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勝天路/ 勝天公園

把背包留在夫人咖啡民宿,我換成小背包,開始我在南竿的旅行。沿著四維路走到馬港,這條道路也是南竿有名的「落日步道」,可惜我在南竿的兩個傍晚,雲層實在太厚,沒能有機會捕捉到如馬祖卡蹓地圖上那種「迷死人的金光」。

 

IMG_4664-  

IMG_4666-  

IMG_4668-   

 

經過馬港,我並不想停留,因為我只有在南竿預計停留兩天,今天是第一天,想多趕的行程,而明天除了買點馬祖的紀念品外,就把時間留給馬港。

 

IMG_4674-  

 

我由中正國小旁的勝天路,往津沙村前進。其實搭公車也可以到津沙村,不過公車是走中央大道,既然決定要步行前往,當然選擇公車不會走的路線,走「勝天路」。

 

IMG_4687-  

IMG_4686-  

 

勝天路是沿著南竿西南側的濱海線修築,是軍方「戰備車轍道」,通往儲水澳水庫前,會看到一面牆上寫著「人定勝天」四個大字,終於了解這條路名的由來。

 

IMG_4691-  

IMG_4692-  

IMG_4698-  

 

走過水庫壩頂,映入眼前的一座日式庭園風的涼亭,水庫旁的樹木讓我想起了兩年前跟著同仁去日本九州旅行,這裡真的很有日本風。

 

IMG_4699-  

IMG_4700-  

IMG_4707-  

 

勝天公園之前世今生

勝天公園位於雲台山西向側坡,緊鄰儲水澳水庫,面積十餘公頃,是馬祖地區海濱公園的代表。園內勝天亭於民國79年由駐軍所建,主要參考台北外雙溪至善園的建築形式,採仿宋庭園風格造景;採原木構架,灰陶瓦為頂,融入山海景致,呈現古樸優雅之美。後因木構架受蟲蝕有所傾頹,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於民國93年採原貌修復,賦予新生命。

(資料來源 摘自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勝天公園解說牌)

 

IMG_4704-   

IMG_4713-  

IMG_4711-  

 

津沙村

沿著勝天路,可以接往津沙村。津沙村,有如北竿的芹壁村,當年興盛時期家家戶戶燈火燦爛,各行各業群聚於津沙村,有酒家、菸館、特種行業與茶樓,現在的津沙村人口稀稀落落,只有幾名攝影愛好者,會來這裡取景。

 

IMG_4715-  

IMG_4723-    

IMG_4730-  

IMG_4732-  

IMG_4744-  

IMG_4742  IMG_4754-  

 

在津沙海灘的旁邊,有處寫著「鐵血」的碉堡,要進入碉堡,還要低著頭,縮著身子才能進入,附近沒有解說牌說明用途,只是碉堡內像是用水泥修建成的密閉空間,很難聯想當初軍方做這個碉堡的目的。

 

IMG_4750-  

 

津沙古稱「金沙」,就是因為海灘上細沙,細緻潔白,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金碧輝煌,因而得名。抵達津沙村時,已經是下午3:30,天邊的雲層濃到透不出光,想要看到金光搶搶滾的沙灘,應該不太可能。

 

IMG_4758-  

  

在津沙村天后宮前有條步道可以通往仁愛村,那邊有處我來南竿一定要去看的地方--北海坑道。

 

IMG_4789-  

 

津沙村之前世今生

津沙村偏居南竿西南角,沙灘閃閃發亮,古稱「金沙」。位居戰略要地的津沙在砲火中首當其衝,又因漁源枯竭,村民大量外移,卻意外保存了這個百年聚落。(資料來源 摘自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 《背上包 卡蹓去》)

 

IMG_4768-  

IMG_4772-  IMG_4770-    

 

近年津沙村經過社區發展協會多年努力與政府支持下,將原本已經荒蕪頹廢的古厝一一加以修復,整修過後的巷弄搭配復古的民宿,顯得詩情古意。(資料摘錄自《馬祖旅遊 現在就走》,陳寶明 著,pp96)

 

IMG_4774-  

IMG_4781-  

 

 

仁愛村

沿著「津仁步道」,首先會看到55據點,一處還在整修中的軍事據點。在接近仁愛村前,還會有處「鐵堡」,這一帶的海岸線早期是由兩棲蛙人部隊所駐所,因為仁愛村舊稱「鐵板」,就取名為「鐵堡」,也有「鐵血剽悍,海上堡壘」之稱。而現在兩棲蛙人部隊,已經不駐守鐵堡,而是改駐守在仁愛村山坡邊的營區中。

 

IMG_4795-  

IMG_4800-  

IMG_4801-  

IMG_4802-  

IMG_4815-   

IMG_4818-  

 

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讓我在仁愛村閒逛,因為抵達仁愛村時,已經是下午4:30,如果沒有意外,北海坑道應該會在下午五點就會關閉,那我明天又要再跑一趟仁愛村。我趕緊穿過仁愛村新舊夾雜的巷弄,往北海坑道出發。

 

仁愛村之前世今生

仁愛村,舊名「鐵板」,因澳口海水退潮時,可以看見一塊形狀黑色堅硬的沉積岩,平躺於沙灘上,故稱之為「鐵板」。(資料摘錄自《馬祖旅遊 現在就走》,陳寶明 著,pp90)

 

IMG_4833-  

IMG_4839-  

IMG_4840-  

IMG_4843-   

 

IMG_4844-

 

IMG_4856-

 

IMG_4857-  

 

 

仁愛村,往昔漁業鼎盛,聚居多達千餘人,號稱「不夜城」。「鐵板天后宮」歷史悠久,散發濃濃的閩東建築元素,而且供奉的是馬祖唯一的泥塑媽祖像,重點是面容清秀雅致,符合傳說中媽祖得道升天的年輕形象,放眼全台也極罕見。(資料來源 摘自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 《背上包 卡蹓去》)

 

IMG_4912-  

 

北海坑道

在仁愛國小的對面,就是「北海遊憩區」。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逼近,我二話不說,趕緊往北海坑道衝,在4:50進入坑道入口,入口有位大哥看了我一眼。

 

IMG_4860-  

IMG_4862-  

IMG_4888-  

 

「只剩下10分鐘,就要關門囉! 你要動作快一點喔! 」大哥提醒我。

「我會走路很快的,一定在關門前出來。」我說。

說完,快步進入坑道,南竿的北海坑道是馬祖三條北海坑道最壯觀的一條,因為東引的北海坑道坍方,已經無法進入,南竿這一條一定要來看看的,現在的南竿北海坑道裡頭還可以泛舟,相當特別,而剛剛對我說話的大哥,就是泛舟的管理員。我大概花了五分鐘,在坑道裡拍了些照片,就趕緊走出坑道。

「大哥,我出來了!」 我說。

「你有看到還有其他人在坑道裡嗎? 大」哥說。

「我沒看到有其他人了! 」我說。

 

IMG_4868-

 

IMG_4869-

 

IMG_4871-

 

IMG_4872-

 

IMG_4885-  

 

 

走出坑道,外頭的牆題了幾個大字:「海中懸日月 洞裡擁乾坤」;牆的另一面寫著:「鬼斧神工 蓋世之作。」把這坑道描寫的淋漓盡致。

 

IMG_4886-

 

IMG_4887-  

 

 

北海坑道之前世今生

1968年,馬防部司令官雷開瑄中將因應當時戰備需要,實施「藏兵於九地之下」的戰略指導,當時除了東莒島與西莒島之外,在南竿、北竿與東引等島挖掘可以停泊小快艇的臨海坑道,以確保戰力持久,稱為「北海計畫」;由於當年駐軍缺乏機械化與自動化挖掘裝備,因此,所有挖掘工程都是靠駐軍的人力、空壓機鑽孔、黃色炸藥、圓鍬與十字鎬,鑽透堅硬的花崗岩層,駐軍投入三個步兵營、一個工兵營及一個傾卸車連,每天分三組,日以繼夜,歷時兩年多才完工。

 

IMG_4874-  

 

北海坑道內部挖成井字型,坑道高度為18公尺,寬約12公尺,坑道內水道全長640公尺,人行步道全長約723公尺,遊客走完全程約需花費20~ 30分鐘,但逢漲潮人行步道會被海水淹沒,無法通行;退潮時進入坑道也要特別小心謹慎,注意腳底路滑。

 

用「鬼斧神工」似乎還不足以形容它的偉大,但北海坑道最終卻是一個失敗的軍事工程,只因當年施工單位未能事前對坑道出口的海潮水流做詳盡評估,導致完工後小快艇無法依預想的狀況進入坑道。

 

IMG_4893-  

 

(資料摘錄自《馬祖旅遊 現在就走》,陳寶明 著,pp94)

 

 

大漢據點

在北海坑道的另外一側,還有個「大漢據點」,也是堪稱「鬼斧神工之作」。原本以為大漢據點只是一個濱海的碉堡,裡頭應該只是幾個朝外的機槍口,順道看看就好。沒想到走到解說牌前,被上頭的描述給嚇了一跳,這個據點總共有3層,目前所處的位置是最上層,意思是說,我的腳下還有B1 & B2,「那真的要好好看一下了! 」我心想。

 

IMG_4895-  

 

原本大漢據點的開放時間是到下午5點,但是時間早就過了下午5點,門沒鎖,我索性就大膽走進據點內部,發現牆上多了一張紙,上頭寫著.....因應旅遊旺季,大漢據點開放時間延長至17:30.....」,我放心地可以在大漢據點裡看看,不用擔心被關在裡面。

 

據點內部像是坑道般,四周都是裸露的花崗岩,有些坑道旁還放著備用砲管,幾個朝外防禦孔道就是機槍陣地。走到樓梯口,準備下到B1,地下一根沉甸甸的砲管就從水泥架上滾下來,不知道砲管已經躺在地上多久了,看的通往B1的樓梯燈光忽隱忽滅,通道狹小,完全是恐怖片的場景,「我想還是走到這裡就好,時間也差不多了,真的被關在裡頭,可真的很不妙。」我心想。

 

IMG_4897-

 

IMG_4900-

 

IMG_4905-  

 

 

 

大漢據點之前世今生

大漢據點,位於鐵板官帽山東側延伸突出的花崗石巨岩,屏障在北海坑道海域航道正前方,可以隱密北海坑道的安全。1975年由陸軍登步部隊不分晝夜施工,1976年竣工,工程配合花崗巨岩的高度與地質,鑿有上下三層互通的坑道,最上層為連部、中間層設有生活空見級預備機槍陣地、最下層設有490高砲陣地。坑道寬約1.5公尺,高2公尺,主坑道長約150公尺,支坑道長約80公尺,總長230公尺,是南竿島南端最突出的重要軍事據點。

 

IMG_4902-  

 

在據點最底層的臨海出口處,還擺置一座廢棄的90平射火砲,是觀光客拍照留影的主角。坑道出口有一條往上坡爬行的陡峭石階與狹窄彎路,可以連接官帽山的生態公園。

 

(資料摘錄自《馬祖旅遊 現在就走》,陳寶明 著,pp95)

 

 

梅石村/ 鵲橋

離開鐵板,時間已經過了下午05:30,不過天色還沒暗,南竿的公車最後一班公車大概是下午05:50就會開出,如果搭公車回去馬港,現在就應該去公車站亭等公車,但是回到馬港可能只要15分鐘,那今天也太早收工了。考慮了一下,還是想多跑一個景點,在鐵板的隔壁村,有個我很好奇的地方—鵲橋。

 

我一路由鐵板往梅石村前進,經過一處公車亭時,剛好公車來了,是跟我同一個方向,我猶豫一下要不要上車,後來想想只有1~ 2站,似乎沒有必要搭公車,步行就可以到梅石村,公車司機開了車門,我搖搖手示意不用搭車。公車前腳開走,有人騎機車追上我。

 

年輕人,你要去哪裡? 為什麼不上公車。騎機車的大哥問我。

我仔細看了一下,安全帽下的大哥就是剛剛在北海坑道裡,負責關門的那位大哥。

我想說,我只是要去梅石,應該只有1~ 2站,不會很遠,不用搭車啦! 我說。

這樣喔! 梅石就在下面,.....大哥提醒我說。

 

南竿,是我的馬祖行的最後一站,前幾個島,多半的時間也都是我一個人獨自走在馬祖的馬路上,在旅程的最後幾天,我似乎很習慣,曲折的馬路,路邊的花香,是我步行時最好伴侶。

 

IMG_4913-

 

IMG_4916-

 

IMG_4918-

 

IMG_4919-  

 

一路走到連江縣公共車船管理處門口,公車收班後,陸續開回車船管理處裡,「要等公車,就在門口等,一定會等到公車,不過公車都是只進不出的! 我心想。

 

IMG_4922-  

 

IMG_4923-  

 

我拿出地圖確定,右轉彎就是我今天最後一景點梅石村,一路下坡接上石階,盡頭就是卡蹓地圖上的鵲橋「走過鵲橋,就是831」卡蹓地圖上只提到這句話。

 

831」,就是早期軍中樂園,後來改名為軍中特約茶室,早期在外島地區很多地方都有,不過,我在馬祖這幾天,這軍中樂園的資料已經都見不著了,只有在南竿的梅石村是唯一還有標示出來,不過,我走過鵲橋,並沒有發現831,是發現所有殘存的建築物都被「樹」吃掉了,到底哪一棟是831,實在看不出來。

 

IMG_4928-

 

IMG_4933-

 

IMG_4932-  

 

 

走過梅石街上,一個沒落的村落,只留下一隻名叫「大個子」的黃狗,對著我吠。或許風管處刻意不再提起831這項軍伎的制度,讓時間潮流淹沒這段過往的歷史;就如同北海計畫中,原本國軍試圖開鑿堅硬的花崗岩層,讓小艇可以直接開進軍事據點中做運補,無奈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堅稱「人定勝天」,卻沒料想到老天爺的潮汐卻沒估算進去,造成坑道完成了,小艇卻開不進坑道,坑道真正用處卻是用於「觀光」上頭。身為晚輩的我,以事後的眼光去評論當初的決策,似乎都有點自不量力,認為人的力量可以戰勝大自然,台灣發生過921地震,日本311海嘯,看著數十年前的馬祖前線,每項軍事工事都留下當年主事者的官階及姓名,用相機記錄下他的作為,讓後人繼續評論。

 

 IMG_4934-  

IMG_4935-   

IMG_4936-  

 

堅持要去梅石村找鵲橋,讓我錯過了最後一班公車。在夜色悄悄來臨時,我踩著月光慢慢由清水村走回夫人村。

 

 IMG_4958-  

 IMG_4960-  

 IMG_4962-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