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苓雅區迷迷村:悠遊國際性壁畫之旅
2019.11.15
知道高雄有座「迷迷村」是從《空中英語教室》得知的。2019年11月份的《空中英語教室》第一篇文章就是介紹「高雄街頭藝術節(The Kaohsiung Street Art Festival)」,電視教學節目的一開始,Gabe老師就坐在超大書櫃的前面,這個畫面令我震驚,「為何高雄有這地方? 我怎麼都不知道。」我心想。連課程都還沒上完,我立刻在網路上搜尋「迷迷村」,這才發現不少網友已經貢獻不少照片在網路上,而且迷迷村就在高雄衛武營國家文藝中心的附近,2018年10月我不是才來過衛武營(詳 Eddie的路跑人生 50. 高雄舒跑杯9.7K:舒跑喝到飽),怎麼會沒注意到有個超大書櫃放在路邊。
在讀完11月份第一篇文章,就驅車來到迷迷村。衛武營原本是陸軍的新訓中心,這一帶幾乎都是老舊的眷村或國宅,而早期的國宅多半長的一模一樣,迷迷村就只是位於澄清路旁一群國宅裡的一個區域,雖名為村,其實在行政區裡屬於苓雅區衛武里,而里長邱秀迷就是這座彩繪社區的主要推手,而迷迷村這個超萌名字的由來當然就是來自她的名字。
而會想在老國宅社區牆上作畫,還有位靈魂人物:楊惟竹。當初他是一位藝術系的學生,他原本想在牆上塗鴉就像國外街頭藝術家一樣,不過他事前向當地里長提出他的構想,而里長聽完他的想法後覺得有機會把一成不變的老國宅改變新的面貌,於是里長開始說服里民讓楊惟竹可以在牆上作畫。而楊惟竹在公車建軍站外畫上的就是那幅巨大的書櫃,創作的靈感來源就是他自己家的書櫃。楊惟竹忠實地呈現他書櫃的每一本書及物品,走近這幅書櫃壁畫我仔細地察看這位極有天分的藝術家看的書與我的書櫃有何不同? 《Visual Designer圖解視覺設計法則》、《今天就把明天的事搞定》、《Art Record Cover》、《勇敢做夢吧!》......果真沒有一本跟我一樣。
在我踏進迷迷村時,有兩台吊車正把兩位壁畫創作者載運到半空中,我發現藝術家都有絕佳的構圖天分,當作畫的空間由方寸大的畫布變成六層樓高的樓面時,連鉛筆稿的構圖都省下來了,這裡要畫什麼要使用什麼顏色好像都在他的腦海中安排妥當。
我在這裡也遇到兩位來自韓國的旅人,兩個人交互拍著與壁畫互動的照片。我最近才知道迷迷村這個地方,但是遠在朝鮮半島的韓國人似乎對這地方比我這個高雄人還熟,當我幫他們兩個拍完照後,有位當地的大姊問我,「他們是哪裡來的?」
「應該是韓國吧! 因為我剛剛幫他們兩個拍照時,兩個人比著韓星都會愛心手勢。」我邊說邊大笑。
好像我應該再把在西班牙朝聖之路用的那兩句韓文,「安那誰右!」,「 Come沙米搭!」,再拿出來秀一下的。
在迷迷村裡,有不少壁畫,有一區有好幾座巨大的水族箱,每個水族箱的魚都不一樣,有的養的是熱帶魚、還有養金魚、錦鯉,這樣也可把每棟國宅命名為:熱帶魚館、金魚館、錦鯉館,也不容易搞錯。
空中英語教室的文章也提到,這些壁畫的創作者還包含了兩位國際級的大畫大師。一位是來自比利時的藝術家Adele Renault,創作了Feathers(羽毛);還有一位是墨西哥裔的美國藝術家Ricardo Gonzalez,創作了Rise Above(上升)。
高雄愈來愈美了,別說南台灣是文化沙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