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9.10.20

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閉口雙獅

跑完42KM後,我留在終點線不急著離開,因為這裡本身就是個值得逛逛的景點,台灣省議會的原址。今天早上抵達起跑點時,天色還沒亮,而06:00AM就鳴槍起跑,根本沒太多時間在園區裡走走。

 

由大門牌樓延伸的議事大廳,有條椰林大道,很像是走在台大校園裡。有位老先生杵著拐杖站在圓頂建築的前面,當然要首先過去看看。

DSC_0173.JPG

DSC_0174.JPG

在接近圓環前,我在路旁看到早期台汽客運的招呼站牌,這實在太難得了,這一根完整地被保留至今。

DSC_0177.JPG

白色建築是當初省議會開會的議場,是仿美國國會山莊圓頂建築,象徵議事圓融。圓周有18根立柱,除有實質支撐功用外,亦有八卦之意。

DSC_0180.JPG

頂層採玻璃透光的設計,白天讓自然光灑落在議事殿堂,取其公開透明之意外,也有現代綠建築的巧思。現在議場內部陳設仍舊維持省議會最後一次會議開議時的狀態。

DSC_0183.JPG

在議事大樓前的階梯上,擺放了兩頭獅子,這與台灣廟宇前的石獅子寓意不同,廟宇前的石獅子是張開口,但是議事大樓前的獅子是禁閉雙唇,名為「閉口雙獅」,豎耳鎮守民主殿堂,曉諭傾聽民意,善盡為民喉舌。對比高雄市議會在2019924日開議的第一天,立刻通過「質詢市長施政報告準時得在6點結束」這項決議,讓人民投票選出的代議士需要再透過抽籤才可以質詢高雄市長。這一則新聞經由媒體刊出後,讓同樣居住在高雄的我,對於高雄市議會大開民主倒車深感遺憾,尤其這一天我站在台灣省議會議事大樓前,讀著門前的解說牌,彷彿告訴著我們,台灣實施精省後連同議會精神是不是也同時凍結在1998年。

DSC_0187.JPG

高雄市議會抽籤.JPG

椰林大道兩旁各有座人工湖,景色相當優美,下午時分是不少附近民眾散步、遛小孩的好地方。

DSC_0169.JPG

台灣省議會冷知識

194641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依《省參議員選舉條例》及《省參議會組織條例》,以間接選舉方式由全台各縣市參議會選出省參議員三十名。194651日,在臺北市南海路原臺灣教育會館正式成立「臺灣省參議會」(臺北市當時為臺灣省省會)。1948年,因二二八事件爆發後時局不穩,中央延長參議員任期。

1951年,臺灣省調整縣市行政區域,連帶各縣市先後普選議員成立縣、市議會,使原省參議員因選區全部變更而失其代表性。9月,行政院頒《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組織規程》及《臺灣省臨時省議會選舉罷免規程》。12月,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成立,黃朝琴、林頂立當選正副議長。臺灣省參議會結束。

195462日成立第二屆臺灣省臨時省議會,19576月成立第三屆。當時台海兩岸處於對峙局面,隨著臺灣省政府疏遷至臺灣中部,臺灣省臨時省議會在19585月移往臺中縣霧峰鄉(今臺中市霧峰區)新落成的議事大樓。

19596月,行政院以行政命令將臺灣省臨時省議會改稱臺灣省議會,將原臨時省議會第三屆第五次大會改稱為臺灣省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將成立之法令改為《臺灣省議會暫行組織規程》。

19981220日,實施精省,臺灣省議會裁撤

在立法院於1992年全面改選前,臺灣省議會直選是臺灣民眾可以參與到的民意機關常態選舉中位階最高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9/12/03)

 

霧峰區公所:貓頭鷹???

接著我要前往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根據Google Map林家宮保第園區距離台灣省議會紀念園區1.1KM,我揹著我的衣保袋繼續加碼里程數步行前往下一站。在路邊,我發現很有趣的貓頭鷹公仔,漂書點都做成鳥籠造型。

DSC_0194.JPG

DSC_0357.JPG

DSC_0359.JPG

DSC_0361.JPG

當我經過霧峰區公所門口,發現貓頭鷹更多、更大隻了。「為何霧峰會有這麼多貓頭鷹? 」我不禁自言自語了起來,

DSC_0196.JPG

在霧峰區公所前花園小徑上,畫有立體彩繪,今天我身上還背著滿滿的一顆衣保袋,可沒辦法玩cosplay的自拍。

DSC_0197.JPG

 

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三代武將之始,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

距離區公所不遠處,就是林家宮保第園區,早上起跑後經過的第一個景點。閩南式建築,門楣上頭寫著「將軍府」三個大字,讓人不禁肅然起敬。

DSC_0198.JPG

如果只是在門口晃晃拍個到此一遊的照片,那下午就可以不用再過來一趟。而且當初會報名跑阿罩霧馬拉松就是順道要來參觀林家宮保第。今天我買了門票,準備到將軍府裡頭看看。參觀路線是由本堂開始,本堂是以黑色立面,門上畫上門神的這棟,看起來舊舊的門神彩繪可是由19世紀留存至今,雖然經過專家的修復,也秉持修舊如舊。

DSC_0200.JPG

DSC_0203.JPG

掛過門檻後,這裡是林家大宅院的第一進。除了傳統閩南四合院的主體外,還有很少見的木造迴廊,如果在中國北方的宅院裡,迴廊造景倒是不意外,但是在閩南式建築我還真的第一次見到。

DSC_0208.JPG

DSC_0209.JPG

DSC_0213.JPG

在進入第二進前,門楣上有幅字體蒼勁有力的草書匾額,這是出自四川草書名家楊草先之手,1928年為了恭賀楊太夫人(林朝棟夫人)81歲壽誕所贈。

DSC_0212.JPG

我在進入第二進的穿堂裡,看到一則李鴻章的筆墨。這令我很訝異的是,林家宮保第是由林文察手上所建立,也是奠定霧峰林家家業的重要人物,而林文察在清代歷史上,屬於左宗棠派(湘軍)。在清光緒年間,以左宗棠為首的「陸防派」與李鴻章為首的「海防派」,兩派素來不和,左宗棠經營西北,李鴻章指揮北洋,各有所司,亦各有所持,兩人在不少政策有如水火,我竟然會在林家宅院裡看到李鴻章的筆墨,當然大感意外。那林文察在剿平太平軍時最後兵敗萬松關殉職,左宗棠是否致贈任何筆墨給林家? 當天我參觀完整座宅第,真的沒找到。

DSC_0215.JPG

第二進,是做為當時貴賓停轎或招待賓客、商議公事的空間。很像是現在的停車場。

DSC_0219.JPG

進入第三進前,門楣上掛著「德同再造」的匾額,這是林朝棟(林文察的兒子)1888年,劉銘傳上任首任台灣巡撫時,重新丈量土地,新任彰化知縣李嘉棠因丈量不公引發民變,彰化地主施九緞帶領近千人到縣城抗爭,卻遭縣城武力鎮壓,群起激憤演變成民眾攻入縣城洩恨。劉銘傳要求林朝棟帶領棟軍解救彰化縣城,平亂後建議劉銘傳僅追究帶頭者責任,燕霧保(現今彰化秀水、員林、花壇、大林)24庄紳董感念林朝棟的恩德,於光緒15(西元1889)共同致贈這塊匾額給林家。而林朝棟也因平亂有功,受朝廷賞賜黃馬褂,這是清代唯一以道員身分獲得此殊榮者。

DSC_0224.JPG

 

而說到林朝棟的棟軍,其實不能不提到他在光緒9(西元1883)清法戰爭期間,法國希望佔領台灣基隆煤礦及破壞馬尾造船廠逼使清廷議和。法軍派遣三艘戰艦強攻大沙灣砲台,並派員登入雞籠市區後中埋伏退回海上。188410月,法軍轉攻滬尾(現今淡水)及獅球嶺,劉銘傳以台灣總兵章高元,漳州總兵孫開華領兵下力抗法軍進攻 ,加上曹志忠,林朝棟,張仁貴等台灣團勇防備下,法軍由基隆向台北進攻,被困於基隆河北岸,而未曾渡過基隆河,「棟軍」一戰成名。法軍名將孤拔更在隔年病逝澎湖媽宮(現今馬公市)

DSC_0264.JPG

 

林家三代一門忠烈,林文察官拜福建陸路提督,林朝棟抗法名將,而林祖密(林朝棟的兒子)也不讓兩位父執輩專美於前。話說時光快轉到清光緒20(西元1894),清日甲午戰爭,清廷戰敗簽訂馬關條約,林祖密不甘台灣成為日本殖民地,舉家搬遷到廈門,並積極投入孫文革命工作,深受孫文先生倚重,歷任閩南軍司令、大元帥府參軍等要職,曾經變賣台灣數百甲土地挹注革命工作,雖然此舉造成林家家業大幅流失,也成就了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滿清的政權。

DSC_0234.JPG

走在林家宅第中,細讀著林家過往的豐功偉業與台灣,以至於中華民族的存亡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林家除了是武將世家外,在文壇也相當有名氣,林朝崧、林幼春及賴悔之創立「櫟社」,在台灣地方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外林朝崧也應兄弟林獻堂等人之請,籌設台中中學(現今台中一中)

 

沒錯,「台灣議會之父」--林獻堂也是霧峰林家的一員。台灣光復之後,林獻堂曾擔任彰化銀行第一任董事長,負責彰化銀行的接收與改組工作。在228事件過後,曾一度被國民政府列為「台省漢奸」,幸得友人相助才免去牢獄之災,同一時間林獻堂擔任台灣省議員,對於國民政府種種荒腔走板的行徑及反對國民政府的三七五減租政策,避居日本直到去世,不曾返回台灣。

 

數百年來,這處宅第人才輩出,在台灣近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DSC_0252.JPG

然而台灣在1999年遭受921大地震,幾乎摧毀了林家宮保第大部分的建築,包括大花廳、景薰樓在內的建築群,在政府出資整建下,大致恢復了當年林家宅第應有的風貌,建築學者口中稱為「台灣傳統建築的百科全書」,讓我這一天能夠坐在大花廳戲台前,想像著戲班在此演唱的樂音迴盪在屋脊中。

DSC_0282.JPG

DSC_0295.JPG

DSC_0327.JPG

在大廳中,曾經有多少重要賓客在此商議國家大事。

DSC_0309.JPG

 

明台中學

在附近的的明台中學,也是林家所創設的學校,原稱作「萊園中學」。在校園裡有座萊園,建於清光緒19(西元1893),由林文欽參加鄉試中舉人後,為母親羅太夫人所建。

DSC_0335.JPG

DSC_0338.JPG

現在萊園入口是座巴洛克是建築牌樓,很好奇的是,這座牌樓的規模是乎小了一號,感受不到巴洛克式建築的恢弘氣度。前行幾步後,還會有座閩南式建築的小門,一樣小size的門,我身上背著衣保袋差點過不去。

DSC_0340.JPG

DSC_0343.JPG

萊園,是座人工湖中有座閩南式涼亭,當初是給戲班唱戲用的戲台。

DSC_0348.JPG

在緊鄰著池邊還有棟兩層樓的中西式合璧的建築,這稱為五桂樓。這建築經過多次翻修,目前的樣貌是林獻堂先生於1905年改建,一樓為磚迴廊採巴洛克式圓拱設計;二樓是木造建築,屋頂為傳統硬山型式頂,同時擁有西洋風及台灣味。日治時期五桂樓更是櫟社詩人們吟詩唱和的聚會所。

DSC_0350.JPG

參觀完林家宮保第園區,千萬別忘了這地方。

DSC_0351.JPG

 

林文察冷知識

台灣彰化人,咸豐8年以助餉剿淡水的土匪,受職游擊,做了武官;他所統率的台勇擅用火器,慓悍善戰,住林文察當到總兵,獲得「巴圖魯」的名號。王有齡被[太平天國]困杭州時,曾奉命援浙,而阻於衢州;以後歸左宗棠節制,立了些戰功,補實為福建福寧鎮總兵,不久擢升為福建陸路提督,隨即提兵回臺,平戴潮春之亂。

同治211月,林文察收復彰化,繼攻下斗六;到了年底戴潮春被擒於張厝莊、林贛晟敗死於四塊厝,局面可以算是穩定下來了。

不過肅清殘餘亂黨,亦很費力;尤其是當[太平軍]李世賢佔據漳州以後,戴潮春的餘黨準備接應會合,圖謀再舉。左宗棠深恐李世賢、汪海洋等人出海,正就是為此。

林文察見此光景,深感為難,一方面要防制死灰復燃,放不得手;另一方面以福建陸路提督為一省最高武官的地位,對於收復漳州、汀洲等地,責無旁貸。仔細考慮下來,還是應該回福建;因為能夠消滅李世賢,彰化的亂黨便失去憑藉與指望,不戰而自潰。

打定主意,倉卒內渡,同船只帶了兩百親兵。他與李世賢交過手不止一次,不敢輕敵;原意到了福建,先作部署,然後出擊。哪知李世賢早有準備,在萬松關設下埋伏,專等他入網。

左宗棠指示林文察深溝高壘,勿浪戰求勝;俟浙軍到後,協力規復漳州。林文察駐營在萬松嶺上,靜候援軍;另由水師總兵曾玉明,在九龍江近海澄縣地方的海口鎮,結紮水營,以為犄角之勢。

這樣守到十月底,左宗棠還沒進入福建境內,而先行出發的浙軍,三路合圍之勢,將次形成。李世賢原來是在萬松關以西設下埋伏,專候林文察入網;見他按兵不動,而浙軍又已入閩,不能不急著打開一條出路,因而在十一月初三,發動突襲。

在西面萬松關上的林文察所部,本事越拖越壞的散兵游勇;聽說水路被襲,未戰先亂。副將、游擊壓不住陣,溜之大吉,林文察不肯逃,結果中槍陣亡。

三月以後,左宗棠到了浦城,正式進入福建境界,收到第一件戰報,便是林文察兵敗殉職。

(資料來源:高陽著,《紅頂商人》,聯經出版社,pp418-421)

 

光復新村

離開霧峰林家宮保第園區後,我還有個地方還要去,也是剛剛賽道有經過的地方;不過我還要順著原路走回省議會再往南,大約走2.5KM,今天的排乳酸行程也快4KM了。我循著GPS引導進入坑口社區,社區的入口處有座圓環。在台灣,這樣的設計存留到現在已經不多了。

DSC_0363.JPG

DSC_0366.JPG

圓環的左側有一整排低矮的鐵皮民房,傳來陣陣的煮麵的香味,來到眷村我最喜歡這種外省口味的麵攤,不過剛剛由明台中學走過來的途中,肚子餓了就在路邊吃了一碗排骨飯,現在有點後悔的。

DSC_0365.JPG

而在圓環的右側,是一排水泥搭建的候車涼亭,現在公車似乎不停靠這一站,變成附近杯杯們擺龍門陣的地方。今天剛好是周日,順道擺上自家做的山東大餅,摸蝦兼洗褲。

DSC_0367.JPG

我沿著仁愛路,紅磚砌成的圍牆裡,日式平房靜靜地等著主人家回來。每戶住家的門口都有一棵年代久遠的植株,還好現在還有人修剪,否則老房子早就會被老樹給吃了。

DSC_0368.JPG

DSC_0369.JPG

我找到剛剛賽道經過的地方,整修過後的老房子現在變成文創店鋪,社區裡的Y字型候車亭也被裝扮著很有古早味的風格,不少遊客走累了就在候車亭裡等公車,不過要提醒遊客公車很久沒來了喔!

DSC_0372.JPG

DSC_0374.JPG

光復新村是當年赴英考察回國後,規劃的台灣第一座花園城市,以「低人口密度、高綠地比」的概念設計,直到今日這種理念還是很受人們歡迎。

DSC_0375.JPG

DSC_0376.JPG

在假日午後時光,不少家庭全家出遊。在空地的一角,幾位年輕人彈起吉他唱著拿手的歌曲,讓這處超過半世紀的社區充滿了悠揚的樂音。

DSC_0393.JPG

DSC_0390.JPG

DSC_0397.JPG

 

還記得稍早,我由原省議會走到林家宮保第園區時,發現路上有很多隻貓頭鷹嗎? 我終於在光復新村找到答案,這是一群亞洲大學學生的創意,因為貓頭鷹的叫聲「霧............」,就跟霧峰很像,所以就想到用貓頭鷹作為霧峰區的代表。

DSC_0399.JPG

DSC_0401.JPG

太陽西斜,透過樹間的空隙撒落一地的光影,我該準備回家了,今天早上四點鐘就起床,跑了一場馬拉松,還順道走訪了有百年歷史的林家宮保第及台灣第一座花園城市,相當值得!

DSC_0404.JPG

台中光復新村冷知識

光復新村位於臺灣台中市霧峰區坑口里,其歷史可追溯到1950年代初期,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為了防止戰爭時一次就將政府機關摧毀,因此推動「疏遷計畫」,把台灣省政府遷到臺灣中部。1956年於霧峰建立的光復新村成為戰後台灣第一個新市鎮,作為省府員工之宿舍,次年於南投市建立中興新村。歷經921地震與精省後,住戶於2000年代陸續遷出。

光復新村為省政府教育廳、衛生處、印刷廠員工的眷屬宿舍。資金為美援提供,並由當時的建設廳副廳長劉永楙到英國考察,帶回最新的「花園城市」設計概念,將工作、居住區合一,設計低人口密度、高比率綠地的生活空間。住戶最多時達四百多戶,內部公共設施完善,有學校、公園、市場等,環境清雅,街道整齊。村內具有台灣第一座雨水、污水分流的下水道系統,在台灣的都市建築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9/12/02)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