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01
大叔的第8馬
在阿公店馬兩星期後,是我報名的下一場全馬賽事。兩星期內,我先把咳嗽治好了,而膝蓋的傷勢,去了中醫診所做兩次針灸療程,晚上也持續熱敷,雖然每天早上練習時,距離超過6KM時,膝蓋還是感覺到隱隱作痛,對這場賽事還是很擔心。
烏山頭水庫
今天這場比賽在烏山頭水庫,上次來到這地方應該是我還在就讀高中時,那時我們常稱這裡為「珊瑚潭水庫」,就是因為整座水庫由空中鳥瞰像是海底的珊瑚一般。
我還記得,上回來到烏山頭水庫,是與我們國中同學一塊來露營,而露營的地點不是在水庫的露營區而是一處大草原,而草原旁邊有一座大吊橋,晚上我們就是一群人在草原上圍著營火玩遊戲、聊天.......
然而,當時我們只知珊瑚潭就是水庫,如此而已,直到最近幾年,一部如史詩般的國片上映......KANO.......,我才知道更多有關於珊瑚潭水庫的故事。
時間過了近三十年,再度踏上這片土地,當年的少年已經是大叔。當一輛輛車依序準備進入水庫管理區大門時,天色還沒亮,這大門的外觀依然沒變,跟我記憶中一模一樣。
06:00 AM,起跑
這場賽事,全馬選手首先出發,半馬組遲15mins後起跑。大會安排,賽道會先繞行烏山頭水庫內部,之後才會跑出大門,開始進入六甲、官田等區域。
由大門經過天壇,經過露營區,跑上大壩,這兩旁的景色我還有印象,只是不見當年露營的大草原。
07:54 AM,16K
今天的頭兩個小時,速度不變,維持每小時8KM。
08:28 AM,21K,烏山頭水庫大門
距離起跑已經過了兩個半小時,我回到了烏山頭水庫的大門,半馬組的選手進入水庫大門,不過,可喜的是,到了21K,我的速度並沒有變慢,然而左膝的傷勢就如在練習時一樣,隱隱作痛。
另外值得一提的事,賽道穿過不少六甲地區的道路,大會號召了不少加油團,雖然每位團員可都是「資深」團員,不過熱情不輸給年輕辣妹。
08:54 AM,24K,台南藝術大學
過了24K,賽道帶我來到號稱全台最美的大學校園:台南藝術大學。
記得還在台北工作時,有同事問起我,台南藝術大學是否有去過? 當時,曾經上網找過這地方,但始終沒來過,要不是參加這場賽事,可能過了許久,我還是沒來過台南藝術大學。
事實上,今天的賽道帶我來到的六甲區、官田區都是我全然陌生的地方,我很高興地今天我可以用我的雙腳一步步地去認識這片區域。
09:58 AM,32K
賽道進入官田區,在31K處折返,接下去我要一路跑回起跑點。
進入第4個小時,我仍可以維持與第一個小時一樣的速度,相對於上個月的阿公店馬有著相當不一樣的狀況,到目前為止,我已經可以確定,我的第8馬可以安然入袋。
11:09 AM,最後1KM
第5個小時,我看到最後1KM的標示,我即將跑回烏山頭水庫。
完賽
今天雖然沒能打破自己保持的最佳紀錄,不過確定的是我走出上個月阿公店馬的陰霾。
回到終點,今天不急著開車上路回家,這次來到烏山頭水庫,我帶著滿滿感激來到這裡。透過電影KANO,我才知道在百年前的台南,有位日本技師八田與一,看到常因水源不穩定而發生缺水或水災的嘉南平原,主張在此興建一座「嘉南大圳」,用以解決農業灌溉的供水問題。然而在百年前的台灣或甚是全球,如此重大的水利工程,是前所未見的,當時沒人認為可以順利完工,但是由於八田與一技師的努力,嘉南大圳在1920年9月動工,於1930年4月竣工。自此,廣大的嘉南平原不在為灌溉用水而苦惱。
百年之後,嘉南大圳依然聳立在嘉南平原上。行駛在國道3號上,很容易用肉眼看到這座對嘉南地區貢獻良多的水利工程。
現在在烏山頭水庫大門旁,有座八田與一紀念館,原址是當年八田技師等工程人員所居住的宿舍區,現在的日式建築是近幾年由市政府出資重建,當年的宿舍區早已經毀壞。
另外在剛剛賽道旁,也有一座八田技師與夫人的墓園,即使我的左膝傷勢尚未復原,我仍一步一步走上壩頂,向八田技師與夫人墓前致意。直到現在,八田技師的後人,仍會在八田技師的忌日回到烏山頭水庫,這座讓世人引以為傲的重大建設。
我感謝曾經為台灣這片土地做出貢獻的所有人士,不論國籍,我心存感恩。
現在烏山頭水庫,對我而言,不再只是一座水庫,一個年少露營的地方,這裡曾經有過輝煌歲月的地方,一段如史詩般的偉大故事的主角。
本日成績:5hrs 18 mins
烏山頭水庫之前世今生
烏山頭水庫大壩高56公尺,壩頂標高166.66公尺,壩頂寬度9公尺,長度1273公尺,壩底寬約303公尺,溢洪道是自然溢流式,長636公尺。蓄水面積十三平方公里,集水面積六十平方公里,蓄水量一億五千萬噸,是當時亞洲規模最大,也是世界第三大的水庫。嘉南大圳灌溉水道總長度一萬公里,排水道六千公里,主護岸與堤防長度二二八公里,灌溉嘉南平原十五萬公頃的農田。有了灌溉,再加上徹底的土地改良,嘉南平原原來的洪水、乾旱、和鹽害等三大障礙全部掃除,整個工程完成後,嘉南平原的農業生產量遽增,六十萬農民受惠,每年稻米、甘蔗及雜作的產量高達八萬三千噸,由於貢獻極大,後世尊稱八田與一為「嘉南大圳之父」、「烏山頭水庫之父」。
嘉南大圳完成後,嘉南人民為了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眾人合力倡言下,成立「八田之友會」。並在徵得八田的同意,遵照八田的意願,請日本雕塑家都賀田勇馬製作了一個身著工作服、穿工作靴、席地坐於堤堰上沉思模樣的銅質塑像,於1931年7月8日以無臺座方式建立在烏山頭水庫大壩旁。 (註)
(資料節錄: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5/12/11)
(註)此舉為八田本人仍在世,即為本人立像紀念,於當時少有風氣。
八田與一技師與外代樹夫人
八田與一,自1910年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後,到五十六歲過世為止,一直都在台灣任職定居,幾乎都在台灣工作。也參與台北下水道興建、高雄港興建、台南水道計劃(山上淨水場)、日月潭水力發電所、桃園大圳、大甲溪電源開發計畫等日治時代台灣現代化的重要土木工程,並提出建造曾文水庫的構想;此外還在台北設立土木測量專門學校,並創立「臺灣水利協會」和專業期刊,培養台灣土木水利人才。畢生建設台灣,貢獻卓越,受到後世尊敬。
1942年4月,八田技師奉派前往菲律賓進行棉作灌溉設施調查,所搭乘大洋丸號遭受美軍潛艇擊沉,八田技師逃生不及不幸罹難。遺體在海上漂流了一個月,在6月10日為日本山口縣萩市的漁船尋獲。在當地火化後,6月21日骨灰運回台灣。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8月31日,八田技師的次子泰雄回到烏山頭,與家人團聚。由於外代樹夫人對亡夫的思念,也不願意因日本戰敗而離開台灣,隔天9月1日颱風天清晨,外代樹夫人趁家人還在熟睡之際,來到八田技師投入畢生精力的烏山頭水庫,跳入放水口自殺,結束了四十五歲的生命,留下遺書「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外代樹夫人的遺體在火化後,一部份被帶回日本,一部份則和八田與一合葬在烏山頭水庫位於北側的大壩上。1946年12月15日,水利會在八田技師銅像的後端,用花崗石作成日本式的墓碑紀念他們。
(資料節錄: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5/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