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5.05
自從2012年完成單車環島後,我的小白就靜靜地停在我房間角落,前後輪慢慢的「消風」,只是前陣子參加一場New Balance 21KM的路跑活動,剛好是繞著基隆河兩岸跑了一圈,去年環島前單車練習曲的感覺全都回來了,今天趁著難得的好天氣,把小白扛出來曬曬太陽。
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 台北橋
沿著三和路越過台北橋,續接自行車道,北行。今天的目的地是要繞著基隆河騎一圈,環島回來後很久沒再騎車,再次回到環島前單車練習曲的自行車道,心情變得不太一樣,先前要規定自己騎車的里程數至少要達到一天60KM,時速要15KM…….,雖然在自行車道,總是要低頭看里程表上頭的訊息,是否達到目標。現在少了種種限制,想騎多久就騎多久,慢慢來也沒關係,或許正因換了個心情,反而不自覺地發現台北市的水岸風景,真的很美,而且這種美不像是我多年前曾經造訪的澳洲墨爾本的亞拉河畔,台北市的淡水河畔擁有自己的美。
淡水河的自行車道規劃的健全,行人與自行車道是分開的,雖然名為自行車道,也不時看到有人沿著河道在慢跑,上回的New Balance路跑就是這種感覺。
沿著淡水河左岸自行車道會接上社子島環島自行車道,在路上巧遇一位「獨輪大哥」,騎著獨輪單車,自個往前騎,在經過我身旁時。
「大哥,你好厲害ㄟ,獨輪車ㄟ….。」我說。
「沒啦! 多練習就會了。」大哥回答我說。
是啦! 多練習……. 我看大哥額頭上大顆大顆的汗珠,騎獨輪車應該比我騎單車還累吧!
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
基隆河與淡水河會在社子島附近交會,而交會處剛好有座小公園。在自行車道旁,還在這邊設立了一個涼亭,不少車友選擇在這裡休息稍作停留,今天騎乘的速度不快,天氣也很涼爽,我覺得遠方的雲層好美,停下車來,拿著相機多拍不少張。
過了社子島就會進入基隆河左岸自行車道,只是這邊有一小段的自行車道與馬路是重疊的,這是我要抱怨的地方。離開這一段令人不悅的車道,又會回到自行車道。在從河堤上頭下到河道旁的自行車道,有塊解說牌,重點不是解說牌上頭說明些甚麼,而是在這解說牌的背面被不知名的人士寫的「還我河山…. 」,頓時感覺一股莫名的愛國情操湧上心頭,只是不明白既然畫上了大陸地圖,為何上頭要用簡體字註明是「中華民國」。
下了河床的自行車道,一旁的景觀就多了起來,有壘球場、籃球場,還有「石魚」相當可愛。另外一旁就是基隆河道,今天剛好有支龍舟隊在此練習,看起來還挺生疏的,離端午節大概還有1.5個月,這時候天氣還較為涼爽,愈接近端午節火燙燙的太陽,應該不會放過任何一支龍舟隊。
看到圓山飯店出現在河的對岸,代表我即將進入大佳河濱公園,幾年前台北市舉辦花卉博覽會時,我常由圓山捷運站走到大佳河濱公園,把各大園區走過一遍,現在花博早就落幕了,去年在此做單車練習曲時,大佳河濱公園就已經乏人問津,現在再度經過這裡,更覺得破舊許多,之前為了花博蓋的展場、洗手間所幸拉起封鎖線禁止民眾使用,十足掩耳盜鈴的做法。是否應該在花博落幕後,為這些花了人民納稅錢的設施重新找出路,看著假日大佳河濱公園還是有不少的人潮,有全家出動騎單車或是在公園裡嬉戲,這不就是商機嗎?
麥帥一橋
經過民權大橋下方,自行車道直直往101大樓延伸,當然,基隆河自行車道是沒法通往101大樓的,只不過這段河道剛好位於南北向,正好形成這有趣的畫面。
淡藍色的拱橋是麥帥二橋,黃色的拱橋是麥帥一橋。我打算上麥帥一橋,繞到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只是因為上回的New Balance路跑,是由麥帥一橋繞到基隆河左岸。
基隆河右岸自行車道
下了麥帥一橋,現在是逆行往上回New Balance路跑路線,上回用雙腳跑這次腳上裝上風火輪,速度快多了。逆行回到起跑點,也是終點,想起上次要回到終點前,左腳膝蓋外側痛到讓我多跑幾步,就要停下來按摩一下減緩疼痛感,就這樣硬撐著身體跑完全程,加上那天從起點陪著我跑的毛毛雨,竟然讓我跑出個人跑21KM最佳成績,實在有點神奇。
穿過大直橋,車速加快了起來,因為從09:45 A.M.由台北橋下開始今天的行程,到現在已經是12:35 A.M.,騎了2個多小時,肚子也餓了起來,只是在自行車道上,很難找到有東西吃。正擔心沒事前準備午餐之時,看到前方有幾座貨櫃屋,似乎有簡單的餐點可以墊墊肚子,順便稍作休息。
說不上是甚麼餐點,就是街頭巷尾常見到的大腸包小腸,在河濱自行車道上腳踏車可以任意馳騁,不過壞處就是沒有甚麼吃飯的地方。
吃點東西後,繼續上路。接下去會接往關渡宮,然後上關渡大橋回到淡水河左岸自行車道,就可以回到三重。
關渡宮,這是我出發環島前,閱讀不少車友在網路上的環島遊記,其中不少篇文章都提到第一天都是在關渡宮前誓師出發,然後沿著台15接台61線沿著濱海線環台一周。其實說到吃的東西,關渡宮附近也很多小吃,只是在單車練習曲時,也在這邊吃過東西,感覺東西普普,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
關渡大橋
過了關渡宮後,就會看到鎘紅色的拱形大橋,便是關渡大橋。現在關渡大橋上也有供單車使用的專用道,只是比起平面的自行車道,關渡大橋上的單車專用道就顯得安全多了,至少單車與身旁呼嘯而過的汽車有用鐵欄杆隔開,只是這樣的設計似乎只存在幾條橋樑上,早上出發時的台北橋或是靠南邊的忠孝橋,橋的兩岸都有自行車道,但是橋上卻沒有設計單車專用道讓車友往來左岸及右岸。
淡水河左岸自行車道
下了關渡橋,可以看到一旁有間類似倉庫的咖啡館,這也是我去年出發單車環島的助力之一,「蛙咖啡」的主人「蛙大」,我讀完蛙大的「島內出走」,品嘗過蛙咖啡的……「北台灣荔枝啤酒」,啥! 去蛙咖啡喝啤酒? 因為那天在單車練習時,經過蛙咖啡時本想說喝杯咖啡+三明治當午餐,只是被菜單上的「北台灣荔枝啤酒」給吸引了,記得曾經在2011年的天下雜誌「走一條不同的路」這一期的專題文章中,曾經提過在台北五股工業區,有人用台灣在地水果—荔枝做出與別人不一樣的啤酒,哪時台啤的水果啤酒也還沒上市,就這樣那天的午餐變成「啤酒配三明治」,很符合那一期天下雜誌的主題,吃不同的風格的午餐。
不過,個人認為北台灣荔枝啤酒口感及泡沫的細緻度,比現在台啤的水果啤酒系列來的好喝,當然價位上兩者就有差異,而且因為北台灣的水果啤酒無法量產,因此通路上比台啤少很多。
接回淡水河左岸自行車道,我目的是要回家,不取北行,改往南走。接回二重疏洪道,這是單車練習時,常走的道路。
回到三重住處,看著今天的里程數「61KM」,花了4個小時(含休息及拍照),時速大約15KM,跟我當初單車環島時,預估時速差不多,完成環島一年了,沒想到功力沒退化太多。(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