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5
自從完登北大武山後,又開始苦惱南部還有哪些郊山可以走,壽山、半屏山.....挑戰性不大,而且走過不只一遍。
正在準備幾天後去嘉義阿里山區健行資料時,發現《健行筆記》上頭,提到在高雄茂林區與屏東高樹鄉、三地門交界的尾寮山,海拔1427M,是南部山友攀登百岳前的訓練基地。另外Google其他山友去攀爬過的blog,發現難度不高,而且路跡明顯,一個人單獨去攀爬也不會有太大問題,何況進入登山口後,一開始就有6KM的產業道路可以熱身,真的可以去走走。
登山口,海拔150M
尾寮山登山口,位於台27與縣185交叉口,附近沒有停車場。今天大津橋靠近茂林遊客服務中心,進行交通管制,開車來爬山的朋友需要注意,還有縣185常有砂石車經過,路邊停車記得要小心。
正如山友所言,一開始是平緩沿著等高線前進的產業道路。有時身旁會出現小貨車,也別覺得奇怪。
偶爾在樹林間,看見荖濃溪的上游觸口溪的河床。感覺房子愈來愈小,不是才剛剛走進登山口而已,但是有種坐著電梯直達天際的感覺。
在產業道路旁,常遇上叉路,但是在建行筆記上,並沒有標記這條步道還可以前往其他地方,這對初次造訪的我,是不小的困擾。不過,今天是例假日,來走尾寮山的山友還不少,只要願意開口,大概都可以得到答案,有位大哥跟我說,前面6K這段路有山友會走捷徑,其實只要沿著大條路徑就是原本的步道,至於捷徑其實只會少了幾百公尺距離,但是往往捷徑上下起伏的坡度很大,事實上並沒有節省到時間。
石頭公民宅
過了3K的里程碑,林相有著相當大的不同,似乎走進了別人家的果園。
前行的大哥,告訴我這裡就是「石頭公民宅」。我往民宅方向望去,鐵柵欄深鎖,民宅裡似乎許久沒人活動。
我跟著大哥走捷徑,小小地切了一小片西瓜,而這小片西瓜,讓我片尋不到往大津瀑布的支線,在回程時,經過山友指導,我才知道是我抄捷徑造成的。幾千年前,孔老夫子不是教導我們,......欲速則不達.....嗎? 今天印證了吧!
5K,水源地
經過4K里程碑,會有一座涼亭,這裡是整條步道唯一的水源地,多數山友會選擇這裡做為第一次休息的地方,另外,步道再接下去將會由平緩的上坡變成陡上。
6K,開始陡上
里程碑6K後,會有一面三角狀的警告標示「陡坡危險」,這表示......熱身結束,重頭戲上場了。
調整呼吸,必要時抓緊身旁的繩索,一步一步往上爬,情況有點像台北石碇的筆架連峰的感覺。
觀景亭
觀景亭,是一座木造的平台,俯瞰觸口溪曲流最佳位置。不過抵達觀景亭,陡上的步道可還沒結束,觀景亭只是提供山友稍作休息、喘息的地方。
900休歇亭
距離觀景亭上方200M,還有一處休息平台,空間比起觀景亭大多了,不過在900休歇亭並沒有展望。
900休歇亭,代表第一段陡坡結束,此處位於尾寮山步道6.7K處,離三角點還有段路。
觀雲亭
由7K開始,就是第二段的陡坡,距離約有500M。
自7.5K到觀雲亭,多半是平坦好走的步道。接近觀雲亭(步道8K處),人聲鼎沸了起來,原來在登山口停了不少輛車,這些人原來都已經走到了觀雲亭,現在都開始埋鍋造飯,煮起午餐或是泡起下午茶了。
觀雲亭不僅只有一座亭子,連旁邊還有野餐桌,大團體來也可以裝得下。我在一張空的桌子旁坐下來,吃點行動糧並喝點水,準備最後的1.5K。我也發現,不少的野餐桌上,都放著背包,卻不見背包的主人,我想不少山友將大背包丟包在此,只帶著一瓶水,上攻尾寮山三角點,只剩1.5K了,哪有人不登頂的。
接下去的500M,是第三段的陡坡。走完兩段的陡坡,第三段陡坡是不會放在眼裡的。
三角點,海拔1,427M
最後一段的約100M的上坡,是最後小小的考驗。
尾寮山有個二等三角點,是小百岳第73號。一天即可上下海拔1300公尺,難怪是山有攀登百岳前的訓練基地。
尾寮山之前世今生
「尾寮」的由來是早期居住在此地的平埔族人,為了要防止原住民下山侵擾,就在此處設立隘勇線防守,而此處正是隘勇線防守最後端所以稱之為「尾寮」。 步道有1,300公尺落差好不硬斗,是南部山友們前進百岳的訓練場所。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茂林遊客服務中心
下了山,先到大津橋的另一側,茂林遊客服務中心,那邊會有飲水機及洗手間。不過,當我走進遊客中心的洗手間,上頭貼了字條「不准遊客擦澡」,這樣的標示可真是少見,縱使在陽明山國家公園裡,我也不曾見到有洗手間不准遊客擦澡這樣標示,況且遊客僅是使用洗手間將身上的汗水擦乾,又不是在洗手間沖澡,有必要禁止嗎? 會不會又是遊客中心的服務人員自行加上或擴大解釋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