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3 Wed 2025 18:50
陪著媽祖婆出去走走 X. 癸卯年 (2023年)白沙屯媽祖急行軍回鑾:媽祖婆的龍貓巴士
- Sep 02 Tue 2025 19:26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8. 歐兜麥日記I:乘著風,去追尋曾經擁有的時光
車城四重溪
來到國境之南的車城,我鐵定不會錯過順道來到四重溪泡溫泉的機會。沿著199縣道往東行,行經三軍聯訓基地旁,我發現路旁竟然多了一座立體棋盤,上頭的棋子每一尊幾乎跟成人年一般高,且化身為三軍軍士官的模樣,這一幕實在太可愛了,讓我忍不住先停下歐兜麥,拍照再說。
- Sep 02 Tue 2025 19:26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7. 歐兜麥日記I:清廷眼中的「化外之地」,蝴蝶蘭
屏東枋寮:歐洲人與台灣首次接觸
台灣首次與歐洲人接觸回溯到1582年(明萬曆10年)7月,那時還是大明帝國的年代, 一艘葡萄牙人戎克船在小琉球遇難漂流到枋寮一帶,船上搭載了三百多人全部倖存。當時在枋寮一帶是平埔族馬卡道人的地盤,看到遇難的船隻,帶著弓箭與刀械前來搶奪船上的貨品。這舉動嚇壞了船上的葡萄牙人,幸虧船上有位呂宋島人,能與馬卡道人溝通,隔天馬卡道人帶來了飲水與食物,展現了善意。
- Sep 01 Mon 2025 22: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6. 歐兜麥日記I:恆春古城,思想起
1875年(清光緒元年)由沈葆楨向朝廷請造,1879年(光緒5年)7月15日竣工,規劃者為精通堪輿之術的台灣道劉璈,選定「車城南十五里之猴洞」為縣治,以猴洞山為城內龍脈,在,西屏山、龍鑾山、虎頭山為基準,找出青龍、朱雀、白虎及玄武個方位,開設四門。除了南門又稱明都門外,四座城門均以東南西北方位為命名。縣城由四靈護衛,城牆以石灰石構築,上部砌以紅磚;四座城門,底部以咾咕石堆砌而成,以磚砌為城樓,樓前有軒亭,軒亭又稱抱厦,通常位於廳堂前方的小屋,為恆春城之特色,功用在於遮擋烈日與暴風雨。目前恆春縣城只剩南門留有城樓,其餘三座城門的城樓均已拆除,只剩平台。
- Aug 03 Sun 2025 15: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5. 歐兜麥日記I:從「開山撫番」到「易撫為剿」,獅頭花
1875年(清光緒元年)獅頭社戰役
如前述,在牡丹社事件中(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59-04. 歐兜麥日記I:愛與和平世紀大和解:野牡丹與百合花),清廷派了船務大臣沈葆楨來台,外加唐定奎提督率領6500名淮軍駐紮在枋寮一帶,沒想到在同年底,日軍領了50萬兩白銀,就歡天喜地地回到日本,留下滿目瘡痍的營地還有滿臉錯愕的沈葆楨與唐定奎。
- Aug 02 Sat 2025 13: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4. 歐兜麥日記I:愛與和平世紀大和解,野牡丹與百合花
- Aug 02 Sat 2025 09: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3. 歐兜麥日記I:探訪斯卡羅,傀儡花
由枋寮沿著台26線繼續南下,迎面而來的是一大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湛藍大海,但是這片大海並不如表面般的寧靜,156年前一艘美籍商船羅妹號(Rover,原意是漫遊者、流浪者)在外海觸礁遇難,船員分乘兩艘小舢舨在烈日之下拚了命地往岸上划,原以為上了岸就會得救,豈知等在岸邊卻是一場腥風血雨的災難。
- Jul 03 Thu 2025 18:1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2. 歐兜麥日記I:浸水營古道前段,胡鐵花
我的歐兜麥之旅的第一站,來到了「水底寮」。水底寮就位於台1線與台17線的交會點,也就是說從高雄往墾丁南行,不管走哪條路都會經過水底寮。有趣的是,就如同前言所說,國境之南我之前有多次造訪的紀錄,就是沒來過水底寮,這回多虧了《浩克慢遊》兩位老師,在節目中特別介紹這地方,否則我鐵定又會走過又錯過。
- Jun 01 Sun 2025 16:35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01. 寫在出發之前:鳳山武洛塘山淮軍昭忠祠之神鬼任務
2022.11.11
看似這趟國境之南的「歐兜麥之旅」,應該是歡樂及充滿回憶的一趟旅行,不過在出發之前,我可是花了不少時間,把陳耀昌醫師所寫的《傀儡花》、《獅頭花》全看完。原本認為這兩本小說所述說的故事都是發生在1867年(清同治6年)、1874年(清同治13年)枋寮以南,正與我即將出發的旅行目的地相同,不過當我看到《獅頭花》最後幾頁時,赫然發現促使陳耀昌醫師動筆寫下《獅頭花》這本書的開端,竟然就在我居住的城市—高雄。
- Jun 01 Sun 2025 16:26
跟著書本去旅行 58. 歐兜麥日記I:國境之南
- Jun 01 Sun 2025 09:31
跟著書本去旅行 57-04 來山腳下作「客」:六堆客家園區
2024.02.24
跑完六堆運動會42K後,我前往今天賽道有路過的六堆客家園區,原本以為參加六堆運動會就會在「六堆」起跑,今天我才知道,原來六堆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一個集合名詞,含蓋了高雄、屏東淺山地區多個客家聚落,看到客家園區外掛著六幅巨型布幕,分別代表:
- Jun 01 Sun 2025 09:1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7-03 屏東萬丹:屏東古早係阿猴,萬丹係街仔頭
2023.02.07
今天來山腳下作客,還沒這麼快結束,我沿著萬丹路,接續大學路,來到萬丹鄉。萬丹鄉不是傳統的客家聚落,住民以閩南人居多。2017年12月我也是為了參加馬拉松而來到萬丹鄉( 詳 Eddie的路跑人生 46. 萬丹紅豆馬拉松:紅豆生南國, 此物最相思),不過今天不跑馬拉松,但要吃紅豆餅。
- Jun 01 Sun 2025 09:10
跟著書本去旅行 57-02 來山腳下作「客」:屏東竹田
- Jun 01 Sun 2025 08:44
跟著書本去旅行 57-01. 來山腳下作「客」:屏東內埔
- May 31 Sat 2025 08:42
跟著書本去旅行 57. 屏東內埔&竹田:來山腳下作「客」
公共電視《浩克慢遊第4季EP05. 來聽 山腳下的歌》,走訪了屏東萬巒與內埔, 其中萬巒早在2020年元月,我趁著參加吾拉魯滋 紅藜馬拉松(詳 Eddie的路跑人生 60. 屏東紅藜馬拉松:我漫步在北大武山下,感受濃濃的原民風)的機會,已經拜訪過萬金教堂、五溝水,不過兩位老師在節目開場再三強調的「絕不提豬腳」的一集,我當時可沒照辦,堅持帶一隻豬腳回去加菜(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27. 屏東萬巒:北大武山腳下的西班牙堡壘)。但是兩位老師介紹的屏東內埔,反倒引起我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