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道光年間,台灣的貿易重鎮集中在西外城區的五條港,另一方面隔著台江內海對望的安平,卻悄悄地日益興盛起來,因為到了清道光20年後,台江內海陸化嚴重,五條港已經淤積無法讓手撐船通行,商業活動隨即被安平所取代;加上1860(清咸豐10),第二次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城,咸豐皇帝帶著皇后(後來稱為慈安太后)與懿貴妃(後來的慈禧太后)倉皇逃到承德避暑山莊避難。咸豐授權恭親王奕訢與英法兩國談和,最後簽下《北京條約》,明定開放數十個通商口岸,其中安平港就是其中一個。興盛時期據傳有數十家貿易商或貨運代理人(forwarder)在安平設立據點,那時稱作「洋行」。當時,洋行主要經營的項目就是茶葉、蔗糖和樟腦。

 

隨著外商在台灣商業活動的開展,外國也在台設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今 西門國小)

在現今安北路與古堡街交叉口,是西門實驗小學的所在地。在清領時期,這裡也是英國領事館的所在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圍繞著英國領事館,有五家規模最大的洋行。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德商東興洋行

在前往安平古堡的途中,安平歷史水景公園的對面,大榕樹下有座紅磚拱型迴廊的建築物,這裡是德商東興洋行所在地。在公共電視製作影集斯卡羅,被當成蝶妹與必麒麟在台灣府工作地點「英商天利洋行」。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東興洋行是一棟單層的建築物,立面有四個半圓形的紅磚搭配咾咕石的基座,拉高與地面的距離,具有防潮與通風之用;紅磚砌成的拱形迴廊,大片的落地窗外裝上木質百葉窗,可調節進入室內的光線,外型相當優美。

 

東興洋行由德國商人東興(Julius Mannich)與彼得森(J. Peterson)來到安平開設。

 

現在東興洋行舊址委外交由餐廳業者經營,可以付費進入百年古蹟裡喝杯飲料順道欣賞五彩繽紛的水母秀。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英商和記洋行舊址

就在東興洋行旁,就是英商和記洋行舊址,不過現在只剩下一塊空地,市政府在現場立了一根石柱,其餘的自己想像吧。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英商德記洋行(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 )及倉庫( 安平樹屋)

在西門國小旁,有一棟兩層樓高與東興洋行一樣擁有拱門式迴廊,退縮的內部空間是為了避免午後的陽光直射室內,在沒有空調的年代,這樣的設計風格不僅外觀典雅,在豔陽高照的天氣下讓室內降溫不少;另外,在南台灣的夏季常有強降雨發生,多迴廊也避開雨水噴濺到室內,讓室內不至於潮濕。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英商德記洋行的前庭種植了兩顆巨大的南洋杉,還有一片綠油油的草坪。我想當年英國領事館人員與德記洋行的員工都在草坪上,舉辦英式下午茶的派對活動吧!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英商德記洋行是1867(清同治6),在廈門的德記洋行派遣馬遜(J.C. Masson)與布爾士(R.H. Bruce)來台灣設立據點,兩人向台灣到租借英國領事館北側土地設立德記洋行並興建倉庫。

 

現在英商德記洋行由奇美實業贊助,改成「臺灣開拓史料蠟像館」。而當時德記洋行的倉庫變成安平樹屋。旅人可由安平樹屋前購票進入參觀。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其餘還有英商怡記洋行(@古堡街與安北路196巷交叉口),聽說就位於英商和記洋行旁邊,大約是現在安平樹屋停車場的位置,當時與安平海關相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美商唻記洋行(@古堡街66)大概位於西門國小東的位置與英商德記洋行相鄰。現在有一家咖啡館開在美商唻記洋行的遺址上。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網路上資料也提及,當年在安平的外商洋行不只五家,而斯卡羅裡的天利洋行也名列其中。

 

1868樟腦戰爭

外商在台灣設立據點,名為熱絡雙方實質貿易活動,實際上洋行對於當時積弱不振的清廷,正在以經濟力進行樟腦、蔗糖、茶葉等物資的掠奪,暗地裡走私鴉片到台灣殘害民眾的身體。

 

1866(清同治5),台灣兵備道吳大廷決心整頓官箴,禁止樟腦直接出口,樟腦歸官辦事業經營。此舉引起英國領事不滿,透過英國公使向北京的總理衙門提出抗議,未果。

 

1868(清同治7),英商轉而走私樟腦出口,其中怡記洋行經理必麒麟在梧棲港被查獲,雙方爆發激烈衝突。同年8月,英商德記洋行經理自打狗(今 高雄)至台南途中被台灣道衙役毆傷,英國駐安平領事齊普遜(John Gibson)向台灣兵備道提出抗議。雙方談判沒有交集,齊普遜決定以武力討回公道,請求香港派兵保護英國僑民,駐香港英國艦隊司令凱波爾(Sir.Halley Keppel) 火速派遣阿爾及利 (Algrine)及布斯達(Bustard)兩艘戰艦前往安平外海。

 

18681012日,兩艘英國軍艦瘋狂砲擊安平市鎮,重創熱蘭遮城。英軍夜襲安平協署(即駐台海軍司令部),水師副將(職位相當於駐台海軍副司令)江國珍不敵,以身殉國,史稱「樟腦戰爭」。

 

雙方於同年12月簽訂樟腦合約,其中清廷放棄了官辦樟腦專賣,准許樟腦自由買賣,並賠償英國一切損失。明明是怡記洋行的必麒麟走私鴉片,台灣道官員卻找上德記洋行算錯帳,造成兩艘英國軍艦砲轟熱蘭遮城,最後讓台灣樟腦事業全落入外人手中,接著台灣的蔗糖、茶葉也都淪陷,而英商德記洋行趁勢崛起。

 

1870年代,北部的茶葉貿易興起,洋行轉戰台北大稻埕設立據點。英商德記洋行是這時期最引領風騷的一家洋行。

 

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鴉片、樟腦等被收為專賣,導致洋行營業額不如往日,在台的洋行紛紛結束營業,離開台灣。

 

Pickering Street必麒麟街

看過公共電視《斯卡羅》這部電視劇的人都對劇中那位穿著裙裝,還可以說流利的中文與英文的男子,有著深刻的印象,電視劇中的角色是由國民歌手周華健的兒子周厚安所飾演蘇格蘭人必麒麟,就是因為必麒麟是蘇格蘭人,所以周厚安才會穿著裙裝(kilt,蘇格蘭裙)。然而,這個人物並不是虛構的角色,而是真正存在於歷史當中,而且後世對他的褒貶不一,首先必麒麟(William Alexander Pickering )是在1863年,跟隨英國安平海關稅務司William Maxwell來台。1865年,掌安平海關,同年底必麒麟辭去海關一職轉任天利洋行(後被怡記洋行併入)經理,1867年協助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Charles W. LeGendre) 處理羅妹號事件,也就是《斯卡羅》這部電視劇所描述的情節。「必麒麟這個名字,就是出自當時台灣總兵劉明燈,因為他有功於朝廷特別為他取的名字。有關於發生在現今屏東墾丁的羅妹號事件,我後來也安排了一趟旅程。

 

不過,到了1868年,必麒麟在梧棲走私樟腦被官員查獲,於是埋下清英樟腦戰爭的導火線。

 

1870年,必麒麟離台。1877年,由於他流利的華語(含客家語、潮州話、漳泉話)與英文在現今馬來西亞擔任華人護民官,調停華人幫派火拚與衝突,掃盪苦力買賣及兒童賣淫,並因此遭忌而被襲擊成重傷。現在在新加坡市中心還有一條Pickering Street就是為了紀念必麒麟而命名的街道。在陳耀昌醫師所著《島嶼DNA》,留下「必麒麟,你真走運。」這句話。(陳耀昌,必麒麟街頭的獨白,《島嶼DNA》,印刻文化,pp425~428)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