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發旅行前,曾在中視的「MIT台灣誌」中,看到麥導介紹過雲林虎尾這地方。虎尾,在我印象中似乎從來沒有來過,因此在這次的單車旅行中,虎尾鎮就是我一定要停留的地方。2012年4月18日,我告別了在西螺背包客棧認識的朋友,獨自沿著145縣道,前往虎尾鎮。在進入虎尾鎮前,還有個地方我要先去拜訪---興隆毛巾觀光工廠。
興隆毛巾觀光工廠
記得幾年前,曾經有位好友寄了封e-mail,裡頭介紹了虎尾的毛巾工廠,這工廠顛覆了一般人對於毛巾工廠的刻板印象,把毛巾做成了幾可亂真的蛋糕、造型動物.......。
本來以為這工廠會很難找,沒想到沿著145縣道,由西螺前往虎尾的路上,工廠就在路旁。原本車子應該要停在外頭,步行進入工廠裡的,沒想到那天並非假日,乾脆就把小白直接騎進去展示館。推開大門,迎面而來的就是兩層樓高的毛巾蛋糕,上頭全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毛巾造型動物,令人嘖嘖稱奇,跟友人e-mail所提的事一模一樣。其實展示館的二樓,有個空間是提供遊客DIY做造型毛巾的區域,然那天整個展示館只有我一個拿著相機跑上跑下,心裡想著:「既然無法全部買下,就把照片拍回去吧!」
離開工廠前,遊客雖不能走進廠區去參觀,但是遊客可以隔著大片玻璃,很清楚地看到毛巾如何產出,廠區裡也提供許多有關於毛巾的知識,是很值得來看看的地方。
合同廳舍
跟我去過很多地方很相像的事,市區最熱鬧的地方不外乎是在中正路或中山路上,或甚至在這兩條路交叉路口,而我第一站要造訪的地方就是在林森路及中山路交會處。
「合同廳舍」是日據時代派出所及消防隊共同使用的辦公處所,也因為是有消防隊在使用,所以建築採高塔式,目的是要在通訊不發達的年代,站在塔頂就可以看到是否有地方失火,這高塔據說當時還是虎尾附近的最高樓。目前合同廳舍已經不是警察局也不是消防隊,但是似乎一般觀光客也不能進去參觀,不過從外頭看起來,這棟建築經歷美軍轟炸,仍舊保持著相當好的狀況。
雲林布袋戲館
在合同廳舍對面,就是雲林布袋戲館。這棟建築本身就值得好好看看,在日據時代稱為「虎尾郡役所」,為當時的行政及治安機關。
「金光閃閃,瑞氣萬條」,我想是台灣六零、七零年代,對於布袋戲朗朗上口的台詞。記得在念小學時,中午在學校吃完午餐,不是偷溜出學校到麵攤上看布袋戲,就是翻牆回家看。在只有老三台的年代,午間時段收視率不比晚間時段差。走進雲林布袋戲館,宛如一座台灣布袋戲的博物館,不僅收藏了我這年代熟知的布袋戲偶--雲州大儒俠史艷文、黑白郎君、劉三、兩齒,還詳細了介紹了布袋戲的發展史:「傳統布袋戲」、「劍俠布袋戲」、「皇民化布袋戲及反共愛國劇」、「金光布袋戲」、「影視金光布袋戲」、「霹靂布袋戲」等6個階段。
布袋戲,是台灣民間傳統的表演藝術,每個階段的表演內容充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氛圍及擔負起教育人民的使命。在一棟日據時代的老建築,陳列著台灣傳統的布袋戲,述說著台灣演義,交錯的時空重疊的記憶,似乎在此找到出口。
雲林故事館
在雲林布袋戲館不遠處,就是「雲林故事館」。故事館的前身就是虎尾郡的官邸所在地,簡單地說,大官住的地方。
故事館的建築主體,採用了日式建築常見到的高臺式地基,為了透氣,高臺上還預留了氣孔;外表的木造材質,因為時間的經過,而顯露出斑白的痕跡。進去故事館要拖鞋子,還要拿號碼牌,這好像是控管入場人數,避免同一時間入場人數過多,另一方面是為了統計入場人數用的。我到的那天並非假日,似乎後者的用意大於前者。故事館內部,保留了當時官邸的格局,只是多數的空間用作於展示文藝作品,另外,故事館的屋簷一角,掛了許多大大小小不一造型獨特的晴天娃娃,為這懷舊的故事館帶來一絲的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