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4.14

台南除了前頭介紹過的鴨母寮市場、水仙宮市場、永樂市場、東市場及西市場外,還有一個「沙卡里巴」,隱身在中正路與海安路交會的巷弄中,而這座市場才是台南小吃的發源地。

DSC_0177.jpg

沙卡里巴,源自於日文,也就是「市場」的意思。而在我小時候,每回來到市區吃小吃,不是去國華街美食聚落,而是來到這裡。那時我最常愛的小吃,不外乎是「棺材板」,炸得酥脆的厚片吐司,把中間挖空成四方形,倒入勾芡後的小卷、下水、還有些許青豆、馬鈴薯、紅蘿蔔塊,上桌前再把吐司塊蓋回去,這就是台南著名棺材板;還有鱔魚意麵,也都集中在這一區。不過現在台南小吃聚落已經轉移到國華街一帶,而幾家鱔魚意麵名店也各自找到店面獨立開店。

DSC_0424.jpg

也就是說,沙卡里巴已經沒落了。原因要從「台南市地下街計畫」說起。

 

台南地下街工程

1992年,時任台南市長的施治明先生,參考高雄地下街的營運模式,也打算在台南市海安路進行台南地下街工程,於是將海安路及周邊民宅及店家徵收,而首當其衝就是在沙卡里巴做生意的店家。雖然台南市政府一度安排在沙卡里巴的店家移往小北觀光夜市,配合在小北開幕的東帝士百貨,試圖把商圈移往較北邊的區域。

 

然而,小北觀光夜市榮景並沒有維持太久,接著連東帝士百貨經營也出現問題,使得原本在沙卡里巴的店家又遷回或另尋出路。同時,在海安路的地下街工程也相當不順利,當地地下水層相當淺,幾乎怪手一開挖,地下水就不斷宣洩出來,使得工程幾乎無法進行。爾後,雖然有人提出替代方案,最後還是讓台南地下街計畫胎死腹中。

 

當初為了施工讓不少民宅或店家被拆除,最後工程沒能進行,在施工單位退場前,也沒有善盡復原的責任,海安路上出現了半毀的民宅,拆得只剩下廁所或半面牆壁,任其荒廢。直到2004年,一群藝術家來到台南市,推動「海安路藝術造街行動」,利用半毀的牆面或刻意擺放在路旁的馬桶,營造出很不一樣的藝術氛圍,讓一條沒落的老街道一舉翻轉成為藝術文化名勝,其中最有名就是「藍晒圖」。幾年之後,我北上求職,從新聞媒體中再次看到海安路的照片,讓我不敢置信這裡曾經讓我嗤之以鼻的地方。

 

如今,旅人來到海安路吃燒烤配冰啤酒,享受仲夏夜藝術街景,或許不知道這裡曾經歷經 1993年中到2002年底,沒落的十年。台南人最心痛的一段歷史。

DSC_0451.jpg

DSC_0178.jpg

DSC_0182.jpg

DSC_0189.jpg

而當初台南市政府將海安路規劃成地下街,一方面忽略了當地原本就是五條港河道的區域,因此地下水層含水量自然很高,一方面也高了估高雄市地下街的經營模式,在台南市地下街開工之時,高雄地下街在198912月因為發生大火就長期擱置未重建,另外高雄市地下街地下第三層施工時,也遇到地下水層問題,無法解決。

 

台南市五條港文化園區

五條港是昔日清朝時存在於今臺南市中西區裡的五條商用港道,由北到南分別是新港墘港、佛頭港、南勢港(或稱北勢港)、南河港與安海港,其範圍約在今中正路以北、新美街以西、成功路以南左右,是以前臺灣府城最重要的商業門戶,現已成為臺南市地下水道的中幹線。今臺南市所設立的五條港文化園區即在此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0/05/09)

 

高雄市地下街

高雄地下街,是臺灣首座大型地下街商場,位於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與愛河交會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對面,上方為仁愛公園,臨近鹽埕商園,佔地11,206坪。

地下街開發計畫,於1973年由時任高雄市市長王玉雲提出。他建議興建一個大型地下商場,在上方則是建構一個中國園林式的公園,名為仁愛公園。

19781010日,第一層賣場開始對外營運,多家廠商進駐。

在進行地下街第三層開發時,工程遭遇困難。因臨近愛河,地質鬆軟,工程造成地下水大量滲出,無法控制,連帶使第二層地板龜裂,整個地下街結構出現問題。19882月,在市長蘇南成任內,地下街的安全鑑定報告公布,建議地下街完全停用。高雄市政府曾三次公告地下街停止使用,但是商家仍然繼續在此經營。19891218日,發生大火,整個地下街被燒燬,地面的仁愛公園塌陷。進駐的廠商求償無門,高雄市政府長期擱置處理重建計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0/05/09)

 

美食盛場

現在走進沙卡里巴,還可以找到榮盛米糕、阿財熟肉、赤崁棺材板等老滋味。這一天,我嚐了榮盛米糕,蒸熟的長糯米加上大顆飽滿的花生,還有加上狗母魚鬆,這是台南獨有的味道,碗邊白色近乎透明的是醃白蘿蔔,原本是黃色的,現在店家已經不染色了,就讓料理呈現食材原本的樣貌。

DSC_0444.jpg

DSC_0442.jpg

DSC_0440.jpg

骨子裡還活著台南魂,我還是喜歡吃米糕。

DSC_0439.jpg

 

台南的五分埔:成衣批發市場

吃完點心,沙卡里巴還是值得走一走。原本這裡也是成衣批發市場,跟西市場是布匹的批發市場有點不一樣。

DSC_0428.jpg

DSC_0429.jpg

狹窄的走道兩側都是賣女性服飾、運動服飾,這裡沒有香港潮牌、西班牙國民服飾,也缺了日本平價服飾,外頭站著模特兒感覺都有點老派,這樣才符合這間市場的感覺。

DSC_0430.jpg

DSC_0431.jpg

DSC_0433.jpg

DSC_0435.jpg

DSC_0436.jpg

沙卡里巴冷知識

沙卡里巴(盛り場)是台灣台南市中西區的小吃群聚地,形成於日治時代,「盛り場」是「人潮聚集的地方」或「熱鬧的地方」之意,戰後保留「盛り場」的日文發音,以漢字寫作「沙卡里巴」(サカリバ/Sakariba),現在又稱康樂市場,曾經是台南知名的觀光景點。

沙卡里巴位在中正路、友愛街、海安路一帶,附近原是魚塭地,大約在1930年,台南市指定田町銀座通尾一帶為娛樂場地,將魚塭填為平地,日後攤販聚集,變成知名夜市,最有名的是棺材板、鱔魚意麵和鼎邊趖等小吃,也是成衣集散中心。然而,沙卡里巴因多老舊木造建築,發生過多次大火,又因小北夜市在1990年代興起的影響而沒落。1993年因海安路地下街工程市場部分被拆除,現在的沙卡里巴現址也稱康樂市場,市場裡僅剩幾家老店,仍是老台南人記憶中的好味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0/01/31)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