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在谷關大道院過了一晚後,竟天真地以為自己功力大增,一早驅車前往松鶴部落,準備由松鶴部落直攻八仙主峰並連走唐麻丹山,完成「八唐縱走」。
07:47AM松鶴登山口
在台8線23.2K處轉入松鶴橋,經博愛國小直行到底,我選擇將車子停放在松鶴社區活動中心廣場邊。
出發前雙手合十跟土地公祈求今天行程平安,經阿嬌姨的店右轉上行到底,取左行經攔沙壩後再右轉,約50M就可以看到紅色屋頂的民宅。
民宅前方有塊小空地可以停放幾部小轎車,在步道旁的鐵桶就是網友所說往八仙山松鶴登山口必經的點。
經過四個大型鐵桶,在碎石子路邊可以找到一支倚靠在樹上的指示牌,上頭字跡模糊,似乎一邊寫著「往谷關」,一邊寫著「往台電上線」,究竟往台電上線是何意思,在山友分享的網路文章裡沒人提到。不過,在登山口提醒由松鶴攀登的山友返往需要10小時,也足夠催促我趕快進入登山口。
08:05AM 097號電塔
在MIT台灣誌紀錄熊登谷關七雄之八仙主峰時,也是選擇由松鶴登山口進入,影片中理事長大哥,曾經說過:會經過兩座電塔.....。果真,才經過數分鐘,我就看到第一座電塔,或許也因為太順利了,慢慢放鬆警覺心。
在我拍下橫跨在大甲溪上的松鶴橋,有兩位山友也鑽出了林蔭。沒想到今天我會遇到有山友一起由松鶴攀登八仙主峰。
08:22AM 049號電塔
山友的腳步飛快,一直走在前頭,我差點跟不上。
一下子就抵達理事長口中的最後一座電塔,原本以為我會跟著這兩位不期而遇的山友一同爬上八仙山,沒想到一過最後一座電塔後,兩位山友隨即往回走。
「發生甚麼事了? 走錯路了嗎?」 我問道。
「路是沒錯,只是我們今天只是來探路,過幾天我們才會帶一群朋友正式來走這一段,剛剛看了一下,路跡很明顯,我們要再去唐麻丹山的登山口探一下路.......。」女山友回答。
這下子,整個山林裡又只剩我一人獨行,原本的小確幸只維持20分鐘。
10:43AM 3.1K叉路口
如同女山友所言,沿路上的布條標示都很清楚,桃園鐮刀登山隊留下了兩個休息點標示,我都順利找到,不過一個人在山林中雖然不至於迷航,但是到底離八仙山主峰步道的交叉點還有多遠,我卻一無所知,我算著時間早已超過健行筆記所提供的資料,卻連主線步道也沒看到,心中不禁開始懷疑是否有走錯路,雖然沿路都有依循布條前進,是否我正在林裡兜圈子卻不自知。
經過143分鐘,我終於看到迷霧中有座木造的柵欄,這是在谷關七雄主線步道上常見的設施,目的在於讓山友儘量走在主線步道上頭,不要走捷徑之用。
「我整整比健行筆記上遲了43分鐘,才完成這段步道,今天的一開始太順利,導致我沒有警覺到危機的存在。」我邊走邊告誡自己。
10:57AM 3.5K涼亭
切上主線步道,心中放下一塊大石,雖然才早上11點,霧氣已經壟罩在山林裡。
我看到3.5K的涼亭,完全確定我是沒有迷路的,因為MIT台灣誌當天就在這個涼亭旁紮營,而且他們走我剛剛走的這段,也花了不少時間,抵達這座涼亭時已經是晚上9點。
今天亭子的一側用防水布遮起來,座椅上擺放了一個小枕頭,似乎最近有人在涼亭裡過夜,相信這裡入夜後氣溫應該相當低。
11:28AM 4K
走在主線步道上,不用再倚靠沿路的布條辨識路徑,步道上每0.5K的里程碑標示,還有人工化的步道修築,都可以知道自己是否有偏離步道。
11:51AM 4.5K
距離三角點只剩1.7KM,海拔高度也接近2000M。此時,霧氣愈來愈濃,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看來八仙山不只一位神仙,所以不用到午後,山中自有仙氣壟罩。
12:29PM 5K
八仙山主峰步道全長6K,我選擇在5K處做休息並午餐,從早上8點走入松鶴登山口,已經過了4.5小時,除了一開始遇到一對山友外,多半的時間都是一個人走在山林裡。
我坐在階梯旁,拿出一個饅頭,這是我今天的午餐,似乎有人由山頂走下來。
「你準備要下山了嗎? 」經過4小時的自言自語,第一句開口問山友的話。
「是的! 今天也是我完登谷關七雄的日子。」準備下山的山友說。
「真是恭喜你了,我今天爬完八仙山還有3隻雄要抓。」我說。
繼續跟下山的山友交換八仙山上頭的狀況,山友就離開,本想山林又恢復原本的寧靜,沒想到兩位山友卻追上我的腳步,更正確地說,應該是追過我的腳步,我不再啃饅頭,連忙追了上去,這兩位腳步飛快一下子就不見蹤跡。
01:13PM 流籠頭
我在流籠頭才追上山友,他們也對這個設施充滿好奇,停下腳步一邊休息一邊閱讀林務局所立的解說牌。
01:23PM 綠色地毯
八仙山主峰步道過了5K後,多為平坦的步道,林相景觀大為不同。
接近5.5K里程碑前,步道兩側覆蓋滿綠色松蘿地衣,連同樹幹都包裹著翠綠色衣裳 ,宛如電影魔戒中的場景。
01:37PM 八仙山主峰,海拔2,366M
帶著雀躍之情,透過樹間的光線,我終於走到了八仙山三角點。
三角點旁有座涼亭,在谷關抓過幾隻雄後,都發現步道沿路上的涼亭都會有人過夜的痕跡,很有趣的是,在八仙山三角點旁的涼亭卻沒有留下任何蛛絲馬跡。
在涼亭休息、聊天的過程,我也沒閒著,還記得早上自松鶴出發時,我立下的行程:八唐縱走,健行筆記上頭所寫的路線,是由八仙山主峰連接到2176峰,而我在三角點旁的平台四處尋找山友會留下的布條,似乎只有在靠近步道這頭有看到一個紅色布條。
「那你今天還要連走唐麻丹山嗎? 」山友問。
「我想不會了,今天走得有點慢,而且山林裡都起霧了,我也不敢在一個人繼續走下去。只是我也不想按原路回松鶴登山口,早上一個人走著走著,都有點怕了,我還是由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下山好了。」我說。
「那你可以搭我們的便車,我載你回松鶴部落牽車。」山友說。
「真的嗎! 那會不會太麻煩你們了。」我說。
就這樣,一早誤打誤撞,一個人從松鶴爬上八仙山主峰,很幸運地,遇上好心的山友同行並載我回松鶴部落。
02:00PM 下山
整座八仙山,下午就任我們三人遨遊,一路上分享爬山心得。其中一位山友得知我喜歡看書,尤其偏好有關健行登山類的書籍,提到了一個德國人雷克所寫的《徒步中國》一書,書中描寫雷克這位德國人2007年11月自北京出發,花了一年的時間走到了新疆烏魯木齊,總共走了4646公里,紀錄下沿途的所見所聞及自己的心得。我當下表示,我印象中在書局有看過這本書,還挺厚的一本書,我答應山友回到家後,會找時間上網找一下這本書的資料。
在山中遇見喜歡爬山又有共同話題的山友,6K的下山路很快就完成了。
05:08PM 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登山口
由於自不量力的決定,早上選擇了由松鶴登山口入山,下午由八仙山森林遊樂區下山,反倒讓我第一次走進森林遊樂區裡。
「幾年前,我曾經看過一份資料,提到台灣在日據時代有三大林場,而我很容易猜到其中兩個:宜蘭太平山、嘉義阿里山,但是第三個林場,我始終不知道,直到我google後,才知道台中八仙山也是三大林場之一,只是伐木規模及時間都小於前兩個。」我對山友說。
「八仙山,在台中可是知名的中級山,我雖然今天也是第一次爬八仙山,但是對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可是來過很多次。」山友說。
今天不僅完成四座谷關七雄,也是我終於走完日據時期三大林場。然而,我發現這三大林場都有個共同的特色:水氣都很重,接近午後整座山區就會被一層厚厚的濃霧覆蓋,或許也是這個原因才能復育上千年的巨大神木。
開心小館 牛肉麵
搭著山友的便車,車子經過麗陽特戰中心前。
「你知道這邊有家小館的『蔥油餅』很好吃,不過小館不在路邊,需要岔出去幾公尺。小館是由一家KTV改建而成的,很好找......。」山友推薦。
「真的嗎! 這離我住的大道院很近,我等等來嘗嘗看。」我說。
山友送我回到松鶴部落的社區活動中心前,我們交換了Line ID,相約下回找不到咖爬山就約一下。我的車子就停在土地公廟旁,先謝謝土地公今天的保佑,我驅車前往山友口中的小館。
麗陽特戰中心附近有幾家雜貨店、便當店,是我這天打牙祭的地方,但是我總是把車停路邊,東西買了就離開了,就沒走進去巷子裡。
我沿著唯一的一條小巷走去,真的發現一間白色的建築物矗立在庭院裡,很突兀。
我走進白色建築物,小吃店裡頭的裝潢更令我驚訝,一整個KTV的風格,顧客坐在沙發裡吃著餐點,這時若有人有勇氣走上舞台拿起麥克風,就是歌廳秀場景囉!
我走到點餐區,選擇了.....「牛肉麵」.....,因為我現在超想吃.....肉的!
「老闆,你這家裝潢超有梗的。」我說
「其實我們以前是做KTV的,這幾年才只做餐點,不做KTV了,所幸就利用原本的KTV場地做餐飲。」老闆說
這樣經營餐廳,也是一種特色,不是嗎! 而到底這家店的「蔥油餅」......,請繼續看下去。
八仙山之前世今生
八仙山因海拔約八千日尺,原擬名「八千山」,之後以較典雅的「八仙山」名之,為谷關七雄之首,以健行的步伐來回約需8小時,步道前半段坡度較陡,上了稜線後一路平緩,全程走在林蔭中,植被由常綠闊葉林進入四季變化明顯的針闊葉混合林,四季景色繽紛多變。
八仙山是台灣過去重要林場之一,步道上留有許多伐木遺跡,平整的林道即是當年連輸木材的鐵道。
里程:單程6公里 所需時間:8小時(往返)
由松鶴登山口出發,全程13公里,爬升1,655公尺,來回約需550∼650分鐘。由松鶴部落上登,因為無里程碑指示,容易迷路,需由有經驗者帶領,並做足準備功課。
八仙山位於十文溪與佳保溪匯流其間,為日據時期三大林場之一。傳統登山口附近因自然生態資源豐富,已闢為國家森林遊樂區,保留有早年的林業人文歷史風情。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八唐縱走
從谷關七雄之首「八仙山」,連走到七雄老么「唐麻丹山」,稱為「八唐縱走」,是谷關七雄裡最精典、最具挑戰性的路線。
八仙山可從松鶴部落及傳統的森林遊樂區登山口二地攀登,而唐麻丹山,也可從松鶴部落或傳統的谷野會館(裡冷部落)登山口起登。幾年前,有山友開發以松鶴部落為中心的八唐縱走O形新路線,可免去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的接駁與門票費用。全程約15.4K,落差約1800公尺,極具挑戰性,很快就躍身為中部地區,最受歡迎的中級山縱走行程!
(資料來源:健行筆記)
八仙山森林鐵路
日治時期,1915年八仙山林場進行開發,僅次於阿里山1906年與太平山1914年。1916年設立八仙山出張所,從此與太平山、阿里山並稱台灣三大官營林場。原本八仙山本線之山地鐵路配合大甲溪河水運材,1917年八仙山林場使用森林鐵道運材,運材索道橫過合歡山支脈最高峰白姑大山南腰,利用運材索道與山地鐵道銜接,山地段鐵道用火車運材,行駛於八仙山、新社、東勢、及石岡之間。
1924年,石岡土牛至豐原的台中輕鐵台車軌道,升級為762mm的鐵路運輸體系,1927年營林局收購該鐵路成為平地段,正式連接平地段與山地段鐵路。不過,八仙山林場在1959年八七水災的破壞之後,1963年起林務局結束八仙山地區直營伐木,剩下的蒸汽火車也送到羅東森林鐵路使用,業務轉交1958年成立的大雪山林業公司,也如今只剩八仙山森林遊樂區。
(資料來源:蘇昭旭老師的全球鐵道視野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