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走訪安平古堡之初,我便發現在安平古堡西側有一棟兩層樓高,牆面有點髒汙的民宅,由於門口旁有兩個八角型窗,直覺這棟民宅主人應該大有來頭。然而,當初就在門口前匆匆拍下照片便離去。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13.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

接下去日子裡仍多次來到台南安平區,又在巷弄間發現一棟以洗石子為牆面,門口還立了兩根白菜往上捲的柯林斯圓柱,這可是日治時期豪宅常用的建築手法。即使我發現這些蛛絲馬跡,卻沒深入研究為何在安平區會有這些日治豪宅的存在。直到,我拿到王浩一老師所著的黑瓦與老樹:台南日治建築與綠色古蹟的對話》,才發現安平古堡西側的兩層樓建築與我在巷弄裡發現的洗石子民宅其實是同一戶人家,兩層樓高的部分是後棟,而這戶人家的前門是面對小巷弄,而這棟建築的主人是王雞屎,所以稱作「王雞屎洋樓」。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13.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

乍聽名字立刻會想到,為何有人取名為雞屎? 其實王家祖先自清道光咸豐年間由泉州同安移居來台,便以台南安平為住所。而王雞屎為王家第四代,在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年代,王雞屎年幼時,姊姊都夭折,當時民間習俗相傳取偏賤的名字,較不會引起鬼魅注意,孩童得以順利長大,因此才取名為雞屎。王雞屎後來還有弟弟,取名雞壽(資料來源:安平文教基金會,查詢日期:2024/01/18)

 

王雞屎在1919年承攬日本鹽業會社搬運及包裝工作,因而致富。1937(昭和12)委請台灣總督府營繕課人員設計繪製此棟洋樓,由於前棟為一樓建築,後棟為兩層樓,兩棟立面採用大量的文藝復興形式,為當時安平最華麗的宅第。

 

至於後棟面向安平古堡的牆面為何看似些許髒污,是因為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盟軍大肆轟炸台灣各地,王雞屎洋樓後棟原本是純白牆面,為避免成為盟軍轟炸目標,便以柏油漆黑。二戰結束後,雖然刨除柏油,還是留下污漬,但無損其建築美學的價值,畢竟這是歷史留下的印記。

 

台南安平 西龍殿

在王雞屎洋樓附近有間廟宇,名為西龍殿,主祀池府千歲、曹飛大仙,不過這間廟最大的特色不在祭祀的主神,卻是神龕前神桌上一尊僅20公分高身穿民初服飾,頭戴著瓜皮小帽,抬起右腳,而手中拿著一支長達30公分的巨大煙斗神像,他就是王雞屎先生本尊。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13.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

傳說當初西龍殿的廟方人員也不清楚這尊神像的由來,直到2009年一天廟中三大帝乩童突然起乩,詢問眾人這尊神像來歷,此時才得知是王雞屎的雕像。由於早年王雞屎熱心公益照顧鄰里,過世後雖未達神格,加上生前喜歡抽菸,才有了這樣的造型。廟方才將神像安置於現在的位置,廟方人員每天會為雕像敬菸解癮,形成全台罕見的不適用菸害防制法處法的個案。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13.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

就在西龍殿尋回王雞屎雕像後,已經移居他地多年的王家後人,也回到故居尋根,種種巧合不言可喻。

(資料來源:記者黃文鍠 ,愛抽菸神明 原來是善紳「王雞屎」,自由時報,2009/01/06)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13.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

 

三百年來台南行政中心的變遷

承天府 --> 台灣府署 ---> 台廈道巡道署 ----> 台南州廳 --->永華行政中心

台南行政中心變遷-1.jpg

明鄭時期以承天府為辦公處所,就是現在的赤崁樓;進入清領時期以台廈道巡道署為台灣府時代最高行政機關就是現在的永福國小所在地 ,到了日治時期台南州廳就是現在民生綠園旁的國立台灣文學館。而1997年台南市政府遷至永華行政中心,是當年的台江內海的正中心。

 

明鄭時期的官署到了清領時期幾乎變成了寺廟,除此之外,歷任台灣府官員及民眾也在台南市區興建不少廟宇,最後到了日治時期,大量的西式洋樓在台南古城裡出現,讓台南充滿了新舊夾雜的美感。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