合。

 

不過自從外公外婆過世後,我就很少到西港。今年正好又遇上第三年建醮活動,我特地選了母親節前一天前往西港,專程去看看廟會。

IMG_6078.jpg

我特地在慶安宮外圍就停車,採步行進入慶安宮。不過冷清的人潮,讓我開始懷疑現在的廟會活動是否退燒了?

IMG_6082.jpg

今天慶安宮前的廣場只有一組女子組的陣頭表演,似乎是表演下腰的功夫。表演者雙腳站在長板凳的第三層以向後方式下腰到地面,把放在地面的一百元鈔票以嘴拾起,在一旁與表演這穿著相同服飾的成員都是年紀較為資深,應該數十年前也曾是表演者。我也是第一次看到有這種演出節目。

IMG_6098.jpg

IMG_6100.jpg

IMG_6101.jpg

我步入慶安宮內部,其實整座廟宇與我印象中沒太大改變,連引導香客的人形指標都與我小時候看到一樣。

IMG_6110.jpg

IMG_6115.jpg

IMG_6118.jpg

IMG_6119.jpg

在慶安宮後方還有較大的廣場,今天有一團宋江陣的表演團體。宋江陣,在廟會活動是很常見的陣頭,但是今天這一團很吸引我的目光,因為裡頭不少是帶著眼鏡的白面書生型的成員。在我印象中台灣陣頭文化,這種書生型成員真的不多見,還有一段Solo的表演還由小學生年紀的成員擔任,小小年紀面對圍觀民眾可沒一絲的怯場。

IMG_6122.jpg

IMG_6124.jpg

IMG_6168.jpg

IMG_6172.jpg

今天我沒在慶安宮待太久,我便趨車前往烏竹林。

IMG_6132.jpg

IMG_6095.jpg

 

烏竹林 謝府元帥

曾經聽老媽說過,慶安宮附近的住家是外公搬家後的住處,而原本外公是住在烏竹林。在我小時候,的確曾經跟老媽及外公外婆回去過。然而,最近一次我到烏竹林已經是二十年前準備參加大學聯考前的事了。

IMG_6200.jpg

那時,為了拼上公立大學,我幾乎每天以圖書館為家,每天都趕在圖書館開門就在門口排隊準備進去K書,而在圖書館關門才回家。即使大部分的時間都投入在圖書館裡,但是那種面對大考前的不安,總是佔據了我大腦大部份的空間。於是,老媽帶我回到西港烏竹林,老媽小時候的小村莊,請「謝將軍」保佑我。

IMG_6203.jpg

IMG_6207.jpg

謝將軍,我一開始還以為指是城隍爺前的范謝將軍中的那位身材高挑,粉臉白袍。直到我走入老媽口中的謝將軍廟,抬頭仰望主祀的神尊時,赫然發現,謝將軍不是一位,而是四位,其中兩位我還在歷史課本裡認識他們:謝安、謝玄兩兄弟。

IMG_6209.jpg

IMG_6210.jpg

原來,我是中國歷史名將謝安、謝玄的後代。距今1600年前的淝水之役是史上少見的以寡擊眾的重要戰役,西元383年謝安官拜東晉宰相,謝玄為大將軍,兩兄弟率領8千北府軍聯手擊退號稱八十萬大軍的北方霸主—前秦符堅,因為這場戰役獲勝東晉確保正統的中國文化。

 

老媽的祖先,由原本居住的華北平原,由於五胡亂華的緣故避走江東,再經過一千年的戰亂、世代更替,已經移居到台灣地區。而在中國魏晉南北朝,謝家曾是王公貴族,記得唐朝詩人劉禹錫,有一首詩《烏衣巷》來描寫這段歷史: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我曾經把這段我在歷史課本所讀到有關謝家的重要事蹟說給老媽聽,而老媽一點也不相信她從小認識的謝將軍有這麼厲害,還有她原本是貴族的一份子,簡單地說......老媽應該算是「公主」等級的,不過不是Disney卡通那麼夢幻吧了!

 

東晉時期 淝水之役

西元383年,前秦符堅召集80萬大軍南下,準備攻打東晉。此時,符堅得到消息,東晉的軍隊不過8萬,心中大為興奮,自己率領8000精兵趕到前線。

當秦軍、晉軍隔著肥水對峙,東晉將領謝玄對秦軍說:你們秦軍不妨退後一點,讓我晉軍渡河過來,好讓我們來個速戰速決,一決勝負如何? 符堅心想,要讓晉軍渡河到一半,立刻殺他個措手不及,口頭上當然滿口答應。

沒想到符堅一下令後退,卻一退不可止。加上隊伍中有人放話咱們敗了,快逃喔......,秦兵個個拔腿就跑,亂成一團。謝玄趁機渡河襲擊,秦軍頓時潰不成軍,自己互相踐踏不計其數。前秦由於在肥水之役大敗完全瓦解,剛剛統一的北方又立刻陷入長期的分裂。肥水之役成為南北興亡,一個劃時代的大戰爭。

成語「投鞭斷流」(形容前秦兵馬眾多)、「草木皆兵」(形容晉軍治軍嚴明)、「風聲鶴唳」(敗逃中的符堅,聽到一點風聲、鳥叫聲,都以為晉軍追兵到來)都是出自這場戰役。

(資料來源:吳涵碧,吳姐姐講歷史故事第三集 三國—魏晉,中華日報社,pp264-268)

 

然而,歷史的洪流總是推著人往前走,在唐朝時貴族就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了,更何況現在都已經是民國107年了,哪來的貴族? 人生而平等,不是嗎! 當我看到有媒體報導,某人是滿清皇族後裔.......,我都會想起歷史課本裡那段與列強簽訂喪權辱國的朝代,哪身為那個朝代的後裔又如何呢!

 

還有一件事,我也很好奇:老媽的祖先到底什麼時候移居到台灣的? 這個答案通常到村庄裡的祠堂就可以瞭解,謝將軍廟裡有塊石碑記錄這段典故。老媽祖先是跟隨國姓爺鄭成功由鹿耳門登陸,並分軍駐紮在西港堡烏竹林,經過世代的繁衍,在現今的台南西港區、麻豆區還是有許多謝家庄。而且就在烏竹林附近,也有個地名稱做「後營」,這是明鄭時期在台南、高雄特有的地名,就是當年鄭成功屯兵的稱號。

 

**************

2018.05.26

在我到訪西港幾個禮拜後,老媽想到今年正逢西港香三年一科的日子,想回去西港看看。當然是我擔任老媽的司機。也因為這一天再次前往慶安宮,我才發現我之前搞錯日期,還真的要西港人才會知道哪天才會最熱鬧的一天。

IMG_6634.jpg

IMG_6636.jpg

IMG_6638.jpg

IMG_6642.jpg

IMG_6644.jpg

IMG_6648.jpg

IMG_6651.jpg

老媽回到西港,一定會回烏竹林看看老家。因為我在早幾個禮拜就來過一次,因此對路途很清楚,反倒是老媽在烏竹林卻找不到謝將軍廟的路。我一度快被老媽笑到並軌,

「老媽,這是妳長大的地方,妳不會認不出來了吧! 」我酸了老媽一下。

「烏竹林好像變了不少,我快認不出來了。」老媽說。

「沒錯啦! 我幾個禮拜前也找不到路到烏竹林,最後靠手機的GPS導航。不過今天有庄頭繞境活動,這些陣頭前進的方向一定是往謝將軍廟的。」我指著陣頭說。

IMG_6655.jpg

今天是西港96村的遶境掛香活動,每一個宮廟都會有個陣頭,會繞行西港96個村莊,這也是西港香被稱作台灣第一香的原因。我跟老媽走到謝將軍廟前廣場,今天熱鬧的氣氛跟幾個禮拜前相差甚多。

IMG_6658.jpg

IMG_6660.jpg

IMG_6661.jpg

每一個陣頭都要到廟前行禮如儀,廟方也要由主委出面回禮。光在看有如人龍的繞境隊伍,我想今天所有陣頭都要回到慶安宮,應該也要到半夜。

IMG_6665.jpg

IMG_6668.jpg

IMG_6674.jpg

IMG_6675.jpg

IMG_6676.jpg

IMG_6689.jpg

 

西港菜市場

來到西港,有個地方我一定會來走走,這裡有著我對外婆的思念。在我還在念書時,外婆總是抱怨在家閒到發慌沒事可做,幾個女兒(包含我媽)就想到幫外婆整理了一台手推車,並從高雄崛江商圈批了些雜貨,大至女裝,小到蜜餞零嘴、衛生油......都裝進手推車,讓外婆可以從家裡推到西港菜市場賣東西。

IMG_6083.jpg

IMG_6091.jpg

這種沿街叫賣的小販,與其說是貼補家用,倒不如說是女兒們想出來讓老媽媽可以活動筋骨的運動吧! 因為小推車上頭所販賣的商品都是我的阿姨們去免費」批貨的,阿姨在崛江商圈買貨順便把貨款給付清了,回頭把貨送回外婆家也隨便跟外婆報個進貨價,多半是少了零的數字,外婆小推車的生意到底是賠錢還是賺錢沒人關心過,好在那時我還沒考上會計系,否則這工作應該會落在我頭上。

 

那時我記得跟老媽回到外婆家,若在家裡沒看到外婆,就會到菜市場來找人,因為外婆的小推車就在市場口邊。每回找到外婆後,我就有小零嘴可以吃,我倒也樂得到市場去找外婆。

IMG_6087.jpg

IMG_6086.jpg

IMG_6090.jpg

外婆多年前離開了,我也從小男孩變成中年大叔,西港市場也變得几淨明亮多了,而外婆小推車的位置卻永遠空了下來。

 

西港香若刈、蕃薯就免銼

2018年上半年,南台灣尤其是台南曾文、烏山頭水庫遲遲等不到梅雨季,此刻打開各大媒體,不外乎限水、珍惜水資源的新聞,不過有則特別吸引我的注意,標題直接打臉各大媒體「曾文水庫蓄水剩12% 西港慶安宮:刈香期間多半會下雨」

西港慶安宮 刈香期間多半會下雨 新聞.jpg

每天看著日頭高高掛,到了五月底西港香都刈完了,還是不見老天爺降半滴雨,會不會開始懷疑起這則新聞是怪力亂神。但是到了六月,不僅天降甘霖,八月份還變成豪雨成災,新聞媒體標題換成「兩波強降雨灌爆高雄 滯洪池滿載、168件積淹水案」,今年高雄沒放到颱風假,倒是放了兩天的豪雨假。

久違的雨來了 南部水庫進帳千萬噸.jpg

強降雨致道路阻斷 新聞.jpg

2018年這一年, 西港香三年一科,台灣這顆番薯都快被水淹死了........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