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23
山毛櫸,多半分布於溫帶氣候的北半球,但台灣只有唯一的一種,正名為「台灣水青岡」,也有人稱「台灣山毛櫸」,是地球冰河時期孓遺植物,不過,與同時期的「櫻花鉤吻鮭」的名氣相差甚多。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台灣山毛櫸步道」時,所讀到的資料,當然書中提到的山毛櫸是植物名稱並不是我這次去的步道名稱,當然這兩者也是有關係的,因為會稱作「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當然不會連一株山毛櫸都沒有,去過的山友提供這句話:「走在台灣山毛櫸步道想要看到山毛櫸原始林,可是得要一路堅持到最後才看得到山毛櫸的喔。」因此,要去看山毛櫸,必須要上太平山,還要走完全程的步道,才有機會看到地球冰河時期的植物。
太平山,多年前與朋友曾開車上去過,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氣溫平均比平地會低10度左右外,還有在進入太平山車道後,山中伸手不見五指的大霧,讓開車或騎車的駕駛是很大的挑戰。這一次一大清早,早上八點就進入太平山森林遊樂區的售票亭,但是騎車到翠峰湖時,卻已經是接近上午10點了,沒空去想我到底為何在這條道路上浪費了多少時間,只能趕緊背起背包,開始今天的第一條步道。
台灣山毛櫸國家步道,是由翠峰山莊旁邊的小徑進入,旁邊或在翠峰湖環山步道入口均有停車場,步道全長約3.85KM,預計步行時間3小時40分鐘。多半的山友是在秋冬季節才來這條步道,主是因為山毛櫸到了秋冬時,綠葉會轉成金黃色,由遠處眺望有如一條黃色腰帶環繞山林間,但是我是炎熱的五月天來到太平山,當然欣賞不到這美麗景色,但是涼爽的氣候是最大的好處,山下氣溫已經達30度,而我經過太平山莊管制站時,管制站前方的溫度計上頭顯示的氣溫只有14度,這冷房的效果超好的,在開始健行時只要再加一件防風外套,就綽綽有餘,感覺是在冰箱「冷藏室」裡健行;反之,若是秋冬季節來到太平山,這可能就會像進入冰箱「冷凍庫」的感覺了,另外冬季的日照比較短,也是有不利之處。
步道上,多半是平緩的地形,上下坡並不多。路途上,以自然工法作的步道相當多,包含用圓木作成的腳踏板,很像是印地安那瓊斯電影裡,踏錯圓木就會啟動機關的關卡,然後樹林間就會有一排木樁射出。很頑皮地,每一個圓木都去踩一踩,可惜啥事也沒發生。
另外,步道上還有人工的小水窪,裡頭生態很豐富喔! 沿路欣賞步道上的美景,及讀著解說牌上的資訊,3.85KM的步道實在不算長,步道的末端才是台灣山毛櫸的地盤,在這裡我終於遇到了一對情侶,兩人似乎在研究「夸父綠小灰蝶」,這種被譽為有如夸父追日般難找的蝴蝶。
步道的終點,是一座平台可以環視群山,在此稍作休息,等等就要按著來時路返回步道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