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2~ 2014.04.22
你我曾經想過,我們不就每天生活在一座島嶼上。台灣島,面積3.6萬平方公里,我們或許因為被人造建築物阻隔而看不到海洋,或許被每天生活的重擔奴役著我們身心,早已忘了我們原本就是在一座島嶼上。「要感受海洋怎麼可以不到海上呢?沒有在海上經歷過風浪的洗禮,如何體悟大海的脈動? 不曾呼吸道海水的氣味,實在難以喚醒大海的記憶。這一切對海洋的認識、認知與認同,都需要親身到海上體感海洋。」廖振順老師在《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這本書,是這樣形容的。
台灣,四面環海,還擁有七個離島「台澎金馬、小蘭綠龜」;繼2012年單車環島後,我開始計畫我的離島旅行。而綠島,在我2012年的環島旅行中,已經被我排入旅程中,而蘭嶼、小琉球早在大學時期也已經造訪過,剩下未曾踏上的土地,就只剩澎湖、金門、馬祖最吸引我;然而,事情在2013年10月有了重大的轉折。
離島風情
2013年10月,一天中午,我在當時服務公司附近的畫廊,看個人的畫展,主題名為「離島風情」,那天中午約莫下午1點,畫廊裡沒有太多的人,除了畫廊裡櫃台小姐,是我每次來看畫展,一定我為我倒杯茶的小姑娘。靜靜的畫廊裡,我獨自一人欣賞牆上每一幅畫作,畫裡所呈現的風景是我前所未見的景致。
「這是『我』在芹壁村寫生畫下來的.....」身旁一位先生對我說。
我一開始不明瞭他所說的話,慢慢地我才意會過來,原來他就是這次畫展的畫家—卓世揚老師。
「我在這裡快住了一個月,這裡好美。而這幅畫的景,就是在我住的門口,原本沒注意到這個景,有一天傍晚,我看到夕陽,我趕緊回房間去拿出畫布及顏料,開始畫,畫到天黑我才完成這幅畫,因為已經天黑了,所以畫看起來變的有點暗,其實.......。」卓老師一股腦子對我描述他當時的狀況。
「現在這地方還在嗎?」我終於開口問問題了。
「當然還在,這些地方都是在『馬祖』。.......」卓老師說。
「馬祖」,一個很熟悉的地名,感覺很遙遠。我回到辦公室,立刻上網Google用關鍵字搜尋,一堆照片列了出來,真的!這地方還真的存在,心裡盤算著,該是早點去看看~~
先去馬祖,再去......
在苦苓大哥的部落格,有著這篇文章《去馬祖,再去希臘》,提到馬祖有三個地方很「希臘」:東引燈塔、北竿芹壁村及南竿的日光海岸。
慶幸苦苓大哥不是說,先去希臘再去馬祖,因為我真的沒錢去希臘......,但是去馬祖,就一定沒問題的!
「就先去馬祖,再去......」,就這樣說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