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8.01.20

老媽當了多年的阿嬤,最近老是跟孫子的對話中,突然多了句阿嬤做小姐時……」的時間副詞。不知道這句話聽在teenager耳裡,是否正確解讀為阿嬤的少女時代,還是作其他解釋,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很清楚跟老媽少女時代跟一個地方很有關,就是台南麻豆。

 

與大多數人共同的聯想,一提到麻豆就會想到文旦或是碗粿。不過因為多年前,我閱讀過王家祥的書倒風內海,對麻豆多了一份瞭解,早在鄭成功來台前,台南府城地區是由荷蘭人統治的年代,麻豆是當時西拉雅人重要的據點。時間過了五百年,很好奇西拉雅人是否曾經留下過甚麼。

 

電姬戲院

由國道1號麻豆交流道接上176縣道轉171縣道,找到名叫中山路的路名,就會找到小鎮上最熱鬧的地方。這是單車環島時,學習到的模式。電姬戲院就位於中山路上,墨綠色的建築本體與兩旁透天厝有很大的不同。三樓高的牆面上,鑲上獅頭的圖騰這是我第一回在台灣老建築上見到的設施。

IMG_4822

IMG_4821   

現在的電姬戲院大門,被人用鐵欄杆鎖上,似乎要將歷史的洪流鎖在戲院大廳內,不知入口售票口何時會再開啟,我可以趕上第一場的演出時間買票進場,在這歷史的舞台上扮演一位稱職的過客。

IMG_4823

IMG_4824  

麻豆的中山路上,仍保留了幾棟很有歷史風味的建築,有如國王頭上的皇冠建築,是台灣老街中別樹一格的特色。可惜,承租店面的店家,多半在老建築上頭加上店家自己的招牌,歷史建築樣貌蕩然無存。

IMG_4833

IMG_4837

IMG_4839   

咖啡王國裡的霸主Starbucks,在全球展店已經不以開創標新立異的店面為號召,而是改以融入當地元素的裝潢與建築,傳遞在地情感。或許在承租老街門市的店家,是否要考慮保留原本老街該有的風情。

 

中央市場

由中山路轉入另一條紀念另一位偉人的中正路,就會發現在轉角處有間字體剝落不齊的中央市場。

此刻的中央市場外頭,不是為迎接即將到來的農曆新年而掛上布條,這是市場攤商不滿市政府要拆除市場而掛上的抗議白布條。

IMG_4842

IMG_4843

IMG_4844   

這一天,我踏入市場內部,已經發現不少店家早就拉下鐵門,而在台灣傳統市場中常見的髒亂也絕非麻豆中央市場獨有,不過傳統市場帶給人們,絕非几淨明亮的購物空間,而是滿溢的人情味。這也是我走訪日本城市,也會安排時間到當地傳統市場走走的原因。

IMG_4846

IMG_4847

IMG_4848

IMG_4849  

IMG_4852

IMG_4854

IMG_4856   

正當我拿著相機在市場裡,到處取景拍下中央市場的最後身影,有位老先生叫住我。

年輕人你要拍照,就要拍這一張啦! 一位長者示意要我走進屋內。

我好奇地走進一間堆滿雜物的屋子,牆上滿是歲月摧殘過的痕跡,露出了竹片與泥土的夯土,這是典型早期的建築工法。長者領我走到屋子的前面,原來這是間百貨行,灰白的店家招牌上寫著民國三十七年.. ,說明了這家店已經有70年的歷史。

IMG_4864

IMG_4860  

 年輕人你要拍這一張啦!長者指著屋子裡的一塊匾額。

榮邦耀祖,辛亥年桐月我口中覆誦著匾額上頭的文字。

這是我哥哥當年去美國念書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街坊鄰居所送的匾額。長者說。

! 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到現在還是名校。以前可以出國念書已經是人中之龍。我說。

長者接著拿出泛黃的照片,述說著家人當時候輝煌的歲月,話語中透露著驕傲神情。

IMG_4862  

 辛亥年,也就是當年國父武昌起義同一個年份,不過這位長著的哥哥應該是武昌起義之後的六十年後的辛亥年,也就是西元1971年去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距現在也近乎半世紀前的事情,想當年必是整個庄頭的大事吧! 縱使五十年後,還是值得跟一位旅人分享這份喜悅。

 

龍泉冰店

在離開前長者原本建議我去助仔碗粿嚐嚐在地的碗粿,但是我今天太晚到了,還沒到中午店家已經把大鍋都洗完了,要吃助仔碗粿記得要請早。

 IMG_4867

不過,長者說,隔壁的蚵嗲也值得試試。出門前我有做功課,這家店是龍泉冰店的姐妹店,兩家店的主人是親戚關係,距離也不遠,我先吃點鹹口味的蚵嗲墊墊肚子,等會再吃剉冰當甜點。

IMG_4868   

我跟店家點了蚵嗲、鹹粿,蚵嗲包滿了高麗菜絲與豆芽菜,蔬菜的青甜緩解了酥炸後的油膩感。我再享用餐點時,我注意到店家牆上掛了一張丙級廚師證照。

大姊,你這張證照很有歷史囉! 編號很前面。我說。

! 上頭這一張喔,已經二十年前的事,我是民國87年去考的,今年都民國107年了。大姊說。

一家隱藏在菜市場中的小吃攤,也不忘掛上國家考試證照,說明店家的用心。

IMG_4871

IMG_4869   

龍泉冰店,鄰近道路旁邊。復古的牆面裝飾,讓人很難不注意到這家店。

IMG_4857   

冬天到冰店不吃冰品那要吃甚麼? 有熱湯圓可以選擇啦,不過這一天南台灣的天氣出奇的好,好到感覺有點熱了,那我就點了一份綜合冰來嚐嚐。

你要加麵茶嗎? 店家問我。

! 我說,事實上剉冰加煉乳是很常見,加麵茶可真的沒嚐過。

此刻,有一家四口也走進了店裡,七嘴八舌討論要點的餐點,最後派出爸爸負責點餐。

綜合冰要那些料,還是我幫你們選。店家對著爸爸說

.我要綠豆……爸爸了不少樣東西

我要愛玉喔! 小女兒突打斷爸爸的點餐

果然有眼光,知道嚐嚐我們家的愛玉,我們家的愛玉可是全國有得名的愛玉。店家說。

此刻,我的眼光投射到店家牆上掛著全國愛玉比賽第三名的海報上頭。

IMG_4872

IMG_4876

IMG_4877   

正當,我在深冬的午後時光,在南台灣的古早冰店吃著剉冰,在地的老主顧還是陸續走進店裡。

過完農曆年,我們就要搬走了,市政府要拆除市場了。店家說。

你們不做了喔。客人問。

不是,就換到中山路上去,這邊也是跟人租的,也租了好幾十年了,沒辦法市政府要拆,我們也只能搬。以後會在麥當勞附近繼續營業。店家話語中透露出市井小民的無奈。

IMG_4819  

市政府憂心市場建物老舊釀成公共災害,在民國103年起停止使用,雖然同時安置攤商到鄰近的第五公有市場,但是部分攤商因為生意差陸續搬回原來攤位,並與市府打起官司,法院最後宣判攤商敗訴,市場最終走到強制拆除的命運。

 

這裡曾經是老媽少女時代,等車時打牙祭的場所,市場中美食會繼續傳承下去,而那位長者滿屋的回憶,龍泉冰店前共同青澀歲月將留存於腦海中。我有幸能在市場拆除前,來到中央市場試圖用相機記錄下,市場謝幕前最後的影像。

 

麻豆代天府

吃飽喝足,我開車前往麻豆代天府,這是全省王爺公的總廟,趁著來到麻豆的機會順道看看。

 IMG_4884

當我在廟前廣場停好車時,便感受到代天府雄偉寬廣的廟宇建築。我徒步走進廟宇,廟前停放了一座蜈蚣陣。原本聲稱從未來過麻豆的我,似乎發現我曾經來過代天府,只是相隔數十年前的往事。

IMG_4885  

 代天府的後苑有座氣勢非凡的巨龍,巨龍的身體是天堂的入口,巨龍吐出的水柱就是天堂的出口;而後苑的另一側,是前往地獄的入口,面貌猙獰的地獄使者正俯視著準備進入地獄的信徒。此刻我突然想起,在小時候我跟隨家人在過年期間來到代天府,當時也進入天堂與地獄參觀,然而當我看完地獄時,被18層地獄的景象嚇到整晚不敢入睡。三十年後,當年的小男孩已經長成大叔重回故地,一方面驚訝18層地獄迄今仍存在著,一方面胸有成竹瞭解裡頭恐怖景象已經嚇不到我,因為在社會上走跳多年後,每天也是上刀山下油鍋地認真工作,每天都在18層地獄討生活

IMG_4891

IMG_4892

IMG_4894

IMG_4895  

 

倒風內海文化館

在麻豆代天府附近,有個新成立的倒風內海文化館。

IMG_4903  

 相信嗎,麻豆曾經有個港口? 打開Google map,麻豆距離西海岸有段距離,但是距離現今600~700年前,麻豆鄰近倒風內海區域,來自中國的漁民與商人來到這裡與當地的西拉雅人開始做生意,於是麻豆因此而繁榮起來。到了清朝時期,麻豆更成為倒風內海一座重要的貿易港口。

 

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嘉南平原上,在600年前的古地圖上,並不是一望無際的稻田,而是有著兩片海洋的內海,西北邊的叫做倒風內海,大概位置涵蓋了八掌溪和將軍溪之間,包括了現今的北門、學甲、鹽水、新營、將軍、佳里、麻豆、下營等地;西南邊則是台江內海,大概涵蓋了現今台南市區外海沙洲與海岸線,現在的台江國家公園裡的四草湖,便是當年台江內海的遺跡。

IMG_4922  

當年船隻行駛在倒風內海,由於海岸地形之故,東北季風在此形成倒捲風,風由陸地吹向海洋,使得船隻必須要逆風入港,所以稱作倒風

 

但是這片海洋為何消失在地球表面上? 18世紀後,倒風內海因為泥砂淤積面積逐漸縮小,當時肩負貿易工作的港口失去原有的功能,人們逐漸淡忘麻豆曾有座港口存在。直到2006年,在偶然的機緣下,讓古時麻豆港重現於世人眼前,而這處重新發掘整理出來的地方,就是倒風內海文化館

IMG_4910

IMG_4912

IMG_4904   

現在在倒風內海故事館園區,還可以見到古時麻豆港遺跡。館內並保存不少當時挖掘出土的文物,館內大姊還強調有沒有注意到這些出土的文物,有一大批青花瓷,足可以代表當時麻豆港貿易之興盛,創造不少有錢人。

IMG_4940   

還記得2000年時,當年民進黨籍陳水扁先生當選台灣總統,新聞媒體報導一則在台南麻豆地區出土一座石車,相傳是清乾隆年間,一位風水師經過麻豆水崛頭時,發現這裡會出現天子的龍鳳靈穴,於是丟入了石車、巨木把龍喉穴塞住。至此,麻豆人氣潰散,鳥不語花不香的地方。直到1956年,受到五府千歲的指示開挖,取出大量的杉木與石車,此刻龍喉穴又開始冒出水來。而出生在麻豆西鎮的陳水扁當選台灣總統自然會與這則傳奇聯想在一起。

IMG_4909   

麻豆傳奇性的故事,還不只如此。王家祥先生所著的的《倒風內海》一書,就是以西元1624~1662年麻豆社為場景,描述書中主人翁「沙喃」就是描寫麻豆社傳奇英雄的一生。

IMG_4941  

在西拉雅語中,「麻豆」就是「眼睛」的意思,指就是麻豆社位居西南海岸各部落的靈魂中心,往東可聯絡內陸各社,往西可接收海岸部落與入侵者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不過在書中提到西元163511月,一群麻豆社的勇士不滿荷蘭人隨意侵犯他們原本的信仰於是將荷蘭修士及僕役殺害,而據守在熱蘭遮城的荷蘭軍隊正抓住這機會,派軍前往蕭壠及麻豆社展開屠村報復相對於荷蘭人所用的火槍及大砲,西拉雅人的弓箭根本不是對手,戰事只持續了一天就結束了。最後麻豆社長老獻出了大部分的土地及作物求議和。至此,西拉雅人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接納異族文化遁入人群,尋求存活。

 

總爺藝文中心

在倒風內海文化館附近,還有個總爺藝文中心可以去看看。總爺,是麻豆地區的村落的名字,而總爺藝文中心前身就是麻豆糖廠自從開始走訪台灣小鎮小村,似乎過去繁華一時的村落都有糖廠的設置,而拜訪這些村落之餘,也順道前往糖廠廠區走走。

 

早期糖業興盛之時,一座糖廠裡宛若一個社區一般,除了工作場所外,還有小學、電影院.等周邊設施。不過,現在隨著糖業繁華不在,連同當年的周邊設施也走入了歷史。總爺國民小學,轉型為兒童藝術中心。

IMG_4949

IMG_4950  

糖廠裡頭大片的草地,現在成為假日全家大小出遊曬太陽的好去處。

IMG_4948

IMG_4954

IMG_4973

IMG_4985   

IMG_4987

原本糖廠裡的辦公室,現在由餐廳業者承租,在充滿日式風情的建築裡用餐,彷彿跨越時空身處異國國度。

 

IMG_4976   

 

培文國小

在結束麻豆的行程前,還有個地方我想去看看,就在早上繁華的中正路附近。

IMG_4995   

出門前,曾經上網做了些功課,發現麻豆早期是栽種刈菜(芥菜)的地區,當地人會將刈菜作成鹹菜,在Google map上頭還有個地名稱作鹹菜巷。不過,現在鹹菜巷就純粹是個地名,真正的施作鹹菜的鹹菜桶已經被移到培文國小裡頭。

 IMG_4996

IMG_5000  

IMG_5003   

不過,事後我曾經詢問過老媽,有關麻豆鹹菜巷的鹹菜製作。

我不記得在麻豆有人在作鹹菜。老媽想了一下回答我。

我做小姐時(又來了! 是時間副詞,沒錯吧!),在麻豆念書,沒有看到有人在做鹹菜,更沒看過鹹菜桶。老媽繼續說。

 

老媽是在民國52年在麻豆曾文家商念初中部,如果老媽在少女時代都沒在麻豆看過鹹菜桶的話,表示這放在培文國小的鹹菜桶可能比老媽的年紀還要大了。

 

曾文家商

在培文國小旁邊就是曾文家商,就是老媽的母校。

 IMG_5010  

有天,我跟老媽提起了那天我去麻豆的事。

老媽,妳做小姐時,學校就有那兩座湖嗎? 我直搗黃龍的問。

IMG_5017

IMG_5047  

 

那兩座湖真的很漂亮。先搭腔卻是老爸,老爸明明是台南高農畢業的怎麼會知道曾文家商有兩座湖,況且在老爸與老媽年輕的年代,凡稱作家商的學校都是女校,男生是禁止進入女校的。

對啊,我念書的時候就有了。老媽想了一下才知道我指的事。

還有,從校門口一路筆直的道路種了一整排的大王椰子樹,現在長得很高了。道路連接到學校教室,道路底還有位老先生坐在那邊,很多年了~ 我接下去說。

IMG_5013

IMG_5020

IMG_5021  

那真的都沒變喔,我是民國52年念曾文家商初中部,學校就是這個樣子。以前校長就住在學校旁邊的老房子。老媽說。

我知道,那間老房子就是指的是校門口右側的日式平房。現在保存得很好,好像還有人住的樣子。我說。

IMG_5026

IMG_5027  

我以前放學後,若公車還沒來,會去車站附近的剉冰店吃冰。我都選剉冰剉到最後只剩一片冰塊的那種,最便宜。我喜歡咬冰塊那種感覺……老媽說。

此刻全家立刻明白一件事,老媽生了四個小孩,唯獨老三在夏天總喜歡在冰箱冷凍庫裡挖製冰盒裡的冰塊吃,我們一直不明白硬梆梆沒有任何味道的冰塊有什麼好吃的,這一刻我們終於明白,老三是遺傳到老媽的習慣。然而現在這項習慣已經遺傳的第三代,老三的小兒子也有同樣的動作。

 

而老媽口中的車站附近的剉冰店,想必應該是中央市場的龍泉冰店,因為舊的興南客運麻豆站就在中央市場附近。

 

麻豆之前世今生

麻豆區早期為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蔴荳社的聚落所在,故舊稱為「麻豆番社」。「麻豆」(MattauMattauw)這個名詞也是來自於西拉雅語的Mata(眼睛、目)和au(港澳)合併而成,即眼睛、樞紐之意。另學者翁佳音依據荷蘭文獻推論,麻豆社又名 「 Toukapta 肚嘎不打」。

在中國明朝時,西拉雅族四大社之一的「蔴荳社」居住在此。荷治時期初期,麻豆社原住民曾反抗荷蘭人統治,1629年發生麻豆溪事件,麻豆社遭擊敗;1635年麻豆社之役,麻豆社被攻破,就此消失。荷蘭人曾在此設「教會大學」。在此曾出土荷蘭時期古砲。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8/02/0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