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6
每年的元月份,我都會前往台南楠西區梅嶺(詳 Let's go hiking 24. 台南梅嶺 梅峰古道-伍龍步道 & 76. 台南梅嶺梅龍步道:漫步梅花香)或白河區的大凍山賞梅(詳 Let's go hiking 78. 台南白河大凍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一回,我在王浩一老師的書裡得知,賞梅不用開車大老遠到楠西區或白河區,也不用登高健行,在台南市中西區就看的到。我特地找了一天,前往王浩一老師所稱台南市區三處古蹟庭院裡,看看梅花開了沒?
延平郡王祠/ 太妃祠
我首先來到延平郡王祠太妃祠前,有三株梅樹,為1875年(光緒元年)時,奉旨來台督辦海防業務的沈葆楨由台灣府署移植過來的,而梅樹母株原本由鄭經為紀念父親鄭成功種於洲仔尾而後輾轉移植於台灣府署後方鴻指園。
梅花是愈冷愈開花,先前幾回來到延平郡王祠,特別注意了這三株梅樹,都沒看到有開花的跡象,一月底正是南臺灣最冷的時節,若這時候梅樹沒開花,可能今年就沒機會了。突然我看到地上有一點一點的白色斑點,抬頭仔細在枝頭上尋找,還真的看到小小的白色花瓣,梅樹上真的有梅花綻開,雖然數量與質量上都遠不及台南梅嶺的梅樹,但是知道平地種植的梅樹開花,也讓我很興奮。
然而,根據王浩一老師所著另一本大作《漫遊府城》提到,現今太妃祠前的梅樹是十多年前老梅死後補種的。原本古梅植於正殿右後方花壇在1958年枯死,1961年再度移植於左邊花壇,又在1966年枯死。(資料來源,王浩一,《漫遊府城》,心靈工坊,pp104)
府城隍廟/ 後方空地
接著,我來到青年路上的府城隍廟。近來變種新冠病毒襲擊台灣,鄰近的高雄傳出不少確診案例,連帶著進入各場所的管制變嚴格了,連府城隍廟的廟門都關上,只留下左邊的側門,單門進出,入門掃QR code再進正殿跟城隍爺報備,這樣城隍爺就會在雲端收到訊息。
府城隍廟的梅樹是種在廟後方空地上,為2006年所闢建,名為梅園,也是三處最年輕的梅樹,但是也是梅花花瓣最大的一處 。
祀典武廟/六和堂
最後一處的梅樹就位於祀典武廟。就位於六合堂前方的一株古梅樹,傳說時明寧靖王所種下,是三處梅樹年歲最長著,不過我似乎來晚了,梅花開過了,枝頭上枯黃的花瓣,讓我留下小小的遺憾,明年請早~
在王浩一老師所著《漫遊府城》一書提到,今日的梅樹樹齡大約150歲,是昔日府城老仕紳所贈的老樹。(資料來源,王浩一,《漫遊府城》,心靈工坊,pp83)換句話說,台南這三處的古梅都早已不是明鄭時期栽種至今的梅樹。
今天在六和堂前掛起了數個燈籠,前方龜池也是,農曆春節快到了,我的臺南小旅行是路程最近也是走的最勤的一趟旅程,同樣也是收穫最多的旅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