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一早由奮起湖天主堂醒來,天邊的晨曦預告今天會是個好天氣。
今天我預計要前往大凍山步道再把兩年前走過一遍的步道再走一回,不過再次之前,我想去最近阿里山森鐵通車到十字路及多林車站,其中十字路車站就位於阿里山公路旁,至於多林車站就令我好奇,不過大凍山步道旁有個多林檢查所,我想應該就在附近吧!
我開著車一路按照GPS指引的道路前進,車子在蜿蜒的道路上前進,早晨的陽光灑落林間,有如電影般場景。
出發前以為就在多林檢查所旁邊的想法,我大概開車開了近50分鐘才抵達多林車站。
我把車停在鐵軌旁的空地,帶了相機就往鐵軌走去。
在一處向左彎的大轉彎,我發現了一棟有原民風的水泥小屋。
這裡就是多林車站。有著與阿里山森林鐵路一樣的海拔高度標示,站牌告示及加水站。
神秘小山村
車站邊有幾間木造房子,似乎還有人居在在此。我沿著樓梯往村落走去,此刻毬蘭正開得漂亮。
我在小廣場前遇見了大哥與大姊,他們似乎對我的造訪覺得很意外。
「我最近才知道阿里山森林鐵路已經通車到十字路,我知道十字路在阿里山公路旁,但是我還以為多林車站就在大凍山步道旁邊,結果我開車就開了快一小時......。」我跟大哥大姊解釋我為何會來這裡。
「在大凍山旁邊,那是多林檢查所,不是車站啦!」大姊虧了我一下。
「哪你們出去的話,會不會很麻煩。」我好奇地想知道大哥大姊會不會不知道這裡與世隔絕。
「不會,這裡離十字路才4KM,離奮起湖也是5KM。不過,我們都習慣由奮起湖這一邊出去。」大哥說。
「5KM......我開車就要1小時,大哥你的掐頭去尾也太多了點吧! 」我心想。
此刻,我站在小廣場前面對著山,陣陣的煙霧冉冉升起,「這裡真的好美,可惜沒甚麼人知道。」我說出我的心聲。
「不會喔! 你現在所站的地方,過幾天就是跨年夜,已經被人租滿了,到時會有好幾頂帳篷要在這裡看日出。」大姊說
「所以這裡是面向東方,這裡的日出想必很美。」我順口說出。
「你剛剛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下面還有個『得恩亞納社區』,那是個原住民部落,是當年八八風災受災戶的永久組合屋.......。」大姊很熱心地介紹這個鄰近社區。
「對了,我剛剛在村落前看到很多不鏽鋼大鐵桶,那是做甚麼用的? 」我好奇地想打破砂鍋問到底。
「那是用來煮『轎篙筍』的鍋子,每年五月是我們這裡的轎篙筍產季。」大姊說。
大姊說,他們已經在這裡住了超過50年了,沒甚麼不習慣的,反而出去才會不習慣。只是冬天夜裡會有點冷吧了!
告別的大哥大姊,我知道下回我應該是甚麼時候再來多林車站。
得恩亞納社區
經過大姊熱心的介紹,我在返回奮起湖的路上,在得恩亞納社區指示牌前轉彎進入社區。
得恩亞納社區是位於三面環山的地方,所有的房子都有將地基架高,社區裡有不少預留的防汛溝渠,這應該都是八八風災後得到的教訓。
很特別的是社區裡的房子樣式雖然都一樣,不過每間的顏色都不一樣,而且每一間屋子前的裝飾都有屋主的巧思,剛進入社區時還以為我穿過時空走廊來到了瑞士的小山村。
得恩亞納之前世今生
位於嘉義縣阿里山鄉的152林班地內的得恩亞納(Toe'uana)鄒語含義為「一塊遠離河床平坦安全的土地」,2009年8月,莫拉克颱風重創來吉部落,超大豪雨的土石流,讓居民無家可歸,為了尋覓永久的居住環境,並延續族人的生存命脈,歷經多年的爭取,終於在2014年12月15日完工,2015年2月10日交屋。
得恩亞納是來吉部落的傳統領域,也是鄒族祖先居住的地方,對部落的產業、傳統智慧、文化與生活習慣具有一定的意義。為了對大自然的尊重,尖頂式的房屋採高架基座設計,以減少地形地貌破壞,維護水土保持。族人並參與永久屋的興建過程,構思家屋的風格特色,並融入鄒族文化的圖騰與特色。
目前得恩亞納共有42棟戶木屋造型的永久屋,入口處建置一座瞭望台,社區另規劃活動中心及教會,未來還邀請日本國際知名建築師參與得恩亞納「山之教堂」的建築設計。
得恩亞納為嘉義縣莫拉克風災最後一處的完工基地,行政區域屬於阿里山鄉十字村,附近有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多林車站,展望未來,鄒族人在得恩亞納獲得新生的契機,並引進接待家庭的生活體驗,歡迎更多的朋友一起來感受。
(資料來源:嘉義縣政府網頁,https://www.cyhg.gov.tw/News_Content.aspx?n=460A00BC234B1923&s=443DC5D77E7ECA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