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6.27

 P1060314-  

 

當我開始健行時,就曾經聽山友提過新竹的「霞喀羅古道」,這是一條充滿人文歷史及豐富野生動植物的步道,在台灣政府開始規劃國家級步道時,「霞喀羅古道」順理成章的被指定為第一條國家級步道。

 

事實上,夏天並不是霞喀羅古道的熱門時段,因為到了秋冬季節,楓葉、槭葉、山毛櫸會染紅整個山谷,聽說到時候,古道上會比忠孝東路四段還熱鬧。因此我先選了冷門時段,獨享古道上的動植物的生態。

 

由於我的健行資歷尚淺,而且體力有限,因此對於步道全長23KM的霞喀羅古道,一直都是只聞樓梯響的階段。直到我看的Tony Huang的文章,知道Tony可以採霞喀羅一天的行程,因為不論由西側登山口(石鹿)或是東側登山口(養老)進入,登山口距離最近的部落都要花1hr的車程,所以Tony選擇由登山口進入後,步行到白石駐在所(12K),隨即再由原路返回登山口,而另一段,再擇日利用相同方式完成。有了Tony的建議,我的霞喀羅初體驗就即將成行。

 

抵達登山口

P1060454-  

 

縱使Tony早已按前述方式完成整段的霞喀羅古道,但是對於一天必須要走上24K,我還是沒有太大的信心,畢竟我從沒有經歷過。2012627日,先在清泉天主堂過了一夜後,早早離開天主堂,逕往石鹿登山口出發。根據Tony的資料,由清泉部落到石鹿登山口還有14KM的產業道路,原本預計20 mins應該可以抵達,但事實上,我騎了1hr才抵達登山口。最後的3KM,才是令我難忘的記憶,在Tony的網誌上有提到「石鹿登山口前末段,路況不佳,低底盤的車勿進。」經過石鹿駐在所後,就是到了最後的3K處,終於明白Tony所謂的「路況不佳」是甚麼意思。就是柏油路變成兩條用水泥板鋪成的,我的機車騎在上頭跟作蹦蹦車沒甚麼兩樣。機車在崎嶇的最後3KM時,不時看到竹雞帶著一家大小從路的一邊走到一邊,我像一個誤闖進別人家的小孩,慌張地趕快停車,讓竹雞一家「雞」過馬路。還沒正式進入古道,就已經看到竹雞。

 

P1060305-  

 

P1060307-  

 

**************

霞喀羅(石鹿)駐在所

 

P1060457-  

 

P1060458-  

 

霞喀羅(石鹿)駐在所,是日人當年為監控霞喀羅群諸社最早設立的前哨戰略地。日人離台後,國民政府接收改稱「石鹿派出所」,另於民國53年以中式木造房舍重建,直到民國78年廢除派出所後遺留至今。今日之所見,即是民國78年廢除派出所後之遺跡。日據時代之霞喀羅駐在所遺址,現在變成工寮,似乎沒有人居住。

 

羅山林道交會處,1K

 

P1060336-  

 

自登山口進入霞喀羅古道,在Tony的網誌上有提到,整條古道標示清楚,樹木遮蔭無日曬,是一條老少皆宜的健行路線。在大約在古道1K處,會出現第一個指標「羅山林道」,可惜在Tony的網誌上,並沒有標示這條林道會通往哪裡,不過有趣的是,在羅山林道與霞喀羅古道交會處不遠,竟然有座廁所,我想這是今天我的行程中唯一的一座廁所,若不把身體內部分的水分排出的話,可能接下去也沒別的廁所好用了。

 

P1060341-  

 

田村台駐在所,1.3K

 

P1060346-  

 

西元1917(大正6)及西元1920(大正9)爆發兩次霞喀羅事件,日人認為此地極具戰略價值。於是在西元1922(大正11),在此地設立田村台駐在所,並於設置4座大砲,當時大砲最遠射程為4000公尺,對準警備道路下方的木喀拉卡社及對岸的天同社,由於日警的先進武器有效地嚇止當地原住民的反抗行動。田村台駐在所現成為霞喀羅古道上最大的駐在所遺址。

 

P1060347-  

 

************

以往的警察生命線,現今的旅人路牌

P1060353-  

 

另外在霞喀羅古道上,每隔一段距離常會看到步道旁有傾倒的電線桿,這是日據時代各個駐在所聯絡用的電話線,當時日警為避免原住民的破壞,使用硬度較高的鍍鋅銅線作為電話線,並隨時巡查線路以維持通話暢通,遇有原住民反抗運動,作為日警相互聯繫及支援之用,故稱「警察的生命線」。現今,到霞喀羅古道健行的旅人只要沿著電線桿,就可以避免迷路,是現在的路牌。

 

霞喀羅大山登山口 3K

 

P1060386-  

 

在霞喀羅古道上,如同Tony所形容的,多半是平緩好走且標示清楚,唯獨在古道3K處,接近霞喀羅大山登山口處,會有一段路上下坡頗大且步道不太明顯,要小心注意沿路上山友所留下來的登山路條,免得迷路。另外,因為霞喀羅古道位於海拔1300公尺到1600公尺的山上,對於台灣酷熱的六月天,此時來走古道不僅有幽幽思古之情,也是夏日避暑的好方法。

 

P1060359-  

 

霞喀羅古道5K

 

P1060397-  

 

因為選擇非假日且又是淡季來到霞喀羅古道,預期不會遇到太多人,只是在登山口時看到一輛Toyota,我想,這可能是今天我遇到的第一組山友。在接近5K時,我就遇到了一對夫妻,太太很熱情地跟我打招呼,並與我分享她上次來霞喀羅古道的經驗,叮嚀我一個人走步道,要注意安全及掌握時間,別太堅持一定要走到白石駐在所,山友一貫的熱情與好意。我承諾過中午12點,就會立刻回頭不論走到哪裡。山友告別我後,逕行下山離開,而我繼續向前行。

 

楢山駐在所 6.5K

 

P1060430-  

 

與田村台駐在所同一年設立,位於霞喀羅大山東身的凸稜間,因為當地盛產「椎茸」故命名為「椎山」,但是當時誤植為「楢山」。設置了當時「霞喀羅警備道路」及「薩克亞金警備道路」上唯一的醫務所。台灣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稱「青山派出所」,直到民國58年因房舍年久失修而裁撤。

 

P1060404-  

 

 

*****************

 

P1060330-  

 

霞喀羅古道,位於新竹五峰鄉及尖石鄉間,一端為清泉,一端為秀巒,由「霞喀羅警備道路」及「薩克亞金警備道路」兩條理番警備道路組成。目前路基仍清楚保留著,沿線十幾個駐在所遺址,依然保留殘存的土牆、碉堡、砲台、記念碑遺址,史蹟資料非常豐富。

(林澔真等著,《台灣的國家步道》,遠足文化出版, pp86 )

 

霞喀羅古道9K

 

P1060420-  

 

轉眼間,自8:00AM由石鹿登山口進入,近4小時的步行,到達9K處已經11:40AM,原先預定要走到12K處白石駐在所還差3K,若依照我先前的步行速度,3K應該1hr可以完成,那含休息午餐的時間應該在1:00PM可以完成。若照此推算,回到石鹿登山口大概是6:00PM

 

「這....似乎會太晚了。」我心裡不禁這樣擔心起來。

 

因為今天看來不會有其他的山友來走這條古道,第一次走就拖到6:00才離開古道,回到清泉部落還有1hr的車程,路上若發生其他狀況,就要摸黑騎車到清泉部落或是今晚住宿地,而且從登山口到清泉可都是一路下坡,路上是沒有路燈的。加上一路上似乎有種野獸的叫聲,隨著我走到8.5K處離我越來越近,是否要現在回頭了,讓我陷入沉思........

 

「回去『落』兄弟,好了!」我最後的決定。

 

如果繼續走下去,萬一這隻野獸攻擊我,我身上只帶了午餐及一支登山杖,不論用午餐招降牠還是以武力制伏,對我都很不利。所以,打算不把午餐分給牠,趕快把午餐—一個巨蛋麵包給吃掉,另外回頭快步往石鹿登山口前去。在經過5K時,遇到昨晚一起入住清泉天主堂的一家四口,一對夫妻都喜歡登山健行,

 

爸爸說:「從小朋友還是baby時,就常背著走步道。」現在長大了,也願意一起跟著爸媽去山裡健行。

 

很羨慕他們一家人有共同的興趣,至少不用像我要回去『落』兄弟。

 

我對他們說:「時間快下午1點囉,可以考慮往登山口前進,否則回到清泉可能會太晚了。」說完,感覺古道上開始飄起雨來,及慢慢起霧。我不禁加緊腳步,希望在午後雷雨或是起大霧前,安全返回登山口。

 

P1060450-  

 

2:30 p.m.安全返回石鹿登山口,雖然時間還有點早。不過我想,在距今數十年前被日本統治的年代裡,多少次抗日流血或部落爭奪獵地、保護家族的事件發生在這一條古道上,一條充滿歷史人文、野生動植物的古道,另外一齣賽德克巴萊的電影情節在另一時空悄悄上演,只來欣賞一回實在不過癮。在心中悄悄與古道許下一個約定:等楓葉變紅時,我還會再回來。

 

 

 

*************************

霞喀羅族群的故事

 

P1060318-  

 

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山區一帶的泰雅族霞喀羅群四社分別為:天同社、木喀拉卡社、羅卡火社、野馬敢社。霞喀羅古道穿越的地域是賓斯布干群後裔,基納吉群霞喀羅群生活的天地。

 

根據日據時代日本學者的調查,引述當地原住民的口述歷史:本地區最早的原住民是斯卡馬雲人(推斷是賽夏族,另一說是泰雅族大湖群、汶水群),但大約在300年前,原住於賓斯布馬列巴的泰雅族強人武塔卡拉霍(Buta KarahoButa是名,Karaho是偉大領袖的意思),因原本居住地的人口繁衍導致耕地不足,於是率領族人向北經由卑亞南鞍部(現今的思源),翻越大霸尖山,來到大嵙崁溪上游,在塔克金溪與薩克亞金流域居住。

 

這些遷徙者原本與當地斯卡馬雲人相安無事,但後來武塔之子與斯卡馬雲少女相戀,不容於斯卡馬雲人而被殺害。武塔於是派人會鄉討救兵,並趁黑夜偷襲斯卡馬雲人,將其殺戮殆盡,並追趕其逃亡的頭目至台中州東勢郡,將其斬首。武塔因此占有大霸尖山以北的廣大區域,並定居於鎮西堡。

 

武塔有五個兒子,長子遷居於泰亞崗,成為泰亞崗社的祖先,後來擴張至司馬庫斯、錦路灣、哈嘎、塔拉卡斯,建立多個部落。次子由泰亞崗社遷居到薩克亞金,成為薩克亞金社的祖先。三子成為塔克金社的祖先。四子原住於鎮西堡,後來翻過霞喀羅大山到西邊霞喀羅溪流域,而成為霞喀羅群四社的共同祖先。幼子居住於鎮西堡,成為鎮西堡社的祖先。

 

除了四子的後代成為霞喀羅群外,武塔的其他四個兒子的後代,就成為基納吉群,兩族群有共同的血緣關係。因此,在日據時代爆發的霞喀羅事件,基納吉群曾暗助霞喀羅群,而霞喀羅群部分社眾在逃難時,也曾借居於薩克亞金社。而世仇賽夏族及泰雅族大湖群、汶水群、上坪前山群,則協助日方攻打霞喀羅群。

(林澔真等著,《台灣的國家步道》,遠足文化出版, pp84-85 )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Eddie 的頭像
    Eddie

    Eddie's Adventure Book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