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7 Sat 2024 12:20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02.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_日治時期酒肆場所
- Sep 07 Sat 2024 11:12
跟著書本去旅行 48-01. 台南三部曲之三:日治時期的台南(西元1895年~ 1945年)_台南測候所
2021.11~ 2021.12
1894年(清光緒20年),清日甲午戰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給日本,1895年起台灣結束了212年的清領時期,進入為期50年的日治時期。
- Sep 07 Sat 2024 11:08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7.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_府城四大石坊
這回走訪台南,我無意中還發現,台南還擁有四座清領時期的石坊,其中讓我最驚訝的是「接官亭」,而最低調的莫過於藏身於府前路與西門路交叉口巷弄內的「蕭氏節孝坊」;而「泮宮石坊」是我第一個看過的石坊,卻不知「泮宮」是啥意思;最後一座,「重道崇文坊」是走動最遠的石坊。
- Sep 07 Sat 2024 08:34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6.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_安平五大洋行
在道光年間,台灣的貿易重鎮集中在西外城區的五條港,另一方面隔著台江內海對望的安平,卻悄悄地日益興盛起來,因為到了清道光20年後,台江內海陸化嚴重,五條港已經淤積無法讓手撐船通行,商業活動隨即被安平所取代;加上1860年(清咸豐10年),第二次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城,咸豐皇帝帶著皇后(後來稱為慈安太后)與懿貴妃(後來的慈禧太后)倉皇逃到承德避暑山莊避難。咸豐授權恭親王奕訢與英法兩國談和,最後簽下《北京條約》,明定開放數十個通商口岸,其中安平港就是其中一個。興盛時期據傳有數十家貿易商或貨運代理人(forwarder)在安平設立據點,那時稱作「洋行」。當時,洋行主要經營的項目就是茶葉、蔗糖和樟腦。
- Sep 06 Fri 2024 19:45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5.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_台灣府城外砲台
台南在明鄭及清領時期都是台灣重要的行政中心,台南靠海的安平港(或稱大員港)也是這時候的國際貿易重要港口,海防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尤其是清道光年間發生鴉片戰爭後,對於歐美勢力延伸到亞洲國家,在港口設置砲台尤其重要。時至今日,台南還有幾座清領時期興建的砲台留存。
- Sep 06 Fri 2024 19:18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4.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_五條港園區
自古以來台南的西側是與水岸相連,在明鄭時期水岸大約是在現今西門路一帶,進入清領乾隆年間水岸一度退到金華路(台17甲線)一帶,這一側多了不少海埔新生地,由於對外貿易發達,這一大塊新生成的土地上,有多條水道縱橫,沿著水道店鋪一家接著一家成立,這一區慢慢成為台灣府新興商業聚落。
- Sep 01 Sun 2024 15:36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3.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_繞著台南古城垣走續集
- Aug 03 Sat 2024 08:32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2.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_台南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
2004年嘉義市慶祝建城三百年,那台南不就早已超過三百年,事實上不然,台南雖然號稱府城,但是台南是在1723年(雍正元年)才由台灣知縣周鍾瑄創建木柵築城,當時設立了七座城門,據傳那時府城的城門還是相當簡陋。因此到了2004年,台南府城建城的歷史才281年。那台南從1624年西荷接著明鄭時期,都是台灣經濟、行政中心,到2004年少說也有380年歷史,怎麼建城的時間少了100年?
- Jul 06 Sat 2024 11:24
跟著書本去旅行 47-01.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西元1683年~ 1895年)_台南四坊
- Jul 06 Sat 2024 10: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14.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台灣的尼德蘭遺跡
- Jul 05 Fri 2024 19:10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13.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孔廟:全臺首學
台南孔廟,建於1666年(明永曆20年),由鄭經的咨議參軍陳永華建請興建,是臺灣最早的孔廟(當時稱為「先師聖廟」)。在先師聖廟的左側設有明倫堂,作為講堂之用。明鄭時期在台灣的科舉制度不以八股文作為選才標準,而以學校教育作為培育人才的管道,陳永華認為國家可否興盛,「人才」才是關鍵。當時八歲男童就可接受初等經史教育,每月考試一次,依照成績優劣發放廩膳(也就是零用金的意思,鄭成功小時候在泉州念書也領過,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10.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鄭成功傳奇) 。念書還有零用錢可以拿,源自於陳永華主政時期。
- Jul 05 Fri 2024 19:06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12.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反清復明密碼
- Jun 02 Sun 2024 19: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11.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古蹟裡的梅樹
2022.01.26
每年的元月份,我都會前往台南楠西區梅嶺(詳 Let's go hiking 24. 台南梅嶺 梅峰古道-伍龍步道 & 76. 台南梅嶺梅龍步道:漫步梅花香)或白河區的大凍山賞梅(詳 Let's go hiking 78. 台南白河大凍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這一回,我在王浩一老師的書裡得知,賞梅不用開車大老遠到楠西區或白河區,也不用登高健行,在台南市中西區就看的到。我特地找了一天,前往王浩一老師所稱台南市區三處古蹟庭院裡,看看梅花開了沒?
- Jun 02 Sun 2024 17:00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10.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鄭成功傳奇
- Jun 02 Sun 2024 16:01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9.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_為何不走倒風內海水線?
那回到亨布魯克的避難路線,依照陳耀昌醫師在《福爾摩沙三族記》的描述,感覺上是依照現今的台1線道路北上, 最後抵達的地方是諸羅山,也就現在的嘉義市。如果哆囉嘓社是在現今的台南東山區,那亨布魯克牧師應該走的是台3線,但是台3線多半是山區崎嶇的道路,要前往嘉義避難反而多繞遠路。若是在現今的台南後壁區休息,境內多半是平原地形行動速度會比走山區道路要快。縱使鄭軍擁有騎兵部隊,但是初抵台的士兵未必熟悉當地地形及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