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8,大年初三
去岡山不用搭飛機
今天大年初三,中國人習慣在這一天外出走春。不過這幾年的慘痛經驗下來,千萬別把中國人的習慣當作行程安排的參考,否則塞車、塞人就會是這一天的夢魘。
不過,我安排了去岡山走走,非但不用搭飛機也不怕路上塞車塞到怕。因為我去的是高雄岡山不是日本岡山,而高雄岡山就在我住的附近,騎摩特車過去就行了。而高雄岡山還有個很有趣的舊名,「阿公店」。在早期,我們都會以「阿公店」來形容上了年紀的人會去的有小姐陪侍的茶室,而且茶室裡的小姐也多半是上了年紀的阿嬷級服務生。
另外,提到阿公店這個岡山的舊稱,還要幫阿公店水庫正名一下,阿公店水庫正確的行政區域是在高雄燕巢區及田寮區交界,因為是阿公店溪的上游,所以稱為阿公店水庫,而行政區根本不在岡山區,兩地還有點距離,千萬別把馮京當馬涼了。
岡山神社遺址
我沿著台19甲省道就可以抵達今天第一個景點:岡山公園。
高雄岡山雖然離我住的地方很近,也不用第一站就來公園。其實不是這樣,岡山公園在日治時期就是岡山神社的所在地,看到現在一座鮮紅色的大鳥居矗立在公園裡,就知道…….那是最近重建的,絕對不是原汁原味的鳥居。
而當年的神社本殿呢? 就是現在岡山壽天宮的所在地,原本是供奉日本神明的地方,隨著政權的轉換,轉型正義成了壽天宮,現在主祀媽祖。
現在的壽天宮是岡山當地知名的大廟。
岡山醫院
在岡山公園旁邊,有座別具特色的建築物。早期我經過此地時一直把這座建築物當作汽車旅館看待,直到上個月我準備到新公司報到前,需要繳交勞工健檢報告時,我才知道這棟不是汽車旅館而是岡山醫院(委託秀傳醫院經營)。
不過,我還是忍不住要抱怨一下。進出岡山醫院兩次,一次是體健當天,一次是拿健檢報告,兩次都是走進醫院後,就錯綜複雜的路線指標搞到暈頭轉向,看樣子是醫院的磁場跟我很不對盤。
岡山武德殿遺址
既然岡山有神社,在Google map上還有標示出武德殿。不過,不出我所料,武德殿早就被夷平了,我拿著手機試圖用衛星地位,想要知道當初的武德殿的真正位置到底是地政事務所還是岡山警察分局。
岡山水道頭
在找尋武德殿確切位置的同時,我發現另一個熟悉的建築物,岡山水道頭。
記得嗎! 幾個月前我在嘉義朴子市,也有一座水道頭(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2. 嘉義朴子市: 竹籬笆外的春天)。只是岡山的水道頭並沒有漆上Tiffany藍。不過據友人說,小時候來岡山公車總站搭車時,那時水道頭都是自來水廠的Tiffany藍,隨著時間變遷,水道頭不再使用,連Tiffany藍都掉漆了。
岡山水道頭冷知識
岡山水道頭是岡山水塔的舊稱。岡山水塔是臺灣日治時期於1925年設置的岡山上水道系統在1937年11月20日至隔年4月20日之間擴建的設施之一,是在擴大供水範圍後做為加壓配水之用。
二次大戰後,為了配合岡山鎮的人口增長,臺灣省公共工程局分別在1957年與1962年進行岡山淨水廠第一、二期擴建工程,其中在第一期過程中將慢濾池改為快濾池,並興建抽水機室取代水塔加壓功能,於是岡山水塔改作為快濾池的高加反沖砂系統。然而後來由於阿公店水庫的淤積以及阿公店溪上游養豬戶的增加導致供水不足與水的濁度提升,雖然在1990年試圖以生物處理設備解決汙染問題,但此一設備在1991年啟用的第二年便因為細菌被泥巴封住弄死而廢掉,岡山淨水廠更於1992年5月25日宣告永久停用,內部設施遭到拆除或改建,而岡山水塔也從此閒置至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8/03/30)
高雄客運岡山總站
友人提到的岡山公車總站,就位於水道頭的對面,不過斑駁的外牆沒仔細看還以為是廢棄的民宅,當年進出公車總站的出入口已經被鐵皮堵死。
我墊著腳尖,高舉著相機,希望以影像紀錄下公車總站最後的身影。
我未曾在岡山公車總站搭過車,不過小時搭車的月台就如眼前所見這般。台南市區的公車總站早就消失在地球表面,幾年前前往台南梅嶺賞梅時,還曾經在玉井的公車總站看到同樣的設施,不過現在玉井的公車總站已經煥然一新,而我再度前往梅嶺也無意在玉井市區停留。
很高興我在網路上搜尋「高雄客運岡山總站」時,發現有位「nice拔拔」幾年前曾經造訪此地,當時鐵皮圍欄還未設置,nice拔拔留下不少珍貴的照片。另外nice拔拔在部落格上頭留下了「於2018年3月28日拆除」的結語,也幫岡山公車總站走入了歷史定下了最後一天。
曾經想過……..資產活化未必拆除重建的方式,畢竟老建築的價值是在於陪人們走過的每段歲月,或許當年的任務結束後,把建物繼續保存下來,出租給民眾經營咖啡館,哪天我們可以坐在當年等車的長椅上想著:當時那位讓我心動的女孩,最後究竟情歸何處?
找尋到另一種回憶當年的方式。
岡山文賢市場
要找當地美食就要前往當地的菜市場。在岡山的美食不只羊肉料理,當天做完體檢我就是前往岡山路與維新路交叉口的菜市場。
今天大年初三的菜市場,人潮就沒有上回那次多,可能是上回是在接近過年時,婆婆媽媽除了平日買菜外,還順道採買年貨。
上次在文賢市場裡,我發現了一家隱身在中藥行裡的鴨肉羹。第一次來時,我還在店門口猶豫了一下,究竟我走進的是一家中藥店還是一家鴨肉店,不過上次嚐過店家的鴨肉羹麵,讓我這次還是選擇這家店。
選擇與上回一樣的位置,不過老闆告訴我,今天的鴨肉羹賣完了! 這真的是晴天霹靂。我只好退而求其次,點了鴨肉米粉及上回沒點的當歸米血。
可惜店家的鴨肉米粉沒上回點的鴨肉羹,讓我留下深刻印象;不過我這回點的當歸米血,填補了這不足的部分。街邊小吃常見的米血切盤,都是用醬油膏來提味,而店家的米血,是在當歸湯裡吸飽了湯汁,每一口咬下當歸的香氣瀰漫整個口腔。原本是陪襯的小菜,竟可以主客易位,我今天的主菜是當歸米血,鴨肉米粉是為了填飽肚子用的。
今天我在店裡用餐時,還發生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雖然今天是大年初三,菜市場的人潮並不多,但是卻有位駕駛人把汽車開進了狹小的菜市場的道路,不清楚是否又是最短路徑導航惹的貨,還是駕駛人刻意選擇菜市場來練練駕駛技術,不過駕駛人的駕駛技術實在有待加強,整台車卡在道路上前後進退兩難,不僅人過不去,車也無法通行。所幸鴨肉店的年輕老闆,實在看不下去了,放下鍋鏟,要求駕駛人讓座,把車輛駛離菜市場…….. 在一旁的婆婆媽媽還拍手叫好,可惜我就沒衝出去看看駕駛人臉上表情。
軍機展示場
由岡山返回住所,我還有一個地方要去走走。
高雄岡山是空軍官校的所在地,而我不是要去空軍官校走走,而是去空軍官校旁邊,有個軍機展示場停放著不少功臣身退的各式飛機實體,其中有架運輸機機首畫了個牛頭符號,再看看整架運輸機還真的跟牛頭還有幾分相像。
另外,一架C-118運輸機,上頭漆了「中美」兩字,令人聯想起「蔣中正」與「宋美齡」,不過現場的解說牌卻一個字都沒提到,這架運輸機到底有沒有跟這兩位有沒有關係,就當歷史文物看待吧!
空軍軍史館
看完真的飛機,別就這樣離開岡山,軍機展示場對面還有空軍軍史館。裡頭擺放我國空軍成軍以來的歷史資料及文物,從筧橋英烈、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生平介紹,相當值得進去參觀。不過大年初三這一天,軍史館並沒有開放。
航空教育展示館
我一直把空軍官校旁的「軍機展示場」當作「航空教育展示館」,直到我去跑完阿公店全國馬拉松(詳 Eddie的路跑人生52.阿公店盃全國馬拉松:看海 吹風 巡魚塭),才知道我把馮京當馬涼,真正的航空教育展示館也是在岡山,但是是在致遠路上頭,離阿公店溪比較近,而真正的中美號真的就停放在展示館裡頭。
目前航空教育展示館及軍機展示場自2016年12月15日委商經營 ,而軍史館於2017年12月1日委商經營,每週一休館。 換句話說,現在進入這三個展區都是需要付費的。
岡山滯洪池
2020.05.30
就在寶米路與國軒路交叉路口,鄰近欣欣市場,就是岡山滯洪池。多年前,曾經與跑友一起在此練跑,當時天氣炎熱不說,連種植在滯洪池步道旁的樹連自己遮蔭都不足了,因此我就來過這麼一回。
2020年年初新冠病毒影響,讓原本都是去高雄大學練跑的我,必須要轉移陣地到其他地方,所以我又回到岡山滯洪池。這一回,滯洪池樹蔭變多了,早晨一起運動的朋友也讓這一刻變得更熱鬧。我找了一天,南臺灣正好下了一個禮拜的雨,把滯洪池的水池都餵得飽飽的,這樣邊跑還可以欣賞到湖光山色的風景,
高雄岡山冷知識
岡山區最早的漢語地名有「竿蓁林」與「阿公店」。一說此地原是船仔草(竿蓁仔)叢生之地;原枯此地的平埔族稱為「Agongtoan」,意為「很多船仔草」,船仔草即竿蓁仔,然後說閩南語的漢人移民以近似的閩南語發音音譯為「阿公店」(a-kong-tiàm)。另有一說是,平埔族「阿加」社,音轉為「阿公」(a-kong),後人又加上「店」字作為地名。第三說則為,古時一名台南老翁「蔡文舉」,綽號「蔡阿公」,在此地開設雜貨店,並提供免費茶水給過路商旅遊客飲用,故人稱為「阿公店」(文人雅稱為「翁店」、「翁舍」)。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台灣總督府以附近阿蓮有大小崗山為地標,改地名為「岡山」,在此設置「岡山庄」,為高雄州岡山郡役所駐地,後因發展迅速,改為岡山街。在太平洋戰爭期間,由於日本在此設立空軍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軍為了癱瘓日軍戰力,至少空襲台灣25回,當時為日軍南進重要空軍基地的岡山(日本海軍第六十一航空場),曾於1944年10月14日遭受盟軍毀滅性轟炸,美軍出動130架次B-29轟炸機在岡山上空,投擲650噸炸藥大轟炸,造成日軍和岡山人死傷。
戰後改設高雄縣岡山鎮,仍為台灣重要的空軍基地,空軍官校也設在此地,並建有許多的空軍眷村。由導演曹瑞原改編自白先勇同名短篇經典小說作品公視戲劇《一把青》中的二層軍眷取景地為岡山醒村。
2010年12月25日高雄縣市合併,改為高雄市岡山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18/03/30)
岡山籃籗會
2019.04.27
岡山離我住的地方很近,結果要把岡山做個紀錄,竟然讓我分了數次才把要記錄下的景點收齊( 會不會還會有遺珠,我相信......有的!)。
岡山有個很有趣的市集活動,一年只有3次,每次只持續1天半,稱為「籃籗會」。這一天我挑了媽祖生日這一次的市集,驅車前往岡山工農旁的河華路及跨越阿公店溪的巨輪路,市集會延伸到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巨輪校區門口。
若由台1線省道這頭走進籃籗會,會發現這綿延兩公里的攤位跟夜市沒啥差別,唯獨我去的時候是白天罷了;
而之所以稱作「籃籗會」,當然是跟台灣早期農業社會裡常用的「籃籗」有關,在傳統區裡還可以找到販賣籮筐、農具、藤椅、竹器的攤位,可惜的是,人潮明顯少了許多。
但是有一攤我非得要介紹一下,因為在出門前,我當然上網做過功課,這店家是乎每年都會出席,在先前部落客的文章也有提過,這家是賣「藤條」的。這一天,我路過這個攤位時,剛好有個爸爸走進了攤位,挑了一根藤條。
「回去可以拿來打小孩。」爸爸一手拿著藤條還試試合不合手,一手掏錢給老闆。
「我這裡寫的功能,沒包含這一項喔! 打小孩是你自己加的。」老闆笑著回答這位爸爸。
此刻,剛好聽到這段對話的路人都笑了!
在市集靠近空軍航空技術學院巨輪校區是花卉區,幾乎跟台北建國花市沒兩樣,要買果樹小苗,或是買盆盛開中的蘭花,甚至擺放辦公室電腦螢幕旁的仙人掌都有不少選擇。而我前後走了一回,到底買了甚麼.......,說真的! 我是來看熱鬧的,相機拍好拍滿就回家了。
籃籗會冷知識
傳統趕集活動的延伸。河洛人稱類似趕集的活動為:市仔,牛墟或籮仔筐會,牛墟或籮仔筐會是因為趕集所販賣的物品多為牛隻或竹製竹籮、竹筐為主,台灣籃籗會現只剩岡山地區才有。
趕集,是古老社會裡的一種商業貿易行為,也是鄉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趕集,在岡山叫「籃籗會」,乃緣於它當時交易是以竹類竹藝品為主,例如:竹椅、竹梯、竹籠、竹籃、竹筐、扁擔、竹畚箕等農家用具;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名銜雖沒變,但買賣的內容卻有了許多的變化。
今日籃籗會已是百貨雜陳、五花八門,類似隨處可見的「夜市仔」,其原有的特色已幾近消失。不過,若稍微留意,仍可發現少數舊式產品的攤位,如:竹器品、牛犁、漁網及山草藥等,雖然顧客少,交易量不多,可是每次趕集之日,卻仍參與盛會。
岡山的籃籗會至今已逾二百餘年,是具有濃厚鄉土色彩的民俗市集活動,每年固定三次,都有特殊的紀念意義,分別在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八月十四日(中秋節前夕),以及九月十五日(義民爺生日)。
(資料來源:高雄市岡山區公所全球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