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6日來到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主要目的是準備明天的霞喀羅古道清泉段的健行,而今天安排慢步清泉部落。
由台3線到竹東後,接縣122往五峰鄉,在過了五峰鄉公所後,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大大寫著「清泉」。順著道路來到溪邊,一旁的日式建築吸引我的注意,把車停好後,走進這清幽的日式建築裡。
門口掛了一塊「張學良故居」五個大字,「張學良」這位在我求學中,被歷史課本形容為中國近代史上關鍵人物之一,雖然課本裡不曾用負面的字眼來形容這位東北軍的少帥,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與電影裡飾演囂張跋扈的軍閥「張大帥」聯想在一起。
在故居門口,新竹縣政府貼了告示,上頭寫著「原故居位於清泉大橋北側,於民國52年葛樂禮颱風石沖毀,目前因受限於土石流敏感區暫時無法原地興建,故於此處參照故居興建。」後來,詢問故居裡的志工大哥,故居的原址應該是在現在的將軍湯旁邊,也是日據時代的軍營所在地,故居裡的陳設,都是後來參照就照片儘量的恢復原狀,張學良故居裡頭的球拍、裁縫機都不是張學良用過的物品。
故居裡,有不少牆面用來訴說張學良自1936年西安事變後,被幽禁的歷程:由浙江奉化、安徽黃山,江西萍鄉,湖南郴州、沅陵,貴陽修文縣、陽明洞、靈山麒麟洞、開陽縣、桐梓縣,重慶等地的輾轉遷徙和顛沛流離,1946年來到台灣新竹清泉,又歷經高雄西子灣,1960年台北北投,可以自由行動離開台灣時,已經是90歲高齡。張閭蘅(張學良五弟的小孩)在夏威夷看到張學良夫婦,是這樣形容的「我們全家陪著他們一同沐浴陽光與海風,這樣自由自在的時光對於他們來說,來得太晚了!眼看著他挽起袖子生氣勃勃的軀體日漸枯乾,炯炯有神的目光在悄然暗淡……我讀懂了什麼叫『力不從心』!」(張閭蘅等著,《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清泉幽禁歲月1946-1960》,序文)
「在國難當頭之際,他用槍扣押了「上司」,逼其抗日,又抱著犧牲自我的精神,經受了遙遙無期的「管束」,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張閭蘅等著,《張學良與趙一荻的清泉幽禁歲月1946-1960》,序文),張學良的後輩,如此形容西安事變張學良與楊虎城脅迫蔣介石的行為,感覺上似乎在為自己長輩脫罪。但無論如何,史學家如何評斷西安事變在中國近代史上的轉折,在我看法裡,按照當時的時空背景,蔣介石大可將張學良與楊虎城處死,無論在蔣介石曾做過何種承諾,在兵荒馬亂的年代裡,如何保證一介平民(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與楊虎城被解除兵權)安全無虞;另外在書中,也提到1949年10月,西安事變的另外一個要角—楊虎城在重慶被特務給殺死了,臉上還被淋上鏹水。
蔣介石對張學良到底是作何打算實在為外人所猜不透,對一位當時被認定大逆不道之人,以近乎與人隔離的方式幽禁起來長達半世紀,還是蔣介石認為丟掉大陸江山的責任都要算在張學良身上,如果他是這麼想的話,幽禁半世紀又有何用?
一位被幽禁超過半世紀的軍人,燦爛歸於平靜的後半生,在幽靜的新竹五峰清泉部落裡,靠著回憶與讀書無悔地過了他的一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