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天,我走在公園南路上頭,正要前往找尋位於台南市北區古稱大銃街上的烏鬼井(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8.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查水井/ 烏鬼井),路旁一塊看板上寫著「頂土地公廟下土地公廟,一開始不當一回事,嘴上還碎碎念著連土地公廟還分上下兩間廟哩! 」。沒想到當我看到王浩一老師所著《漫遊府城:舊城老街的新靈魂》,才驚覺大事不妙,趕緊安排時間走訪這兩間土地公廟。

 

鎮轅境土地公廟(頂土地公廟)

話說在清領時期,清軍駐紮在靠近大北門,也就現今台南公園一帶,那時稱總鎮署的主官總兵總爺,通往總鎮署的道路就稱為總爺街」,時至今日這條街就是台南市北區的「崇安街」。

 

由公園南路與崇安街口走進這條古街,是不容易找到「頂土地公廟」的,所以我是從北忠街這一頭接上崇安街,這用不著土地公託夢指示,只要打開Google map一切就很明白了。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關於頂土地公廟建廟時間有數種說法,一是1740(清乾隆5)由總兵何勉在總鎮署周邊所建;另一種說法是1748(清乾隆13)與下土地公廟同時興建,唯頂土地公廟是官建,舊稱為總鎮署東轅門土地祠;而下土地公廟為軍民集資合建。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而在王浩一老師的書中與維基百科均提及頂土地公廟與水師提督王得祿有段故事,但是兩者說法不盡相同,王浩一老師的書說道王得祿早年留宿在頂土地公廟中,夜裡得土地公相助在林爽文事件時,在嘉義協助福康安有功,讓王得祿得以發跡。而維基百科提到的是王得祿受到頂土地公廟感應前往嘉義,無意中救助到嘉慶君,讓王得祿得以平步青雲。不過,嘉慶君是否真的來過台灣,似乎總在民間傳說之中,倒是福康安來台平定林爽文事件確有其事,我認為王浩一老師所述較為合理。

 

但是在維基百科的最後提到:「鎮轅境土地公左右是文、武判官,庇祐求取功名者,而總祿境土地公左右是招財、進寶童子,庇祐求取利祿者。又有一說是因為總祿境地勢較低,可擋住財富,而有求官上土地,求財下土地的說法 」。這可要好好巴結一下頂土地公,求官運亨通;接著還要走到街尾,去拜託下土地公,求發大財。

 

總祿境土地公(下土地公廟)

沿著總爺街往南走,會發現這條小路是由東北斜向西南方,畢竟時間已過二百餘年,老街上的景色已經大為不同,不過在比鄰而居的民宅中,還是發現幾戶留下早期的木板門。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到了街底,我卻發現我身在忠義路上,對街上留下一塊石頭,記述著1983年下土地公搬家事宜。現在沿著忠義路往南數公尺才會發現下土地公新家的位置,比起頂土地公位處巷弄內,下土地公鄰近大馬路旁,不過廟內顯得侷促,為了防疫一次只能讓一組信徒入內參拜。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跟著書本去旅行 49-05. 廟口開講:土地公廟_求官上土地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