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上一集 47-02台南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我沿著古城垣走了一圈,沒想到走著走著天都黑了,以至於台灣府在1835(清道光15)以後所增建的東、西兩側的外城區,必需另找時間完成。

 

一心想要做的事,沒完成,心裡總留著疙瘩,趁早走完才是。

 

大東門外街

回到大東門城旁,上回也是從大東門開走,今天也選擇從東外城區開始,根據王浩一老師所著在廟口說書,東外城是築了單層的木柵城垣外加一層刺竹。不如府城的牆垣有磚造結構,因此預料沒留下太多的遺跡,連網路上都搜尋不著東外城區的資料,更不用說在東區度過大半求學生涯的我,若不是看了王浩一老師的書,才知道清領時期的大東門外還有城外城,而且直到現在跟台南很有關係。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永康門@推測位於現今勝利國小北側

我沿著勝利路往北走,就在勝利國小北側,懷恩街與勝利街口,現在是一家早餐店,近兩百年前是「永康門」的所在地。現在台南永康區的地名就是取自永康門。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艮方砲台@推測位於長榮中學內

接著我穿過懷恩街,沿著勝利國小的圍牆邊種植了一排羊蹄甲,現在正盛開的桃紅色的花,求學時我也常走這一條溝通勝利路與長榮路的街道,似乎在接近上學期期末考時就會看到羊蹄甲開花。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東外城區當年設立的兩座砲台,其中「艮方砲台」就是朝東北方的砲台,以八卦的方位命名。據推測艮方砲台就位於現今長榮中學內。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長榮中學,建校於1885(清光緒11),由英國基督長老教會在台所創辦的第一所中學,當時稱作為「長老教中學校」,迄今已有百年歷史的中學。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東郭門@推測位於東寧路與林森路口

我穿越長榮路二段170巷的巷弄來到林森路。長榮中學正門口附近的林森路,也是台南市區知名麵食店的聚集地,當初在成大念書時,也會專程來到這一帶吃北方口味的水餃、刀削麵,絕對是物超所值的美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東外城區的第二道城門,「東郭門」,據推測就位於東寧路與林森路口,現今東寧運動公園處。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巽方砲台@林森路三角公園:既神奇又神秘的砲台

抵達東寧運動公園後,改變行進方向,由北往南走。林森路,堪稱台南市區一條怪路,在成大校區為南北向,到了東寧路口來個大轉彎,繼續往南過了東門路後,變成東北斜向西南,直到同為南北向的大同路(1)相交為止。

 

接著,我就要去拜訪東外城區唯一現存的砲台,這是我在2021年才發現的事。台南安平自明鄭時期就是台灣主要的貿易港,因應戰事設置的砲台、碉堡首選在安平也很合理,但是在現今台南市東區竟然也有一座砲台,超神奇的;而且這座砲台被一座禪寺承租中。 沒看錯,有間佛寺承租清朝年間的砲台,超神秘的。

 

巽方,在八卦中位處東南方。巽方砲台,位於林森路三角公園附近,對面就是大東夜市。在住宅群裡找尋黃色屋瓦頂的禪寺是很容易的事,走進禪修寺大門,在左手邊可以發現一座高約一層樓類似水泥建築的立方體。繞道立方體的正面,上頭幾處留有白色字體的標語都是早先禪寺所留下,而在立方體正中央門口偏上方有塊石碑,刻有「巽方靖鎮」這才是清道光年間所留。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巽方砲台,以珊瑚礁為建材砌成,黏以三合土,的確是清領時期府城牆的工法。砲台內部為拱門型設計,對外有三個「銃孔」,現今都被磚頭封死,繞到光華路這一端還可以看得出當初留下銃孔的樣貌。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砲台頂部為紅磚鋪成的平台,原本作為望樓使用,現在設有洗石子製的桌椅一套。

 

仁和門@推測位於光華街與府連路口

東外城區的最後一座城門,就在大東門附近,沿著光華街往西直行,清道光年間的木柵城垣早就消失了,現在由水泥與鐵製柵欄做成的圍牆區隔民宅與公有道路空間。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仁和門,據推測位於光華街、府連路與樹林街交會口,現今台南市東區「仁和里」的名稱由來就是來自這座城門。東外城區,在Google Map路線規劃上,約3KM,花了我約一個小時。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重現台灣府城03_東外城區-1.jpg

西外城區

早一年於東外城區興建的西外城區,是由於1832(清道光12)張丙之亂後而建,連接小北門與小西門,與東外城區僅有木柵與刺竹築城不同,西外城區為了拱衛五條港商業重鎮,因此建城初期外圍便有壕溝、水關並建有砲台。

 

拱乾門@現今 民德路與臨安路口

西外城區與東外城區一樣,依八卦的方位為城門命名,在西北方者為「拱乾門」,位於現今民德路與臨安路口,目前是一家量販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我沿著臨安路接回金華路,在過了成功路後,我鑽進了信義街的小巷弄中。

 

兌悅門@金華路、臨安路、信義街口

活到中年大叔,我才知道清領時期所興建的城門還有一座仍在使用中,只是現在進入沒有穿著官服的衛兵會檢查你的行李盤查你的證件,而且入夜後城門也不會關上,因為城門板不知何時遺失了。

 

看了出發吧!鐵三角馬路楊介紹,我才知道有兌悅門這座城門的存在,說什麼也要找到時間來看看。兌悅門就位於臨安路、金華路及信義街交叉口的小巷弄內。建議來到這裡不妨把交通工具停放在金華路或臨安路上步行進入信義街,因為你會發現你正在通過時間蟲道進行一段跨時空旅行,這條小路古稱「老古石街」,源自於兌悅門的基座使用老古石(也就是咾咕石,又稱珊瑚礁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這一天我走在信義街上,發現不少間民房相當有特色,兩層樓洗石子的立面,門楣上方還留有劍獅的標誌,看起來相當有歷史。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另外我還發現兩排對稱的木板房舍,似乎是日治晚期或光復初期眷村的樣式。我踮著腳把手機伸進鐵皮圍籬裡,想要多了解這兩排房子的故事,只見照片裡堆滿了雜物。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最靠近兌悅門有數間特色小店,也是老房子整建而成的,保存狀況最好,讓這條老街上增添了不少文青氣息。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這一天,我爬上城門上方,望向西方,兌悅門名字由來取自八卦中的兌卦,便是正西方之意,當時通過這道門後便是水路,而建城門的建材便是取自往來船隻壓艙石。兌悅門是西外城區唯一留存至今的城門。物換星移,海岸線已經退卻到安平區外,兌悅門沒被海水淹沒,卻被附近的民房給包圍。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石獅爺

我在兌悅門下發現一座小廟,供奉著石獅爺。當下覺得很好奇,石獅爺不是金門常見的風獅爺嗎,為何會在兌悅城門下出現? 回到家後,上網查詢相關資料,在維基百科裡找到答案。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石獅爺冷知識

據說當年兌悅門完成之後,因為其門洞看起來像是弓,而底下鋪著石板的巷道像是箭,兩者合一便是一組蓄勢待發的弓箭,帶有煞氣,為了化解煞氣,便在城門旁供奉一座石獅爺來坐鎮(今尚存於門附近)。

 

不過另有一說這所謂的「箭煞陣」其實是由兌悅門的彎曲城垣與巷道所作的組合,是五條港的郊商為了對付在安平的洋行而設下要破壞對方風水的陣式(弓箭對準安平射出)。然而安平有漢人買辦知道了這事,便安置了兩尊「石將軍」來鎮煞。兩尊石將軍原先安置在安平天后宮舊址(今安平石門國小(安平公學校)附近),現則安置在安平開臺天后宮的將軍殿裡供奉。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1/11/19)

 

兩尊安置在安平開臺天后宮的石將軍,我也找時間去參拜了。開臺天后宮,就位於安平古堡旁,面對安平路。開臺天后宮的將軍殿將文昌帝君與石將軍供俸在一起,一高一矮的將軍公、將軍嬤就是石將軍,當天我發現供桌上有不少准考證影印本,一度讓我一頭霧水。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集福宮

而在信義街上還有間廟宇,「集福宮」。原建於1736(乾隆元年),主祀玄天上帝,只是廟宇本身經過多次整建已經看不出原本的樣貌。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不過我在正殿前面發現兩尊石雕,一邊是秦叔寶,另一邊是尉遲恭,這兩位是唐朝開國的大將,也是後世廟門上門神的化身,但是我第一回看到廟門前的這兩位是用3D立體造型出現的,果真時代在走,流行跟著再變。

 

奠坤門@現今 西門路一段743巷口

我繼續回到金華路上,往南直行,路過與中正路口—河樂廣場,原本是中國城舊址。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我在大勇路口左轉,準備去找今天的最後一座城門--「奠坤門」。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坤卦,位處西南方,因此奠坤門就位於西外城區的的西南方,推測位置在西門路一段743巷口,鄰近小西門,奠坤門與拱乾門於日治時期被拆除。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重現台灣府城02_西外城區-1.jpg

台南慢步地圖

這一天,我沒走到天黑,不過我還是得走回小北門找回我的座騎,再次走到西門路銀樓段,店家前都點亮的招牌。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接著我走進了熟悉的地下室,政大書城。今天我要找陳耀昌醫師的另外一本大作:島之曦。而就在我拿著書準備離開結帳櫃檯時,我在櫃檯的另一個角落發現了一張全彩對開印刷的台南慢步地圖,經過與政大書城人員確認後,我帶走了一張。回到家後,攤開這張地圖,我發現這些日子以來我探訪過的古蹟景點都標示在上頭,包含台南古城垣的位置也用紅色虛線標記出來,當然台南眾多的美食店家也一一標示出來。我不禁好奇是誰這麼有心,資料收集這麼完整還這麼貼心印刷成全彩地圖免費供人取閱。

202010慢步地圖正面-發包ok-01.png

我在地圖的角落上發現創作者--「福吉雅手作布丁」。因為屢屢搬家,無心插柳製作引導老顧客找到店鋪的地圖,每次重新編印地圖就擴充內容資料,把原先店鋪四周地圖用A4尺吋印刷,一直擴充到舊台南市區平面圖,現在還有專屬網站及線上地圖下載。感謝有這麼熱愛台南的人默默地為自己故鄉以不同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某電信公司人孔蓋

最後我走回大西門遺址上,找尋任何蛛絲馬跡,在一戶民宅前發現了電信公司的人孔蓋,正在拍照時,三位女性同胞正好從民宅內走了出來。

「你在拍什麼? 」其中一位開口問我。

「我在拍人孔蓋啊! 」我指著地上的鐵板說。

「這有什麼特別的嗎? 」女生繼續問。

「你沒發現到嗎? 台南市各地方的水溝蓋、人孔蓋都不一樣,這一區是五條港區,如果你到了孔廟,就會變成標示為孔廟商圈。」我說。

其餘兩位發現也加入戰局,「你不知道去日本也要注意地上的水溝蓋都不一樣嗎?.....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那什麼是「五條港區」? 其實西外城區的城垣就是為了保護五條港區而建的。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