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31
中午前完成了龜山步道,下午繼續順走同樣隸屬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半屏山。
其實,今天是我第二次走這條步道了,上回走半屏山,記得是一年前剛剛搬回高雄時,半屏山是離我住的地方最近的一座山,不過第一次走訪時,還在苦惱怎麼會被一座離市區如此近的郊山步道搞得七暈八素。
登山口
今天特地在登山口,把半屏山登山步道圖好好讀了一下。發現真的有一座湖泊在山的另一側,每回到高鐵左營站,總會經過一塊寫著半屏湖的木作牌子,但是上回來時,沒有留意到有指標可以通往半屏湖。然而,事實上,半屏山雖然已經成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區域,不過該有的步道指標都付之闕如,另外,上次來時,由翠華路這一側進入,木棧道維護得很完整,不過通往山頂的步道,似乎是沿用當初開採石灰石的道路,道路僅用廢棄的水泥石塊堆推疊疊,走在步道上不留意很容易扭傷腳踝,對於這條步道不是很推崇。
今天還是選擇與上回一樣的路徑,由翠華路的登山口沿著木棧道,走至一處平台。很明顯地,半屏山的木棧道比起剛剛走過的龜山步道,狀況好多了。
過了平台,木棧道便消失,步道變成泥土路。不過好景不常,轉個彎廢棄水泥塊堆疊而成的步道,又出先在我面前,可見這條步道從開放以來應該就是如此。
在空隙處,可以遠眺世運主場館、蓮池潭,這是走這條步道最主要的目的。
瞭望台,原本是半屏山的最高點,不過原本在一旁的三角點,傳說已經遺失。上回來,還有山友提醒,我還有看到三角基座,這回來山友少了許多,我也忘了這件事,不過我倒是有新的工作要去進行。
中油後勁廠區,剛好位於半屏山北側的山腳下,預定於2015年底即將完成搬遷,今天距離年底還有兩個月的時間,站在半屏山上,剛好可以一窺中油廠區的面目。
原本想要一探步道路徑圖上,北碉堡的樣貌,無奈今天裝備不齊,忘了帶登山杖,加上離開瞭望台後,步道路徑愈來愈不明顯,雜草都淹沒的步道,可見平時走這段的山友是少之又少,為了安全,還是放棄尋找北碉堡,回頭,下山!
半屏山之前世今生
半屏山地質主要屬古亭坑層沉積岩,沉積之時氣候較冷,沒有珊瑚礁生長;後來因造山運動而使沉積層隆起,水深變淺,並接著氣候轉暖,高雄石灰岩開始生成。於一百三十萬年前全球海進期,珊瑚礁垂直生長,形成高雄石灰岩中部及下部,之後,因海水面之上升趨緩,珊瑚礁側向生長,遂生成上部高雄石灰岩及半屏山、大小崗山石灰岩,接著因大量碎屑物進入而結束了珊瑚礁生長,進而沉積崎腳層。高雄石灰岩之估算沉積速率為一千年1.72公尺。因此珊瑚要生成半屏山石灰岩,需要長達數萬年的時間。
內政部在 2011 年 9 月 20 日核定設置「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並於 11 月 1 日進駐,同年的 12 月 6 日舉行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開園典禮,第一座國家自然公園便就此誕生,也將臺灣的國家公園體系帶入另一個新階段。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範圍包含壽山、半屏山、龜山、左營舊城及旗後山等自然地形與人文史蹟,期盼被納入其中的半屏山更能逐漸恢復其自然風貌,成為另一個重要的都市之肺!
(資料出自: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5/12/04)
半屏湖
回程,我捨棄原先上山的木棧道,續走林間的道路,因為沿途都沒有指標,我也不清楚這條道路會通往何處,只因半屏山四周都是我熟悉道路,即時走到天黑我並不擔心會迷路,就讓路帶著我要往哪裡去。
忽然,我看到遠邊是台鐵新左營站的字樣,再靠近些似乎有座湖泊。「那會不會就是傳說中的『半屏湖』? 」我心想。
繼續沿著道路往下走,我走進了半屏湖濕地公園,這裡可以賞鳥,生態教育,遠處還可以看到早期水泥廠的舊廠房。
走回到馬路,車水馬龍的聲音,立刻把我帶回的文明世界。
這是一座悲情的山岳,因為曾經擁有豐富的石灰岩,而讓水泥廠大量開採,使得原本有233M變成181M,樣貌也與以往大不相同,原本具有的特色至今已看不大出來了。
半屏湖之前世今生
依照《水土保持法》規定,半屏山礦區於民國八十六年(1997年)中止採礦後,大部分仍為裸露地,為避免表土於暴雨時隨地表逕流排放至下游地區造成災害,原半屏山舊礦區應辦理善後水土保持處理,於各集水分區下方設置沉沙滯洪池。
半屏湖濕地乃原半屏山舊礦區停止開採後,執行礦區水土保持計畫所規劃之滯洪沈砂池。2005年高雄市水利技師公會受託進行「建臺水泥公司邊半屏山南麓沈砂池兼作濕地公園之可行性評估」,結果認為實質可行,於是2006年高雄市政府進行規劃成立「半屏湖濕地公園」。
原滯洪沈砂池滯洪池位於東北—西南走向之半屏山麓下,池頂標高約16至18公尺,總面積約7.8公頃,若包含週邊陸域所需的生態緩衝區、教育解說系統及維修動線等,合計約為12公頃。目前有五座滯洪沉砂池,作為人工濕地工程之規劃設計。
(資料出自: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5/12/04)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