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1、2022.10.28、2024.11.02
小時候是否曾經哼唱過一首兒歌,「造飛機,造飛機,來到青草地;蹲下去,蹲下去,我做推進器,蹲下去、蹲下去,你做飛機翼,彎著腰,彎著腰,飛機做的奇,飛上去,飛上去,飛到白雲裏...... 」岡山的樂群新村,就是因為日治時期的造飛機廠--六一航空廠及岡山飛行場而設置的日籍官舍。
2022.12.31、2022.10.28、2024.11.02
小時候是否曾經哼唱過一首兒歌,「造飛機,造飛機,來到青草地;蹲下去,蹲下去,我做推進器,蹲下去、蹲下去,你做飛機翼,彎著腰,彎著腰,飛機做的奇,飛上去,飛上去,飛到白雲裏...... 」岡山的樂群新村,就是因為日治時期的造飛機廠--六一航空廠及岡山飛行場而設置的日籍官舍。
2022.09.20
在2021年末,我做了一件突發奇想的事,也就是繞著台南府城的城牆走了一圈(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2.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台南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雖然早在王浩一老師的《廟口說書》或戴震宇的《圖說 台灣古城史》書中,提到台灣島上的古城早在日治時期被拆光,我還是很鐵齒地按著書中提到的台南古城門遺址用Google Map事前規畫出來,再按圖走了一遍,不過收穫真的很不一樣。接下去我當然把台灣幾處清領時期曾建城池的都市列入下一波的名單,只不過用Google Map規劃的路線圖早已完成,哪知台灣新冠疫情在2022年3月又引發另一波流行,讓我不得不推延既定行程,畢竟古城池在百年前都被推倒了,我實在不必急於一時出發。
2022.08.19
1912年至1926年是日本大正天皇在位時期,當時的日本受到19世紀以來歐洲浪漫主義的影響,社會崇尚個人解放與新時代的理念,日本作家夏目漱石就提出了大正浪漫(Taishou roman)一詞來代表這時期日本社會氛圍。人們開始流行看電影、穿洋服,到老式咖啡廳喝咖啡。在日本歷史上,唯一充滿浪漫色彩的一段平穩與繁榮時期。
2022.03.16
我常說,我求學生涯大半的時間都在台南市東區,但是從沒搞清楚台南從明清時期傳統建築以至於日治時期的西式建築,然而從2021年11月~ 2022年3月,這段期間,我拜讀了陳耀昌醫師所寫的《福爾摩沙三族記》及王浩一老師所寫的《在廟口說書》、《漫遊府城》、《黑瓦與老樹》,多次回到台南,讓我跟著作者的腳步,閱讀這些建築美學,以及深藏在背後的文化蘊底。現在讓我重回我的母校,國立成功大學。
在民族路靠近公園路口,有個不起眼的小巷口,路旁低矮的鐵皮木造平房與鄰近的建築相當不協調,這一帶自我小時候就是專賣木炭的店家,縱使這幾年台南的房地產漲過好幾輪,賣木炭的店家還是存在。
每回經過忠義路,我總會被一座「齊天大聖」的牌樓給吸引,心想齊天大聖孫悟空不是《西遊記》裡的人物,難不成也有人建廟祭祀。有一天,我終於想一探究竟,沿著這條巷弄走,巷弄並沒有如我預期地通往花果山水濂洞,而是帶我到一間兩層樓高的寺廟前,這間寺廟門楣上掛著「萬福庵」,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在王浩一老師所著的《在廟口說書》裡,有一幅插畫,上頭畫的是八卦東(震卦)西(兌卦)南(離卦)北(坎卦)四個方位,四個方位台南均有廟宇作為代表,我好奇地用Google map將四個廟宇標示出來,還真的吻合,在王浩一另一本大作《漫遊府城:舊城老街的新靈魂》有更詳細的說明,現在跟著王浩一的腳步東南西北走一回。
頂大道公廟(興濟宮)@成功路+觀亭街口
在大觀音亭(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3. 廟口開講/ 觀音亭)旁,是主祀醫神保生大帝的「興濟宮」,俗稱「頂大道公廟」,建廟時間晚了大觀音亭一年,為1679年(明永曆33年)。在明鄭時期,移民渡海來台時面對瘴癘之地的台灣,唯一信仰寄託於醫神的保生大帝上。進入清領時期,沈葆楨開山撫番政策下,來台平亂的士兵往往病死遠多於陣亡在沙場上,更只能祈求保生大帝的庇佑,於是沈葆楨飭令將興濟宮升格為「祀典官廟」列入春、秋祭典,因此在大觀音亭與興濟宮中間,設有「官廳」,就是為了方便前來主持參拜的官員更衣或休息之用。
一天,我走在公園南路上頭,正要前往找尋位於台南市北區古稱大銃街上的烏鬼井(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8.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查水井/ 烏鬼井),路旁一塊看板上寫著「頂土地公廟」與「下土地公廟」,一開始不當一回事,嘴上還碎碎念著「連土地公廟還分上下兩間廟哩! 」。沒想到當我看到王浩一老師所著《漫遊府城:舊城老街的新靈魂》,才驚覺大事不妙,趕緊安排時間走訪這兩間土地公廟。
台灣的上帝廟其實主祀的神明都是「玄天上帝」,所以簡稱「上帝廟」。而玄天上帝,就是北方之神,屬水,而當暮色降臨抬頭仰望星空,那顆一年四季不會因地球公轉或自轉而改變位置的星座,就是代表玄天上帝的「北極星」。還有在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從小住的武當山,道教武當派的名山,上頭供俸的真武大帝,也是玄天上帝的別稱。
2021.11~ 2022.01
寫完了台南三部曲後,總覺得無法把台南的故事講完,一回在《在廟口說書》裡,王浩一老師提到了,「對於年代久遠的歷史名廟,以大小規模分稱,這是府城人的習慣。」(王浩一,《在廟口說書》,心靈工坊,pp135)。說真的,一開始我還沒注意到這件事,直到循著《在廟口說書》、《漫遊府城:舊城老街的新靈魂》的腳步,走訪台南大大小小廟宇,回家後動手整理,才發現真有這回事。為了向王浩一老師致敬,我將這一篇取名為「廟口開講」,卻不是政治人物為宣傳自己理念選在廟口開講,我講的內容都跟這間廟宇有關的故事,把台南的歷史故事繼續講下去。
台南知事廳,建於1900年(明治33年),為當時台南縣知事的官邸,台南縣知事也就是相當今日的台南縣長,不過在1900年時,台灣只有三縣三廳,分別是台北縣、台中縣、及台南縣,而三廳包括宜蘭廳、台中廳及澎湖廳。其中台南縣下轄現今的嘉義縣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屏東縣市,幾乎涵蓋整個南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