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03/20

北門捷運站 ----> 中正紀念堂捷運站 ----> 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 北門捷運站 ----> 台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 台灣博物館本館 ---->台灣博物館土銀館 ----> 台北車站 ---->白沙屯車站 ----> 新左營車站

 

台灣博物館本館: 發現台灣

台灣博物館共計有四個園區,分別為本館、古生物館(土銀館)、鐵道部及南門館。其中,我用了一個早上的時間,已經參觀過南門館及鐵道部兩個園區,剩下兩個園區都在館前路底附近。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台灣博物館本館,原稱為臺灣總督府民政部殖產局附屬博物館,看似政府機關但是從館史上得知,當初興建的經費是由民間出資,其中以板橋林本源家族、鹿港辜顯榮家族為首。1906年為了感念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及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離任而興建,用以紀念兩人治台功績。由總督府技師野村一郎、技手荒木榮一設計,採用新古典主義風格,兼具仿希臘神殿多立克柱式支撐的三角山牆與圓頂式穹頂,造型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因為台南的奇美博物館也是採用類似的設計。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在本館展出的發現台灣,介紹了幾位對台灣動植物有相當貢獻的人物。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第一位是博物館首位館長川上瀧彌,農業專家。在台期間除多次攀登玉山及訪遍離島外,更發現了台灣野生橡膠樹,進而推動野生橡膠樹及外來橡膠樹栽培,後來更擔任博物館首任館長。只可惜,川上瀧彌在博物館新館開館次日,即因積勞成疾病逝,享年44歲。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菊池米太郎,動物學家,足跡踏遍全台灣,博物館內所陳列的動物標本多半出自他手中。另外,台灣不少動物的命名也是用他名字,如菊池氏龜殼花,台灣唯一能夠分布到海拔3,000公尺的蝮蛇科毒蛇;菊池氏田鼠,為臺灣分布海拔最高的鼠類,主要分布於海拔20003000公尺的箭竹高山草原地區,以植物嫩芽、嫩葉為食。

 

森丑之助,人類學家,台灣原住民研究的第一人。而令人認為最傳奇的事件就是,19267月,森丑之助原本搭乘笠戶丸號輪船返回日本,當船靠岸後,僅發現船上只有森丑之助的行李而不見其人。後人都認為,他的主張與當時台灣理番總佐久間左馬太不合,於是隱身於布農族人中。

 

森丑之助傳奇

森丑之助,又名鞆次郎,號丙牛。年輕時曾在日本九州熊本中國語學校學習中國語文,畢業後被派到軍隊當翻譯員。1895年,日本佔據台灣的頭一年,他便隨軍隊來到台灣。1896年六、七月間他曾經前往大嵙崁溪上游泰雅族分布地域進行初次的山地探險;以此後至1899年的四年之中,數度前往太魯閣、木瓜溪流域、新店溪上游及大南澳溪流域等泰雅族地區旅行,並曾遠至台東與卑南族、阿美族接觸。這段時期,他只是單純地進行了解原住民族群生活的探險。

森丑之助真正認識接觸人類學的田野工作,是從擔任鳥居龍藏的助手開始的。1900年鳥居龍藏第四次奉帝大之名來台灣調查,森丑之助從頭到尾擔任他的助手,也因此學到許多有關人類田野調查的技術,包括剛始使用於台灣不久的攝影術。而他則協助鳥居關於地理嚮導、土語的通譯。這趟時間長達九個月的探險旅行,奠定他一生致力於了解原住民族群的想法,後來終於變成原住民的朋友。

森丑之助擔任翻譯工作,一直到1906年才結束。這段間的調查旅行,大多是他自費前往。1908年四月至1910年九月之間,他轉往一個臨時性的土著族群調查機構工作,才開始有調查經費的援助。從1896年至1915年之間,他除了1905年前往南部山地進行中央山脈探險之外,其他時間每年都深入中央山脈北段泰雅族居住山區調查。

1910年他回到總督府博物館,也就是現今省立博物館[現在改稱為台灣國立博物館]的前身,擔任雇員。雖然不滿於博物館給他的職位,仍然努力追求他一生的理想。現存於博物館大多數的民族學及考古學標本都是他的採集。當無人願意進入危險的山地調查時,唯有森丑之助一人,接到出差命令,不但樂於進山,而且往往一走便不知去向,忘記歸來,曾經有一次不知行蹤達兩年之久。可見他對土著族群著迷的程度以及他對山區狀況了解之深。

在博物館任職期間,他這種入山調查便不知歸的習慣,早就被博物館館長所誤解,而他也不滿因資歷所限只能擔任雇員,憤恨不得志,在1924年辭職,1926年由基隆乘船返回日本,船到日本時,只見森氏的行李,不見森氏本人。森丑之助就此失蹤。從博物館出版的紀念文集中也提到:森丑之助生前所收集的資料,拍攝的照片及所寫的原稿十分豐富,但死後卻不知去向。

很多人猜測他可能投水而死,因為1923年東京大地震據說燒毀了他一生珍愛收藏的高山族研究資料及原稿。但也有記載顯示可能停留在基隆,最後沒有上船。

總之,森丑之助的後半生行蹤成謎,從此再沒有他的傳奇故事。

(資料來源:王家祥,關於拉馬達仙仙與拉何阿雷,玉山社出版,pp66-68)

 

岡本要八郎,地質學家。1907年,岡本在北投溪發現了北投石的礦物結晶,經檢測具有放射性物質。時至今日,全球僅在北投溪與日本秋田縣發現該種礦石。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台灣博物館古生物館(土銀館):銀行金庫沒有關

在本館對面,襄陽路這一側就是古生物館,也就是台灣土地銀行總行舊址。在日治時期為日本勸業銀行(現稱瑞穗銀行)台北支行,建築本體與台南支行同時期完成,外型也幾乎一模一樣。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來到土地銀行總行參觀,一進門就發現銀行金庫沒關好,在沒有人攔阻下,我大搖大擺地走進金庫,準備來個大搬家。土地銀行總行金庫真的不容小覷,共分上下兩層,除了可以放鈔票外還放帳冊。我在金庫裡走上走下,始終沒發現金條、金塊等物品。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在走出台灣土地銀行行史館前,門口就擺了一台補摺機,刷的不是你在土地銀行存款有多少,而是文化智慧有多少。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既然這一館稱為古生物館區,當然就有巨大雷龍模型站在營業大廳裡,天花板上還有幾隻翼手龍對著我們參觀民眾虎視眈眈。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我非得要在入夜前離開博物館,否則這些古生物就會活了過來,上演博物館驚魂夜》。

 

縱貫線南下列車

我搭上13:15南下區間車,我要完成最後一段的環島旅行。在回到高雄之前,我還要再停留一站:白沙屯站。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白沙屯拱天宮

在竹南站換車後,沿著海線繼續往南奔馳,沿途的白色竹蜻蜓也從一根接著一根,變成一大群,談文站、大山站、龍港站後,就是我今天要下車的地方:白沙屯。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這幾年來似乎一年就會來一回,今天我是要來報名跟著媽祖去北港進香。周末的拱天宮人潮不少,不過報名處並不在正殿,是要到正殿後方的香客大樓餐廳填妥報名表,再回到正殿繳納報名費加上領物資,就跟現場報名路跑活動一樣。其實工作人員很和善,會引導香客到正確的位置,整個過程只需幾分鐘就結束了,我順利領到物資。就這麼決定了,今年再度陪著媽祖婆出去走走囉!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接著,我步行前往車站,準備搭車繼續南下,在手機上我發現有機會趕上17:08的區間車,只是我必須加快腳步或是小跑步前往車站。剛剛在拱天宮市集裡,我買了一顆大芋仔,足足有2斤重,加上進香物資把我的背包給塞得滿滿的。為了爭取時間,我在最後的1KM開始小跑步,有位民眾騎著機車靠近我,問我要不要撘她的機車去車站比較快。我已經跑的上氣不接下氣,實在不好意思麻煩人家,深怕我坐上機車後座反倒會讓機車翹孤輪。不過,我已經感受到善心民眾的熱情幫忙,最後我在最後一分鐘前,衝抵車站,站長不吝給我掌聲。我深吸一口氣,拿出悠遊卡,刷卡進站,用電子票證可以享有9折優惠。」這是我過去六天一直用悠遊卡的原因。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隔天,我在新聞頻道中得知,因為報名人數過於踴躍,拱天宮廟方決定自2021/03/22起暫停受理報名六天。還好我早了一天完成手續,否則可能會撲空呢!

白沙屯媽暫停報名.jpg

台灣鐵路環島旅行地圖

這次我帶著多年前買的台灣鐵路環島旅行地圖一同旅行,回到家後發現上頭蓋的圖章變多了。不過還不夠,我知道。這次是由台東逆時針往宜蘭、台北走,下回就由台南、台中、台北順時針走吧!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百年台鐵:一份不同的風景

花了六天搭台鐵完成環島一圈,一路上感受到一家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台鐵,變年輕了。從隨車人員、站務人員身著整齊制服,在疫情期間還要提醒進站旅客要戴上口罩,再為旅客量體溫。當我在猴硐等車回台北時,站務人員很熱心地向我詢問我前往的目的地並告訴我班車的時間,接著我還見到有旅客電子票卡被台北捷運板橋站鎖卡,造成她無法進站,也耐心向旅客解釋。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還有,我在頭城站候車時,還使用了車站內手機充電座,讓我手機電量可以跑完行程滿檔的一天。

慢遊,這一站 21. 2021年鐵道環島行:Day 6. 台

一路上見到不少車站改建融入了在地的元素,不再只有日式風情。

 

202141日,清明連假的第一天,一列由台北開往台東的太魯閣號列車,在進入花蓮崇德站與仁和站間的清水隧道撞擊到掉落軌道的工程車,造成49人死亡247人受傷。我在第一時間看到新聞畫面,對於滿目瘡痍的車禍現場感到萬分難過,我在環島的第三天也經過同樣的路段,那天我是悠閒在車廂內看著窗外湛藍的太平洋,沒想到半個月後,我卻看到如此慘重的傷亡事件。

 

20214今周刊的封面故事 誰縱容出絕命列車》, 舉台鐵總體檢報告內容,得出:長期虧損、無法調整薪資結構,導致留才攬才不易,進而拉低服務品質與工程水準,是台鐵近年來持續向下沉淪的原因。文章中並提及: 要改變這個惡性循環,最簡單直覺的想法,由票價下手。似乎在台灣,官方單位只要出了事故,批評、改革的聲浪必定鋪天蓋地而來,政務官下台負責是必然的結果,但是有誰看到台鐵正努力在轉型在改變自己。你或許說轉型、改變不夠快,不夠明顯,但是你曾幾何時去搭過台鐵,認真負責的台鐵人永遠站在第一線服務著每一位旅客,每一位陌生人。

2021-04 誰縱容出絕命列車_01.jpg

百年台鐵,或許硬體不如別人,速度也比不上台灣高鐵,但是我總很享受火車過彎那一份不同的風景。在《天橋上的魔術師》裡,女主角馬湘蘭有一段獨白,你聽得出來,這班是要進台北還是離開的列車嗎? …....火車來了,來台北的人會遇到這個彎,後來火車也會很慢地再一次過這個彎,讓離開的人能夠好好地再看這裡一眼。之後,就是不同的風景了。台鐵用不著跟高鐵比,因為台鐵永遠有地方,是高鐵到不了的。兩套系統要攜手合作而非互相競爭,兩者都應該不同的風景。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