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離開與我八字不合的工作後,走訪了充滿的北國異國風情的北海道,及南方熱情島嶼的沖繩,在旅行中,我慢慢地發現,台灣諸多地方與日本有著顯著的不同,藉著日本的經驗期望我們的福爾摩沙之島明天會更好。

 

便利商店

在日本自助旅行的日子,除了晚上要入住的旅舍會預先訂好外,其餘吃飯等雜事均是隨遇而安。而我在旅行當中,常常會錯過用餐時間,或是肚子餓時,剛好附近並沒有餐廳,那便利商店就是我的食堂。

image001  

 

在台灣,現在不管是哪一家連鎖便利商店,店內多半都有附上用餐區,而且有時在市郊地區的便利商店的用餐區還會更大,因此在便利商店吃個微波便當或是一碗泡麵或甚至關東煮.....都不用擔心沒有地方可以用餐,但是在日本,不論哪一家連鎖店,幾乎沒有用餐區,我要不是在店裡買了便當回青年旅舍吃,就是買個御飯團站在店外,簡單地填飽肚子。

 

說真的,台灣前兩大的連鎖便利商店都來自於日本,但是台灣的經營模式卻與日本未必一致;在台灣旅行,便利商店裡有用餐區,提供像我一樣的自助旅行者不少的「便利」。

 

毫無汙染的天然環境

在沖繩騎著單車繞了一圈,發現比台灣本島還小的沖繩島,一樣四面環海,我所到的海灘幾乎我看不到垃圾,潔白的沙灘與碧藍色的海水一路陪伴著我。而在2012年,我騎著單車繞行整個台灣島,尤其在西部海岸線,我眼中所見不是一顆顆巨大肉粽型的消波塊,就是滿地的垃圾占據了整個海灘,無怪乎! 我在沖繩遇到不少台灣人,寧願跑來日本踏浪玩水上活動。

image013   

 

另外,我在北海道與沖繩也都有經過河川經過市區,同樣的是,河水幾乎沒有被工業汙染過,我好幾次通過橋樑時停下錫克,想像讓寶藍色的河川幽幽地流過自己腳下。

 

image010

 

還記得幾年前的《看見台灣》紀錄片,活生生地記錄下高雄後勁溪被工業廢水染成橘色,更有地方的河流經過工業區後,變成一條牛奶河。

 

在自己熟悉的地域,自認為環境汙染是經濟發展必然的過程時,當走過他人的國度,竟然發覺自己是大錯特錯的觀念。

 

 

自來水可否生飲?

結束兩趟的日本行後回到台灣,新聞每天都在報導:自來水管鉛管的汰換進度。讓我聯想起,在日本的自來水可否生飲的問題?

 

第一次到日本,我是參加旅行團到九州,印象中帶團的導遊是一位曾經在日本居住過數十年的啊伯,他曾經跟我們表示:全日本的自來水都可以生飲,要我們團員不要花錢買礦泉水。而這次,輪到我自己一個人到日本,當我住在北海道青年旅舍時,旅舍的廚房水龍頭旁邊,貼了一個字條,意思是說:自來水可以生飲。而我觀察,在青年旅舍的旅客或甚至工作人員,也常常拿了杯子就在水龍頭底下裝了水,就往嘴裡喝。

 

而當我到沖繩時,我分別在四個地方過夜。

在那霸及沖繩市時,Sora House與苦瓜莊均提供一壺德國知名品牌的濾水壺,將過濾過的水給房客當冷開水喝;

 

而在名護時,Everyday BBQ的主人告訴我,水龍頭的水就可以直接喝,他們的確是拿水杯在水龍頭底下裝水喝的;

 

最有趣的經驗,莫過於我在奧(Otu)INDIGO Guest House時,女主人告訴我要喝水時,要去跟獅子要........,結果我第一天要到的是一瓶黃濁濁的水(挖哩勒!)

image011   

 IMG_6278  

所以結論是.......日本的自來水可不可以生飲? 我真的無從判斷,但是我唯一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我家的自來水是否有含鉛,我都會買德國知名品的濾水壺,過濾完後再把過濾水放在瓦斯爐上煮開,我才放心的喝。

 

真的是,我對台灣自來水的信心要比獅子嘴裡的水還弱。

 

古蹟維護

不管在北海道還是在沖繩旅行,對於日本在維護古蹟的態度真的很佩服。

 

如在小樽舊手宮線鐵道及運河區,拆遷與保留也都曾經遭受過住戶的質疑,不過現在慶幸的是,保留的那一派獲勝了,讓我們有機會一睹當年繁華的北之華爾街的樣貌。

image005

image006   

 

而在沖繩,原名為琉球的島嶼,數百年前曾經發展過與日本大和文化有著顯著不同的文明,但是收歸入日本國後,當初琉球王國所遺留下來的文明建築,卻為現在的沖繩每年帶來數萬名觀光客。沖繩島上,並沒有太多的工業設施,但是靠著觀光業也為沖繩帶來不少錢潮。

image012

image014

 

反觀台灣,從十六世紀起,荷蘭人與西班牙人曾經在這片土地上開墾過,歷經鄭氏王朝、清朝接管、日本統治最後又回到中國手上,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統治者,帶來不同的文化,很驚訝的是,在台灣已經找不回當時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的任何痕跡,而在我的故鄉台南府城,鄭氏政權所留下的遺跡—安平古堡,是後來改建的,而真正的遺跡僅剩下一道城牆如此。當朋友來到台南時,詢問我有關於古蹟原貌時,我也很苦惱應該如何說明,因為連我自己也搞不清楚西拉雅人到底去了哪裡? 原本的樣貌為何變成現在化的展示館?

 

其次是古蹟流傳下來後,後續的維護與活化更是一道課題。走訪北海道時,多座明治維新時期的建築物,現在不僅是觀光景點還是博物館的一部分。而在台灣,我曾經走在日據時期的警備道路上,原本在警備道路上的駐在所,隨著時間早就被一旁的植物給吞食,現在僅留下林務局所立的解說牌,旅人靠著解說牌上的照片,想像百年前的景象。試想,如果當年這些日警的駐在所還存在,相關單位將駐在所改成山屋,提供登山健行者休息之地,將歷史與現在做結合,這登山健行活動豈不是更富有知識價值。

 

道路施工

在日本也會常見道路暫時的封閉,施工中的情況。但是不管是我走在北大校園裡,還是騎乘單車行駛在一般道路上,只要路旁出現300M200M100M施工中的標示,一定每100M就會提醒用路人前方有道路施工。如果遇上施工面積超過車道的一半,換句話說,會有一個方向的車道要封閉,此時就會有專責交通指揮的施工人員,進行單向交通管制。

image007   

而在台灣,相信類似的規範應該也是如此,但是真正生活中所遇上的,常是走到了施工路段,用路人才知道現在道路在施工。

 

另外也有一點非常有趣,日本也常有道路施工,但是施工完道路不會出現台灣馬路補丁的現象。整條馬路平整地在面前展開,而在台灣,卻常看到道路上不規則的人孔蓋外,還有大大小小不一的補丁痕跡,在網路上,曾經在沖繩騎過車的朋友,也都說:比起沖繩來,台灣的公路比較像是off-road的狀況。

  

路邊停車問題

在台灣不論在何處,都有路邊停車位,看來很方便,但是這一點是由開車族的觀點來看,如果你是單車族或是步行者,路邊的車輛往往會擋住你前進的路徑,以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我到了日本我才發現,日本不管在市區還是郊外,我都沒發現有路邊停車格,另外也沒有發現有人會因為要接送小孩或是進到路旁的便利商店買東西,而把車輛沒熄火停在道路上頭,走在日本的街頭,整齊乾淨的街道,總給人留下好印象。

image003

image008   

 

當我發現這種現象,我在跟朋友閒聊時,朋友告訴我,在日本買車必須自家有停車位,才可以買車。日本,原本是汽車製造大國,對於買車的規定,還要附加有沒有停車位。我想,這種規定拿回台灣來,只是成為政客說嘴嘲弄的笑柄,但是仔細想想......為何日本能,台灣不能!

 

還有在日本路邊不能停車,那還能想像在台灣路邊可以停車外,還可以封路辦酒席或里民交誼活動的嗎?

 

單車道的設計

我在台灣與沖繩都用單車環島過,而這兩處都在網路上被眾多車友稱讚最值得騎乘的地方。不過,身為台灣人的我,在完成沖繩環島後,我必須要說......台灣真的比不過沖繩。

image009   

 

首先,在單車道的規劃。台灣仰賴各地方政府自行規劃,有的地方政府結合在地特色把廢棄的鐵道改成單車道,如台中的后豐鐵馬道;有的地方政府,將環島者必經的臺1線省道,專規畫出一條車道專屬於單車者使用,不過,不管是哪一種單車道,會不時發現身旁騎乘機車的伯伯,也出現在專供單車族使用的車道上,那把單車道與機車道合併又有何不同?

 

在沖繩,單車道多半是與行人使用的道路是一樣的,因為單車也是靠人力讓車輛前進,與倚賴化石燃料或電動能源的機車速度有相當大的不同。

 image017

image018 

 

愛好運動的民族

最後,在日本前後加起來近20天的時間,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有人在跑步,不分男女老少。在公園裡,在馬路邊,或是在郊區,早上還是下午,真的都有人在跑步,真正反映了「強國必先強身」這句電影台詞。

 image004

image015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