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4
說也奇怪,好幾周的工作天都是晴空萬里的好天氣,但是到了例假日都是陰雨綿綿,上班日人在辦公室裡心卻是在外頭,好不容易盼到周六,氣象局說會是好天氣,二話不說趕緊規劃週六行程,恰巧看到有山友臨時揪團,要在周六去九份附近茶壺山探路,上回有山友開過這一團,但是遇上周末天氣不佳臨時落跑,這回衝著氣象局的預報資料,趕快在社團的版面上出聲「我要跟!....」
忠孝復興捷運站/ 基隆客運1062公車
「08:00 A.M.在忠孝復興站集合。」團長在版面上就是這樣留言的。
「今天該不會要搭捷運到九份吧!否則幹嘛要選在捷運站前集合。」心裡不禁犯嘀咕。
時間接近08:00,果然看到有人揹著登山背包出現在集合地點,臨時揪團的來的人還真的不多,連我才四個人。
「今天是5月4日,就真的只來四個人。」臨時團團長說。
在復興南路與忠孝東路口,搭上基隆客運1062公車,前往終點站:勸濟堂。
勸濟堂
公車繞行在蜿蜒的九份公路上,在遠處可以看到有尊關公坐姿的神像,矗立在山腰上,山友說:「那地方就是勸濟堂。」
「好特別的名字,原本以為勸濟堂是佛教布施的地方,結果卻是道教的廟宇。」我心想。
勸濟堂旁邊有幾間店鋪,正好可以當作起點的補給站,午餐還沒買的,飲水不夠的都可以在這邊做些補給。
前往茶壺山的登山口,也是由勸濟堂旁的馬路,一路步行向上,在一處停車場旁,穿過一處隧道,迎面而來的就是翠綠的山巒,在前方的涼亭,還可以俯瞰台灣東北角海岸著名的陰陽海,不過從這角度似乎湛藍的外海與金黃色的近海不是很明顯。
茶壺山登山步道
在涼亭附近就是茶壺山的登山步道,遠處就可以看到一塊大石頭上,寫著「茶壺山登山步道」。
「這步道長2,000公尺喔!」 我說。
「你是眼花,還是自動加碼今天的行程,明明上頭寫的是『長二OO公尺』,哪來的2,000公尺。」山友說。
「這…….」一時語塞。
沿著步道迂迴向茶壺頂走,不時回頭看著水湳洞方向,陰陽海的景色愈來愈明顯。
「還有多遠啊?」 有山友爬石梯爬得氣喘吁吁,便開口問團長,「二OO公尺是有多遠?」
「看到沒有,上頭就是今天第一座山—茶壺山。」團長豪邁地指著蜿蜒山徑的盡頭。
今天搭公車往九份的路上,四個人都還在討論,今天的天氣是不是適合爬茶壺山,團長曾經提到,他來過茶壺山兩回,兩回都空手而回,「連茶壺都沒揀到」。只因台灣東北角天氣變化很快,可能早上出發時天氣晴朗,才過半山腰,烏雲聚集過來,就是一場大雨,此時就非得要下撤,免得出意外。
而我上回獨自一人走牡丹的貂山古道,上到102公路樹梅停車場前有座福德祠,曾經看過有指示牌可由福德祠通往茶壺山、燦光寮山,只是那時並沒有事前做好準備,沒帶齊相關地圖,另外通往茶壺山、燦光寮山的步道,芒草長得比人還高,那時並沒有臨時起意獨走茶壺山,也是因為如此,當前一天看到有山友要揪團走一條步道,我毫不猶豫要一探上回的遺珠之憾。
在一處涼亭裡,稍作休息。感覺愈往茶壺頂走,風勢愈來愈大,而且開始下起小雨來。看來,雨神真的不甘寂寞也來作伴。此時,愈接近茶壺頂,「茶壺裡的風暴」也愈加激烈。
「你看吧! 你果然是『雨神』。」山友開始怪對方剛剛在車上討論誰是『蒼蠅』(台語,與『雨神』同音)。
「我才懷疑你才是『雨神』勒! 」另一位山友不服氣,頂了回去。
說實在地,在茶壺山上討論誰是雨神,好像沒啥幫助。趁著休息時,趕緊把風衣穿上,可以防小雨也可以保暖。
還好雨並不大,繼續前進,直取茶壺山。
雨有時停,有時下,並不影響今天的活動,只是愈接近茶壺頂,步道近乎是筆直地往上走,而且茶壺頂是一大塊裸露的岩石。出發前,有山友在FB上頭提醒我們過茶壺山頂時,要小心步伐尤其要下到稜線時,更要小心。的確,穿過茶壺蓋真的不容易,用眼角餘光偷偷往一邊撇去,心不禁揪了一下。
「這還挺恐怖的! 」心想。
在穿過茶壺蓋前,遇到兩組山友,一組是「青春少女組」;一組是「夫妻雙人組」,這兩組人馬似乎第一次走茶壺山,頻頻問我,這步道通往何處,我見這兩組人馬似乎是出外郊遊踏青的,又沒專業領隊帶領,於是鼓勵四人加入我們今天「五四臨時團」,不過夫妻雙人組一聽今天行程少說要2小時才完成,且會接到牡丹或九份,自動退出。青春少女組果然出生之犢不畏虎,跟著我們過茶壺蓋,續走黃金稜線。
半平山 黃金稜線
原本五四臨時團只有四個人,在茶壺頂山又是臨時招募了2人,現在聲勢壯大成6人,過了茶壺頂後,步道隱沒在芒草堆中,這是我上回在貂山古道所見的的茶壺山步道的景象,真的沒專業登山領隊帶領,別硬往這芒草堆中鑽。
只是剛剛穿過茶壺蓋,雨勢稍歇,繼續往前走雨卻又開始下了起來,且現在走在稜線上,很清楚地看到對面的山頭,霧慢慢飄來,本想應該會被風吹過山頭,六人在芒草較低的地方,稍稍等候,不過似乎天不從人願,霧並沒有散去,反而慢慢籠罩整個山頭,而且還慢慢往我們休息的地方過來。
「下撤! 看樣子霧可能短時間不會散,山依舊在,改天再來會會。」團長一聲令下。後軍為前軍,原路下山。
又要穿越一次茶壺蓋,緊張又刺激。最後,在剛剛停留的涼亭,又休息了一下,終於有時間好好認識今天新認識的「青春少女組」。原來她們是好姊妹,常相約一塊去爬郊山,只是都是兩個人結伴一起走,只是有時走郊山不留意也會有狀況,既然爬山遇到同好,我便開口約她們兩位加入社團,他們倆個也很驚訝,竟然有社團會假日約好一塊爬山,還有專業領隊帶隊,二話不說,今天團長立刻拿出Smart Phone,把兩人加入「來爬山」。
金瓜石黃金博物館 糜爛ing
今天原本要爬山的,沒想到天氣不佳,只好改行程,轉往金瓜石黃金博物館。說實在,常在旅遊資料中看到金瓜石黃金博物館,不過真的我還沒來過,趁著今天行程被天氣打斷,正好有機會來看看黃金博物館。青春少女組另外有行程,先行離開了,臨時團又回到剛出發時的人數。四人在黃金博物館附近觀望一下,決定下一步要去哪裡。先填飽肚子再說,找到一家飯館,「甲飯!」
在等餐點送上來前,外頭的雨愈下愈大,不禁想到剛剛撤退的決定。如果沒有撤退,現在會不會被困在稜線上,進退維谷。在飯館裡,邊享用著午餐看著外頭的大雨,四個人開始天南地北地聊起來,有人上網把剛剛拍的照片上傳,不一會兒工夫就看到有人開始回覆,事實上,沒幾句是好的!
「實在不了解! 外頭明明是下大雨,一群網友說我們在糜爛ing。」山友說。
只是網友的冷嘲熱諷似乎影響不了我們四人,在飯館裡討論著下一個行程。
九份老街 繼續糜爛行程
金瓜石的雨繼續下著,我們打著傘走到公車站牌旁等公車,目的地「九份老街」。
九份,一座因為採礦而興盛的城市,也因為礦脈枯竭,宣告城市沒落;又因為一部侯導的電影,把人潮帶回了這座城市,只是這回的人潮,卻讓原本的九份居民有了不一樣的感覺。有人認為,侯導的電影把人氣帶回的九份;而有的人,卻認為現在在老街做生意的人,跟九份一點感情也沒有,就純粹為了做生意。這或許是侯導當初開拍此部電影始料未及的事,但是我們今天來到九份老街無心關心何種觀點比較正確,我們要去吃阿柑姨的芋圓,打從大學時代有機會來到九份,一定要去嚐嚐的老味道。
周末的九份老街人潮依舊,不顧兩旁店家是賣甚麼東西,自顧自地往老街後頭走,因為阿柑姨住得比較後面,最後要上了樓梯,就到了!
「三碗熱綜合芋圓。」山友這樣點餐。
「不是有四人嗎? 為何只有三碗。」我問道
「因為有一個人不吃芋圓,他喜歡『林美如』。」山友回答我。
有點難懂! 在阿柑姨的家找到空位,坐下來享用芋圓,味道一點也沒變,跟第一次來時都一樣,只是有三個人在吃芋圓,有一個在「喝啤酒(台語發音,像是『林美如』)」。
返回北市 晴空萬里
酒足飯飽後,該回家了! 搭上基隆客運往台北的車子,車子依舊在九份蜿蜒的山路搖搖晃晃,跟早上來的時候一樣,現在只是方向相反,還有今天也玩累了,搖搖晃晃的公車像是搖籃一樣,大夥都去夢周公了。
只是車子進入台北市市區後,發現台北市竟然一滴雨也沒下,地是乾的。又看著別團山友今天的行程也多半結束,陸續在FB貼出今天的攻頂照,這下子該怎麼解釋我們今天在九份金瓜石的遭遇,下大雨…….(誰會相信!) 屎了!
***********************
金瓜石地區導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