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2019年4月,我跟隨白沙屯媽祖來到雲林北港進香,當天由雲林褒忠一路走到朝天宮,幾乎沒有斷過的熱心民眾提供的餐飲,讓我數度紅了眼眶。當我走到朝天宮時,人潮多到根本無法靠近本殿,只能站在外圍雙手合十向媽祖禱告。「當進香結束後,我會再回來朝天宮。」我心裡向媽祖稟告。
崙背慈聖太子殿
由西班牙回到台灣也將近半年,我沒有忘了我的誓言。這一天,驅車北上第一站就是回到2019年4月10日那最長的一日(詳 陪媽祖婆出去走走 VII. 陪媽祖婆出去走走 Day 3 彰化花壇--雲林褒忠:最長的一日),在我累到恍神收留我的崙背鄉慈聖太子殿。
車子沿著台19線往北走,這段路是我一步一腳印走過來的,即使這一刻我舒服地坐在車子裡,雙手放在方向盤上,腦中浮現2019年4月11日一路走來的畫面。
那一天,我一早天還沒亮,就從崙背要趕到褒忠,再跟著人潮走到朝天宮,而今天我由朝天宮往崙背方向行駛,怎麼感覺這段路有這麼遠嗎? 途中還讓我幾度停下車來,檢視一下GPS的位置確定是否開過頭。「那天我是怎麼走的,真的有走這麼遠嗎? 」我自言自語地說。
車子由一處橋樑下來後,我立刻認出右手邊的廟宇就是那天晚上的慈聖太子殿。
時間過了半年,廟宇外觀並沒太大的改變,最大的不同是裡裡外外幾乎沒看到半個人影,其實剛剛在路上,整條台19線上也幾乎沒其他的車輛。
入口處旁的水池,就是那一晚我坐的位置。
我走向元帥府,那一晚入住在太子殿直到我一早離開,始終沒看到廟門開啟,今天終於可以進入大殿。
我雙手合十向太子爺稟告,我依約前來。「您好!」旁邊有位大哥對我出了一聲。冷不防嚇了我一跳,我以為這個園區裡沒有其他人,看來是我錯了。
接著我繞到大殿後方的餐廳,就是我當晚打地鋪的地方,今天少了香丁腳整個餐廳就像鄉間裡的一棟鐵皮屋。此刻我才發現,大殿後方還有蓋到一半的建材還堆放在地上,仔細看著大殿也會發現其實大殿的工程還沒有全部完工,修邊收尾的工程並沒有完成。
當天在夜色裡,我一無所悉!
北港武德宮:補財庫
回到北港鎮,我把車子停在武德宮前,今天朝聖之路就從這裡開始。
第一次經過武德宮是在2018年5月19日第一次跟隨白沙屯媽祖回鑾,當時路過這間廟宇時,也被恢弘的外觀給震攝住,不過當時因為要緊緊跟隨著粉紅超跑的腳步,一刻也不得閒。今天不一樣,這裡是我的第二站,進去廟裡看看,另外這座廟宇也是在Google map標示出的財神廟,今天順道補補財庫!
才剛走到牌樓底下,剛好有台遊覽車停在大門,緊接著一列隊伍中有人拿著令旗,有人捧著神尊,迤邐著走進了大殿中,今天似乎有什麼儀式要舉行,好奇的我趕緊跟了上去。
現在參拜廟宇都有人性化的指引,告訴香客有幾個香爐,按照數字由小至大,按照箭頭方向走就可把整間廟宇不重複路徑地完成參拜。
武德宮後方的廣天大道院,整個後殿全部是挑高三層樓,財神廟果然氣勢非凡。
北港武德宮冷知識
又稱武財神廟,為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五路財神廟,主神趙公明是封神榜的一位神仙,率東、西、南、北路財神,掌管天下財庫,被民間尊稱五路武財神爺,最有特色就是宮燈造型的通天庫金爐矗立廟前,更有全球最大的金爐之稱。
(資料來源:北港遊賞地圖,北港遊客中心編製)
北港體育場:「蔣」幹話!
離開武德宮後,我沿著第一次跟隨白沙屯媽祖回鑾的路線逆向走回朝天宮( 詳 陪媽祖婆出去走走 VI. 台鐵民雄站港到高鐵雲林站, 18KM:白沙屯媽祖回鑾),腦中浮現當時在這條路上滿滿的香丁腳,頭上帶著白沙屯媽祖的橘色帽子,第一次參加白沙屯媽祖行程的我,呆呆地跟著別人走。而2019年這一年,我陪媽祖走完全程,還完成人生第一次的西班牙聖雅各之路,再度回到北港,心情踏實多了。
我在路口看到有位老先生站在遠方,我好奇地走近瞧瞧。
北港體育場,正對面就是北港鄉公所,鄉公所建物本體應該從始迄今沒有改建過,還是維持早期政府機關的特色,要洽公必先爬上階梯到二樓,那不知道幹嘛蓋一樓!
日正當中的體育場,沒有人在運動,只有幾位長者在綠蔭下乘涼。
我在老先生站的後方看到兩排文字,「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簡直在講幹話! 是要征服全世界還是統治宇宙? 需不需要組成復仇者聯盟? 小時候被教育成偉人講的話就是有道理,考試都會考的。年過四十後,不再需要考試文憑來證明什麼,反而開始覺得這位老先生專講幹話。
最近我看了的一本瑞士作家帕斯卡 梅西耶(Pascal Mercier)所寫的《里斯本夜車》的小說,書中描述一位住在瑞士伯恩的中學教師無意間發現一位葡萄牙醫生阿瑪迪歐 普拉多所寫的書《文字煉金師》,展開了一連串探訪這位傳奇醫生的故事。在書中,援引了普拉多在書中的一句話「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如何生活,而在於如何設想生活。」
在書中對這句話還有更多闡釋,「不虛度光陰。在有限的時間裡,做些有價值的事吧。可是,有價值,意味著什麼? 實現長久以來受到忽視的願望,向今後有的時間的錯覺進攻;配合必要的改變,讓死亡變成像舒適、自我欺騙與恐懼挑釁的武器;去旅行,實現多年的夢想;學習一直想學習的語言,讀一直想閱讀的書籍,買一直想買下的首飾,到夢寐以求的飯店住上一晚。總而言之,別讓自己覺得遺憾。此外,還有一些重要的事情:放棄自己不喜愛的職業,遠離自己厭惡的環境,做有助於讓自己變得更坦率、更貼近自己的事。」(帕斯卡 梅西耶著,趙英譯,《里斯本夜車》,野人出版社,PP328)(電影《里斯本夜車 Night Tain to Lisbon》,原著小說)
如何! 生命的意義,沒這位老先生說的這麼模糊。踏出台灣,廣泛的閱讀後,就會讓自己有不一樣的看法,「蔣幹話」當之無愧。
嘉義客運北港站
在文化路上,我發現嘉義客運北港站。古樸的候車月台,讓我好奇地走進了車站裡。
「你應該沒看過這樣的車站了吧! 」當我拿起相機對著車站內部拍照時,後頭傳來一位閩南語口音的聲音。
「喔! 是有看過,我小時候等車的月台就像這一種的,不過現在大多都拆掉了,超可惜的! 」我邊說邊回頭看的說話的男子。
大哥跟我說,這個車站從以前就是這個模樣,設備雖然有些更新,但是主體結構都沒變動過。是啊,樑柱上的LCD看板,應該是最新設備吧! 以前我記得時刻表都是用手寫在泛黃的紙上,上頭有時還會有句「時刻僅供參考」的警語。
不過,候車椅都還是木製椅,已經很少見了。大概也因為乘車的旅客少,又大多服務附近的民眾,這座車站才能維持到今日。希望,我下回再度造訪北港時,還能坐在白色長椅上,偽裝成候車民眾。
北港朝天宮
由文化路轉入中正路,路底的廟宇式建築就是朝天宮。七個月後,我再度回到朝天宮前,人聲鼎沸的盛況不如白沙屯媽祖進香那天,今天我可以很從容地進入大殿。
朝天宮比起剛剛的武德宮,多了些閩南式建築風格,造型也不如武德宮的氣派與恢弘。不過在網路上的資料,朝天宮所供奉的媽祖固然是由福建湄洲分靈而來,不過是由一位佛教僧侶所為,這與我原本佛教與道教不同流的觀念有很大出入。在網路上更詳細地提到朝天宮自西元1694年(清康熙33年)由樹璧和尚開始傳世17代後,才由管理委員會接手。
看來,行萬里路還要讀萬卷書,才行!
北港朝天宮冷知識
相傳,在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樹璧和尚(臨濟正宗第34代)自福建省湄洲朝天閣迎請媽祖金身前往臺灣,並自笨港登陸;因媽祖指示,且當地居民強烈要求,於是就地建廟、收徒與傳法。
據說樹壁和尚將中國湄洲媽祖祖廟朝天閣中的媽祖神像請至笨港(今雲林縣北港鎮)後,曾在一處古井下休息,就暫時將媽祖神像安置於古井上,不過後來當樹壁和尚要動身離開時,媽祖神像卻再也搬不動。後來經過擲筊請示,得知媽祖欲在此地建廟,而造就了今日的朝天宮。傳說今朝天宮鎮殿媽祖正下方,即為當年古井所在。 [所以北港媽祖又稱「井上媽」]
北港朝天宮與許多臺灣早期媽祖廟一樣由佛教臨濟宗僧侶建立,清朝時期禪宗僧侶不拘於佛寺常在一般民間信仰寺廟擔任住持,甚至傳法傳徒。北港朝天宮的臨濟宗僧侶系統自開山住持樹壁和尚開始共傳17代,為臺灣早期臨濟宗的重要傳法地點,第九代住持頓超和尚(朝天宮第16代僧侶)逝世後,第17代僧侶松茂和尚早逝;松林和尚太年幼而請家人帶回,自此朝天宮之臨濟宗法脈中止。但寺廟仍先後聘請同屬臨濟宗法脈之臺南竹溪寺及高雄元亨寺法師擔任住持,而朝天宮之刈火、開光、三元法會、焰口施食亦由上述兩佛寺派佛教法師主持至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0/01/14)
廟邊假魚肚
走完朝天宮後,已經接近下午2點,我還沒吃午餐呢! 今天要來北港當然是要嚐嚐北港這地方的特色美食。在南部,美食多半會集中在大廟或傳統市場附近,所以要覓食當然就要在朝天宮附近找找。
對於美食,當然我的功課一定會做,這次參考了背包客祖師爺輩—藍白拖先生的建議,選擇「假魚肚」當作我的午餐。說真的回到南部有段時間了,假魚肚是什麼滋味還真的沒嘗過。
我跟店家點了一碗假魚肚,又加一盤炒米粉。假魚肚首先上桌,碗裡數塊炸過的豬皮在羹湯裡打滾,就是假魚肚,哈....,假魚肚就是炸豬皮啦,為什麼有這種稱號,傳說是因為當時魚肚太貴了,而豬皮乏人問津,於是有人突發奇想把豬皮炸過後放在羹湯裡,口感跟魚肚很相近,但是價格反倒親民多了。不過時至今日「假魚肚」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而非「假的」魚肚,否則就會有產品標示不實的惡名。
其實藍先生,除了推薦假魚肚是來到北港必嘗美食外,還有我一路走來都會見到的紅燒青蛙湯。聽長輩們說,青蛙湯退肝火,而且是不飽和脂肪含量高,是一種極佳的食材。不過,我對於這種兩棲類動物,還是有點懼怕,退肝火我還是選擇喝青草茶好了。
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
正對朝天宮是北港的中山路,也是北港鎮最繁榮的一條街,大約百公尺的距離有各種店鋪,南部特有的大餅、花生、麻油,這都是北港當地著名特產。
而我要前往一處,是我在規畫行程時,於Google Map上看到的標記「水道頭」。還記得我在嘉義朴子(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2. 嘉義朴子市: 竹籬笆外的春天)、高雄岡山(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15.高雄岡山:來去「阿公店」,走「春」)都有一座水道頭,今天來到北港當然也要來看看北港的水道頭。
北港水道頭就位於北港溪畔,由朝天宮出發,走到底左轉沿著河堤,就會看到一座三層樓高的水泥結構的水道頭,比起前兩座的水道頭,北港水道頭的高度明顯的不足,不過下方多角形的建築體相當有特色,現在是北港遊客中心進駐。
「我們這棟是『十角形』的建築喔。」當天我走進遊客中心索取北港鎮旅遊資料及順道詢問私房景點時, 遊客中心的服務人員跟我強調。
現在水道頭園區,除了十角形水塔外,還有紅磚造型相當優美的抽水機房,不過現在沒有開放參觀,一旁的榕樹漸漸逼近機房,深怕哪天就無緣與遊客見面了。
在往後走還會發現有四座超大的水池,這是當年過濾水質的「慢濾池」。將沉澱後的清水,再次過濾處理淨化的設備。四個水池裡有一座是預備池,利用十字形隧道式的鋪磚呈斜坡狀,上施以細砂,池中央留一個長方形作為收集經磚、砂過濾的清水,由於清水過濾時間需要四到七天,時間較長,所以稱作慢濾池。
現在慢濾池中,都種植了水生植物,魚類優游其中。午後時光,我正好需要一處散步幫助消化的地方。
北港水道頭文化園區冷知識
日文稱為「水道頭」的自來水廠,有取水井、沈澱、過濾、消毒等設施,為當時最完善的設計,處理好的水以幫浦打上水塔後送到每一住家,被稱為「水道水」,亦即今日所謂自來水,而非來自地下水,供應北港居民飲水達一甲子以上,於1997年停用。
北港水塔建於昭和5年(民國19年,1930) ,俗稱「水道頭」,聳立在北港一號堤防旁,以北港溪流作為水源,鋼筋水泥結構的十角造型非常特殊,一旁的抽水機機房以清水磚砌成屋身,是日治時期僅存的代表建築。
北港自來水廠內,重要建築包括:水塔與辦公處,水塔分三層,三樓是圓柱體,上層為圓柱鋼筋混凝土蓄水塔,設有維修用護欄,中、下層十角形構造物,稱為「十角水塔」,每面開半圓拱形門窗,做為辦事處、會議室與維護空間。另有機房、汲水口、大型蓄水池、木造事務空間、員工宿舍、老樹與鳥類棲息地等。
北港遊客中心喬遷於十角水塔,鄰近於北港朝天宮,步行約6~8分鐘即可到達,若來到北港不彷參觀此處,適合全家大小休閒散步,遊客中心也提供專業旅遊諮詢與遊程規劃,特別設立私房路線有知名景點與內行人才知道,路線讓遊客便利自由行,盡情輕鬆的體驗北港一日遊。
(資料來源:雲林文化旅遊網,查詢日期:2020/01/14)
暗街
離開水道頭,我要去找北港的百年甕牆,這是遊客中心人員推薦的景點。在街口就是百年的森興燈店,傳承第四代的手工製燈人。
這條街叫做安和街,俗稱「暗街」,聽說是因為街道狹窄的緣故,白天陽光照不到街道上,所以稱作暗街。現在這條街上,有著不少古意的民宅,其中還有一戶是年輕夫妻回鄉創業的文創咖啡旅店,古早味的門面在我走過,都不經意留下了照片。
在安和街與共和街的巷口,還有間很有意思的店,叫做「賣春茶室」。這太明顯了,絕對內文與標題不符。
共和街,舊稱「蕃簽市」,顧名思義就是早期販賣番薯簽的地方。我在這裡找到了「北港工藝坊」,今天剛好有展出木雕作品展,原本這裡稅務分局的舊宿舍。而我要找的百年甕牆,就在這棟建築的庭院裡。相傳甕牆是建於清道光年間,陶甕原本是用來壓艙底的酒甕及紅磚所砌成。現在工藝坊的庭院布置地很有特色,我反倒在庭院裡停留的時間比在看木雕的時間還長。
燕子樓
回到中山路上,短短的一段路上,有建於1937年的旅社,曾經是北港最大的旅社,當時名為「第一旅社」,因為陽台下常有燕子築巢棲息,所以被人稱為「燕子樓」。時至今日,產權幾度易手,現在還是做為旅社使用。
北港女兒橋
在離開北港之前,我還有一個地方想去看看。我走上了北港溪堤防,堤防上種植了成排的台灣欒樹,站在堤防上,仰望媽祖石雕,這是坐落在媽祖景觀公園的花崗石媽祖雕像,40.5公尺高。
在堤防上,會發現一座鐵灰色的如一條巨龍橫跨在北港溪上,這是北港女兒橋。
由開著口的龍頭進入,在橋上可以看見前方不遠有座斷橋,是當初北港糖廠的北港鐵橋,而橋下也正是古笨港遺址所在地。在清領時期,樹璧和尚就是搭船由此處上岸。
新港奉天宮
走完了雲林北港,怎可以忘了嘉義新港。別以為從雲林到嘉義很遠,其實跨過北港溪就是嘉義縣了。再不相信,打開Google map就會明白雲林北港與嘉義新港就像是隔壁村的感覺。
每年苗栗白沙屯媽祖會徒步前往北港「進香」,而台中大甲的鎮瀾宮媽祖每年也會徒步前往嘉義新港奉天宮「遶境」。不管是進香、遶境、掛香,其實意思都差不多,就是神明要出去走走,跟現在政府官員要下鄉視察民意類似。
沿著159縣道就會找到新港奉天宮。奉天宮是我2015年參加GOLiFE媽祖萬人崇bike的終點(詳 陪媽祖婆出去走走I. 2015年GOLiFE媽祖萬人崇bike:大甲媽遶境踩線團),所以當我開車經過新港國小時,當時的印象全都回來了。
我徒步走回奉天宮,其實兩座古剎不僅位置相近,就連格局都很類似。我走進大殿,都習慣抬頭看看高懸在天邊的匾額,在正對媽祖大殿的位置,是時任總統的陳水扁先生所贈與的匾額,很有創意的寫著「UN for Taiwan」,寫「英文」......,難道陳先生在2007年就會知道10年後會是「蔡『英文』女士」擔任台灣總統嗎?
其實台灣兩大媽祖(白沙屯媽與大甲媽)遶境活動都有正統之爭,就連朝天宮與奉天宮也有同樣的爭議,今天我兩間媽祖廟都走了一遭,把2019年4月沒走的地方走過一遍,西班牙的朝聖之路走完,台丸朝聖之路也補上了。
新港奉天宮冷知識
新港奉天宮媽祖於明朝天啟2年(1622年),先民為求平安橫渡險惡「黑水溝」(台灣海峽),至湄洲祖廟恭請聖尊奉祀船隻上,船隻途經笨港,神示永駐此地。顏思齊率先民來台墾拓笨港,十寨居民輪流奉祀聖像。神尊原為「湄洲伍媽」;因隨船渡海來台稱「船仔媽」;護佑先賢開墾笨港,故又稱之為「開臺媽祖」。
康熙39年(1700年),笨港居民鳩資合建天妃廟,後因天妃晉封而改稱為天后宮,乾隆年間,數次修建。嘉慶初年,颶風襲台、烏水氾濫沖毀笨港街天后宮。
笨南港居民東遷後,將諸神像、文物暫置肇慶堂土地公廟。嘉慶16年(1811年),奉天宮建廟落成,遂將諸神聖像、文物遷入。傳聞廟地原為好風水之「白鶴穴」,何姓人家捐地,附近居民合力挑土填平。
(資料來源:新港奉天宮官方網站,歷史沿革,查詢日期:2020/01/15)
正統之爭
笨港正統之爭在北港新港兩地爭執已久,主要論點在於笨港天妃廟是否遭到沖毀:
嘉慶四年(1799年)笨港溪(北港溪)暴漲,自古笨港街中將市街一分為二,沖毀大半市街及水仙宮、協天宮、天后宮三大廟,從此之後,笨港天后宮之「開台媽祖」及另外三尊媽祖神像之下落便無確切證據,現新港奉天宮宣稱該宮持有「開台媽祖」及原天后宮之「大媽」,但是亦無確實證據可供證明,僅為民間相傳,且北港方面亦不承認。形成兩宮相爭正統的情形,北港朝天宮因重建於原天后宮舊址以「笨港天后宮正統承繼」自居,而新港奉天宮則以「笨港天后宮開台媽祖」為號召,自稱為古天后宮香火之延續,兩宮相爭之風波至今未息,且在大甲鎮瀾宮因用詞問題而棄北港改來新港之後更為嚴重。於2009年與北港朝天宮於正月初十展開60年來首度會香的破冰之旅。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0/01/15)
新港鴨肉羹
此刻已經接近下午五點,如果忙著上路回家,必定會餓著肚子在高速公路上,中午在朝天宮不是就說過,南部人的好味道都是在大廟附近,下午來到奉天宮也要比照辦理。不過這回我沒有藍先生的推薦美食了,但是還記得幾年前我還在台北三重租屋時,常去一家巷子裡的小店打牙祭(詳 食在好味道32. 新北市三重區 新港生炒鴨肉羹),那時我記得掌廚的師傅就提過他是新港人,而住家就在奉天宮附近。
而今天,我就在奉天宮附近找到一家新港鴨肉羹,攤位內用座位不多,但是幾乎每桌都有人,看來生意不錯,而且這家店只有僅此一味,連肉燥飯也沒有,不過在南部吃路邊攤,絕對不用擔心菜色太單調,只需擔心饕客的肚量太小,隔壁賣炸粿的攤位,我一併點了一份。
店家盛滿整晚的鴨肉羹,清脆的筍絲是少不了的綠葉,當時在台北三重的味蕾又重新被喚起。我回到南部,已經5年了,不知那家新港鴨肉羹小店是否還在,還是已經擴大營業了。
新港飴
稍稍填飽肚子後,我不忘要吃甜點才算數。在新港有個名叫「老鼠飴」的零嘴,是小時候的回憶。在乖乖軟糖還沒攻佔各級學校前, 老鼠飴可是每逢進香拜拜一定要吃的零嘴,外頭軟Q內層一定有顆硬花生,連著花生一塊咬下,口中混和著花生的香氣,這是乖乖軟糖沒有的多重口感。
在奉天宮前的大街上,有著不少家賣著新港飴的店家,我買了一盒綜合口味的老鼠飴,也就是「新港飴」,一顆顆古早味軟糖,陪著我回到我甜蜜的家。
新港飴冷知識
新港飴,台灣日治時代又稱新巷飴、新高飴,台灣小吃的一種,是台灣嘉義縣新港鄉特產,是一種用麥芽糖、白糖、麵粉及花生仁等製成的甜食。最初稱為「老鼠仔糖」。
新港飴創始時原名「老鼠仔糖」,又名「雙仁潤」。1891年,民雄莊江厝店糖果小販盧欺頭所創,他原本是一名賣麥芽糖及土豆糖(花生糖)的小販,因連日陰雨,導致花生糖變軟,盧欺頭捨不得扔掉這些軟掉了的花生糖,於是他將這些軟了的花生糖加熱之後,也同時添加了糯米粉漿(一說麥芽糖),冷卻後,混合均勻,在分開後做成頭小尾尖的小塊,形如小耗子狀,乃稱之為老鼠仔糖,因名字奇異,且是新花樣,頗為吸引顧客。從此盧欺頭就專做老鼠仔糖生意。後來因覺名字不雅而易名為雙仁潤(蓋取花生剝開內有雙仁之意)。1891年農曆3月23日新港媽袓廟大拜拜,盧先生挑了許多雙仁潤到新港做生意,因香客眾多,雙仁潤生意很好,且頗受好評,未幾乃遷居新港,在媽祖廟東邊搭建一間木屋,掛出金長利的招牌,並將雙仁潤改稱「新港飴」,盧欺頭也因此成為新港飴的創始者。其後幾經改良,遂使新港飴聲名遠播,繼而又創造芭蕉飴(原名為弓蕉糕)、桂圓飴、葡萄飴、梅仔飴、李仔飴等姐妹品數種。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查詢日期:2020/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