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1.11~ 2022.03

01.話說從頭:福爾摩沙三族記,陳耀昌 著

一回在書局裡逛著,看到一本陳耀昌醫師所著的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台版社出版),興致所及翻開書的內頁讀了起來,故事內容是藉由一位荷蘭牧師亨布魯克(Antonius Hambroeck)之女瑪利婭,述說在西元1647年跟隨著家人一同來到東方,一個稱作為福爾摩沙的地方開始了一段異鄉生活的旅程。接著,我看了一下書的封底的標價,覺得還能接受,當天就把書帶回家,不過這本厚達400頁的小說,並沒有立刻列入我閱讀的清單,而是靜靜地擺在我的床頭,直到公共電視史詩級大戲《斯卡羅上映。

 

由曹瑞原執導的《斯卡羅影集取材自《傀儡花一書,作者也是陳耀昌醫師,不過該書是以西元1867年發生在琅嶠(現今的屏東恆春一帶)的美國羅妹號事件為背景的故事,不過這部影集不僅我勾起了當年我在恆春當兵的往事( 跟著書本去旅行 59. 大叔的摩托車日記:國境之南/ 04. 牡丹花與百合花),另外也讓我想起《福爾摩沙三族記這本書。

 

翻開內頁,楔子,寫到2004年的台南四草大眾廟,這一處現在隸屬於台江國家公園的範圍裡,一天來了一位貴客,他是尼德蘭國()的前總理 ,在卸任前透過駐台代表得知在三百年前,尼德蘭國的將士曾在台灣發生的戰事,客死異鄉的將士遺骸就埋在此處。這一天他特地來到台南四草祭拜祖國英靈。

 

(註:尼德蘭國,英文是Netherlands,字面上的意思的低地國家,以前習慣稱作荷蘭Holland Dutch,不過我在西班牙聖雅各之路上遇到的荷蘭人都自稱自己來自Netherlands,所以本文提到荷蘭都儘量置換成尼德蘭國,刻意不依照原著用的名稱,目的是為了尊重該國的國人,就像我們的國名為Republic of China卻被認為就是China,所以希望稱呼我們來自於台灣Taiwan不過有些專有名詞都習慣上使用荷蘭二字,我還會加以註明。)

 

我讀到此段文字時,對於新聞媒體是否當時有大肆報導此事不曾留下印象,不過幾年前我曾經來到剛成立的台江國家公園大眾廟前。一度還以為是收置無主孤魂的萬善祠,這間怎麼會蓋得如此規模。現在才知道這其中有很大的誤解,大眾廟主祀鎮海大元帥,在1661(明永曆15/ 清順治18)就是鄭成功麾下大將陳澤,原本稱為大將廟,而在閩南語中的大將大眾因相近,後來就傳為大眾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而大眾廟後方的尼德蘭(荷蘭)人骨骸塚是在1971年廟方決定舉辦建醮儀式,鎮海大元帥扶乩臨壇,指示信徒挖掘出來。這才讓我恍然大悟,身為台南人,竟然對國姓爺鄭成功這段歷史一無所悉。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台南,又稱府城、台灣府,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稱號,範圍也隨著時間也有所不同,我依西荷與明鄭時期(西元1624~ 1683)、清領時期(西元1683~ 1895)及日治時期(西元1985~ 1945)三個時間序列來探訪這座古城仍流傳至今的遺跡,也順道重新認識自己出生及成長的城市。

 

現在就重回台南四草,開始西荷與明鄭時期的台南之旅。

 

四草大眾廟:尼德蘭國立國以來第一場海外吃敗仗

當人們不了解歷史文化背景,常常來到一個景點就是買東西、吃東西,然後趕著去下個點。而我幾年前就是這樣的心情來到台南安南區的四草,所以大眾廟旁就有美食街,這裡有著台版亞馬遜綠色隧道,所以就要搭船遊台江。對於外地來的觀光客,做這樣的行程安排一點也沒錯,但是讀完福爾摩沙三族記這本書,我卻有著萬分感慨,這裡三百年前是鄭成功與尼德蘭人第一場陸戰的地方。當初鄭成功以金門、廈門為根據地,數度與清軍交手,一度攻入金陵城(現今南京),不過很快地又退回閩南。在1661年鄭成功採納尼德蘭人通事何斌建議,稱台灣擁有「沃野千里,糧食無虞」,奪取台灣作為反清復明的根據地將大有可為。而當時鄭成功手約握有25千名兵力,當時在台灣的尼德蘭人也不過一、二千人上下,兵力頗為懸殊。

 

當時,鄭成功的主力部隊趁著漲潮沿著狹窄的鹿耳門水道進入台江內海,而命宣毅前鎮陳澤率領水師陸師近四千兵力,於北線尾登陸部署。在熱蘭遮城(現今安平古堡)的最高長官揆一(Frederick Coyett),派出老將佩德爾率領240名火銃隊,乘船出擊。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尼德蘭的部隊幾度與陳澤軍隊近身肉搏,最後連帶隊官佩德爾也命喪黃泉,只剩幾十名士兵負傷逃回熱蘭遮城。然而這只是這場戰事的第一回合:陸戰,鄭軍完勝。

 

緊接著揆一命戰艦赫克托號、格拉夫蘭號及通訊鑑瑪利亞號攻擊鄭軍船艦。鄭軍以小船包圍大船的方式將航空母艦等級的赫克托號擊沉,通訊艦瑪莉亞號匆忙逃離台江內海,前往尼德蘭國在東方的最重要據點巴達維亞(現今印尼的雅加達)求援。第二回合,海戰,再度由鄭軍獲勝。

 

而這場戰事遺骸,無論是鄭軍還是尼德蘭人,都集中在一起掩埋,就成為現在四草大眾廟後方的尼德蘭(荷蘭)人骨骸塚」。

 

尼德蘭國自1648年自西班牙獨立建國以來,荷屬東印度公司與西印度公司在海外所向匹敵,幾乎毫無對手,但在1661年卻在台灣吃了第一場敗戰。然而,無獨有偶,1664年尼德蘭又被英軍打敗,喪失北美新阿姆斯特丹(現今的紐約曼哈頓);接著1672年法國入侵,尼德蘭國的黃金時代正式結束。

 

斯卡羅的故事裡,台灣原住民曾在19世紀打敗美國海軍;而更早以前在17世紀,鄭成功的部隊也擊敗過來自歐洲的尼德蘭,只不過當年的尼德蘭的軍隊並非官方,而是隸屬於東印度公司(VOC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這家私人公司。VOC曾經是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第一家掛牌公司,公司內設有17位決策小組,為VOC最高權力中心。而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609年,是世界上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版社,pp201]

 

尼德蘭 (荷蘭)海堡遺址

在大眾廟的一側,會看到一塊大石寫著尼德蘭(荷蘭)海堡遺址。其實在福爾摩沙三族記》書中也有提到:尼德蘭人在北線尾築了一個海堡,稱之為Redoudt Zeeburch,建於1627年。這是一座石房,疊造一座砲台,扼守港道出入口,港道另一旁為築有熱蘭遮城的大員島。1631年改建為三層建築,上層樓價有六門大砲,城牆厚2.5公尺。1998年台南市政府修建提岸工程,發現疑似尼德蘭時期磚石結構,但未確定。於是以塑膠布覆蓋遺址,再以軟質細砂回填,待以後考古挖掘。[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版社,pp182-183]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不過,到了2021年底, 尼德蘭(荷蘭)海堡遺址還是原封不動地立在台江綠色隧道航道旁。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北汕尾一路

如果打開Google map,從台南市區前往四草綠色隧道最快的路徑應該是:過四草大橋接四草大道,再左轉接大眾路即可。但是我回程時,刻意改走北汕尾路返回安平區,因為這條路名就是以1661年陳澤登陸的地名來命名,而北汕尾就是北線尾的舊稱,原是鹿耳門水道旁的一大片沙洲,而的意思就是沙洲高處脊部[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版社,pp221]。現在大眾廟後方的確有個小山丘。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若你曾經跑過台南古都馬拉松42KM組,也會對這條路不陌生,古都馬拉松的後半馬會通過四草大橋往鹿耳門前進,到府城天險折返,再沿著鹿耳門溪的堤坊接回北汕尾一路往南跑回四草大橋,最後回到林默娘公園或永華行政中心,終點。跑在北汕尾一路時,寬闊的車道幾乎看不到其他車輛,連行道樹都少得可憐,跑了兩回的古都馬(Eddie的路跑人生 35.台南古都馬拉松:回到主場48. 台南古都馬拉松2.0:穿梭台江內海五百年)都在這段路上差點崩潰。現在我終於明白,主辦單位為何會選擇這條道路為賽道之一,因為這對台南人而言深具意義。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熱蘭遮城(安平古堡)揆一的持有戰,撐了9個月

越過四草大橋回到台南安平區,三百年前尼德蘭人稱為大員Tayouan」。沿著北安路往東行,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棟約是三層樓高的紅色屋頂的尖塔,那就是安平古堡,然而它的另一個名字是熱蘭遮城或更早之前稱為奧倫治城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西元1623年,尼德蘭人曾派遣16名士兵及34名班達島土著來到大員修建城堡,因受到當地原住民襲擊,死傷慘重,退回澎湖。一年後,西元1624年又回到原地重建奧倫治城。[資料來源:王家祥,倒風內海,玉山社,pp23]奧倫治是當時尼德蘭國國王的名字。1626年,建造計畫中的奧倫治城,分內城與外城,內城正逐漸由磚石、糯米、糖漿、蚵殼灰,三合土砌造而成,預定厚三尺八寸四分,高十八尺,外城尚未開始動工。[資料來源:王家祥,倒風內海,玉山社,pp49] 為了加速工程進度,建城用的磚石陸續由中國運來,並大量招聘中國人。

 

到了1627年奧倫治城改名為熱蘭遮城」,意思是「海陸之國」。尼德蘭人計畫在此處居住很久,在陸海交替之地建立他們永遠的國度。[資料來源:王家祥,倒風內海,玉山社,pp107]

 

16615月,尼德蘭人在北線尾一戰吃了敗仗。普羅民遮城沒幾天後也宣告失守,尼德蘭人在台灣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據點只剩熱蘭遮城。而熱蘭遮城的守城長官揆一,他盡速清點城內人數,官士兵及眷屬約1700人。存糧也足夠固守城池三個月不成問題,但是要等巴達維亞派出援軍,至少要撐六個月,這令揆一相當苦惱。然而,尼德蘭的援軍事實上也沒讓揆一苦等六個月,在七月底就有一艘荷蘭號出現在台江內海南水道口;緊接著又在八月來了11艘大船。這應該讓揆一及守城士兵士氣大振才對。

 

當然故事的發展就沒這麼簡單,首先是七月底來的那條船,上頭載著是巴達維亞檢察官范奧迪賽,帶著揆一的撤職令來到大員,這讓揆一啼笑皆非;換句話說,巴達維亞的長官還不知道在這塊土地上的戰爭已經打了三個月,而范奧迪賽所乘坐的船在外海停留一天,眼看苗頭不對跑到日本,根本就是來台一日遊的行程。巴達維亞來的豬隊友還不只一個,接著,八月來的11條船是五月初第一波海戰組,負傷逃走的通訊艦瑪利亞號,逆風行駛竟回到巴達維亞求援來的。不知道是巴達維亞的長官是不把鄭成功的25千名兵力看在眼裡,還是自我感覺良好,來救援的11艘船總兵力不過七百人,而且艦隊司令官卡烏(Jacob Caaeuw)還是半調子的艦隊將領。八月領軍前來遇上了連日的大雨,讓船艦靠不了岸,還讓厄克號擱淺,船上41名船員都成了鄭軍的俘虜,同時讓鄭成功獲得尼軍重要的情報。

 

其餘的10艘船,因無法靠岸竟然跑到澎湖去抓山羊、牛、豬,說要幫揆一找補給,直到九月初才又回到熱蘭遮城。

 

鄭軍與尼軍第二次海戰就發生在九月十六日上午,尼德蘭軍先向大員市鎮砲擊,上回揆一派出大船對上鄭軍的小船在靈活度上吃了大虧,這一次準備了小艇上頭搭載了一或二門砲,用以跟援軍的大船搭配。兩軍交戰一開始,鄭軍雖然在船艦的數量及兵力上佔了上風,不過尼德蘭船艦的噸數比鄭軍大上許多,鄭軍並沒有討的便宜,反而是陷入苦戰。直到陳澤手下副將林進紳率領十多位弟兄,潛入水中游到寇克肯號旁,趁黑爬上船,用火藥炸破了寇克肯號的主砲,並讓艦體受創嚴重,成了鄭軍的活靶。接著,戰局開始逆轉直下,平底船科登霍夫號擱淺了,船員也被陳澤俘虜。

 

第三回合,海戰,鄭軍再度獲勝。

 

在熱蘭遮城的揆一本想趁鄭軍大肆慶祝再度獲勝之際,偷襲鄭軍司令部,不過在城內議會並不同意。而援軍司令官卡烏更想逃離這個是非之地,於是提議自告奮勇要讓城內兩百餘老弱婦孺先行離開,這讓艦隊司令官卡烏搖身一變成了撤僑領袖,同年10月,尼德蘭國開始撤離僑民,不過領袖並不是卡烏。

 

而在鄭軍方面,雖然沒能一鼓作氣收復熱蘭遮城,卻也沒積極攻打揆一,反而自己先跑去視察台灣這塊土地,留下陳澤等將領盯著揆一的動作,偶而去城邊放放煙火嚇嚇守軍。

 

堅守熱蘭遮城的揆一,曾試圖阻擋來自廈門的運補船,不過功敗垂成;同樣地,鄭成功也沒成功切斷尼德蘭人的補給線,10月下旬從日本運補了麵包、麵粉、食物到熱蘭遮城。兩軍形成對峙局面。

 

不過到了11月,揆一接到大清國閩浙總督李率泰的來信,希望清尼結盟一同消滅鄭成功,不過李率泰要求揆一先派兵到福建先拿下鄭成功在廈門的老巢。這個提議實在太誘人,揆一派出數百人由卡烏領軍,12月初浩浩蕩蕩前往廈門。然而,死裡逃生的卡烏在10月沒成功脫困,這回可是卯足全力,將船隻駛回.....巴達維亞。沒錯,揆一又被自己人擺了一道,其中豬隊友卡烏還連續擺了兩道。

 

清尼聯盟的這件事,也傳到了鄭成功耳裡,鄭成功開始轉變策略,積極攻城。1662年一月底,鄭軍對熱蘭遮城的烏特列支堡發動猛烈的砲擊,一天之內落下近2500發砲彈,幾乎把烏特列支堡夷為平地,然而守軍的傷亡只有個位數,不過尼軍的士氣已經崩潰,士兵開始叛逃。兩天後,熱蘭遮城議會決定,投降。

 

歷時九個月的戰事終於宣告落幕。鄭成功帶著25千名兵力,初期以旋風不及掩耳的方式,擊退尼軍並拿下赤崁的普羅民遮城,但是後續對上揆一,熱蘭遮城內的兵力及後來增援仍遠不如鄭成功,揆一還是堅守了九個月,實在令人敬佩。

 

166229日,揆一與尼德蘭人撤出了熱蘭遮城,與選擇離開的尼德蘭人,搭上船隻離開了台灣這塊土地。鄭成功入主熱蘭遮城改名為王城」,改「大員」為「安平」,然而他並不知道這場戰役是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中,東方唯一一場打贏西方的戰役,也避免台灣這塊土地淪為如菲律賓、印度、印尼一樣被西方列強殖民的命運。然而,相對於鄭成功對降將揆一的寬大,回到巴達維亞的揆一,被VOC流放到班達群島,直到1674年,揆一的家人才以25,000荷盾贖回揆一。1675年揆一回到尼德蘭國,同年被遺誤的福爾摩沙一書出版,相傳作者就是揆一,書中直指失去福爾摩沙的罪魁禍首,卡烏赫然在列。

 

歷史,總為後人留下軌跡。

 

現在在工作上遇上了豬隊友,或許可以稱為遇上了卡烏」。

 

另外,揆一,事實上並不是尼德蘭人,他是在瑞典出生,有著北歐民族堅忍不拔的個性,像是卡通中北海小英雄裡的小威,多以智慧取勝。雖然在歷史記載中,揆一是尼德蘭在台的最後一任長官,不過我深深覺得他雖敗猶榮,他曾試圖以寡擊眾,退守城池,在糧食可能短缺下,先將老弱婦孺送走,不讓無辜的百姓坐困愁城,而他留下來繼續跟鄭成功對峙。2006年,揆一的十四代後人,來到台灣祭拜鄭成功。陳耀昌醫師在書中也提到,尼德蘭前總理來到台南四草祭拜英靈時,也提到:揆一在臨終前一命子孫,要感謝國姓爺,因為國姓爺對待他比他效力二十多年的尼德蘭還好。

 

早些年,台灣瘋棒球時,每回台灣棒球隊在主場迎戰橘子軍團—尼德蘭代表隊時,就會在觀眾席上看到有熱情的球迷,搬出了鄭成功的畫像。不管這場比賽雙方主戰的投手是誰,總教頭資歷或謀略有多深,你的腦海中是否會回到三百多年前那段驚心動魄的台尼第一次交戰時刻。

 

2024年台南建城四百年

當初是在2021年底開始一邊找時間走訪台南各個景點,一邊動筆開始寫下這些地方背後的故事,轉眼間來到了2024年,痞克邦上頭的部落格空間終於輪到跟著書本去旅行的第46集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而在此同時,台南市政府正在媒體上開始宣傳2024年是台南建城四百年,而有了台南400的整年的活動。

台南建城400年.png

有趣的是,明明當初在我寫的跟著書本去旅行的第47集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 02.台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會提到台南府城真正築有城牆與城門,其實是要到1723(清雍正元年)由台灣知縣周鍾瑄以木柵為城,並設了七座城門,因此由1723年到2024年也才滿300年,據說1723年台南府城的城門還相當簡陋,也不是府城最輝煌時的城池。真正要說府城稍具規模,是要到1736(清乾隆元年),木造改石砌城門,不過此時台南府城還只有七座城門,還不是最終版本,直到1775(清乾隆40)美學大師蔣元樞到任後,新設小西門(現今存放於國立成功大學光復校區,當初小東門的位置),台南府城八座城門全數到齊,這已經是距離現在(2024)250年前的事情。所以台南市政府是怎麼算,台南府城為何會有400? 因為台南市政府所稱的城池不是指台南府城,而是原稱大員的安平上的那座城池,也就是舊稱熱蘭遮城的安平古堡,而熱蘭遮城的確建於1624年,不過現在在安平古堡內唯一跟尼德蘭人所建的熱蘭遮城有關的,只剩下一道城牆及數個水井。

 

歐風的熱蘭遮城去那兒?

但是到訪現今的安平古堡,你是否跟我有同樣的疑惑,那座尼德蘭人建的熱蘭遮城去那兒?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話說1683年施琅收復台灣後,把熱蘭遮城(鄭成功改名為王城)改為台灣水師協鎮署」改稱為「磚城」,1718(清康熙57)鳳山知縣李丕煜在城內修葺水師衙門,並設置火藥庫。1778(清乾隆43),台灣知府蔣元樞又在磚城西方沿岸興建海堤,以防海水侵襲城牆,現今稱之為「乾隆海堤」。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然而,進入清道光年間,已不稱磚城改名為「台灣城」,加上台江內海陸化嚴重,台灣城已經失去海防價值,變成後勤補給倉庫。到了清咸豐時期,安平開放通商,外國商人、傳教士蜂擁來到安平,當初的軍事重鎮變成了對外貿易商圈。1868(清 同治7),爆發樟腦戰爭,來自於香港的兩艘英國軍艦重創台灣城(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47.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 06.安平五大洋行),此時的熱蘭遮城幾乎成為廢墟。

 

壓垮熱蘭遮城的最後一根稻草,就是牡丹社事件(詳 跟著書本去旅行47. 台南三部曲之二:清領時期的台南/ 05.台灣府城外砲台 )1874(清 同治13),清廷派沈葆楨擔任欽差大臣來到台灣,取用殘破不堪的熱蘭遮城的磚材來修建二鯤鯓砲台,也就現在我們稱作億載金城。也就是說,熱蘭遮城到了清領時期,犧牲它的肉身貢獻給具有法式風格的億載金城。

 

1895年,日治時期開始,熱蘭遮城不管改名為什麼,只剩下南面城垣。1897年,日人以紅磚砌成現今外觀,並在最高層建築日式和房,作為海關長官官邸。1908(明治41),日人將原先建於安平碼頭的燈塔遷移到磚台的西北側,此時熱蘭遮城變成燈塔,負責引導安平外海船隻。1930(昭和5),台灣總督府拆除海關長官邸,改建成西式洋樓,也就是現今的熱蘭遮城博物館。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1975(民國64),台南市政府在日治時期的燈塔上加上尖形屋頂,並把圓形塔身改成方形,塔尖漆上紅頂,塔身為純白色,也就是現在的模樣,現在稱作「安平古堡」。不過,現在這模樣一點也不老,屬於古堡遺跡就是在紅磚台西側幾道古城牆, 斑駁的城牆上,依稀可以看到混著蚵殼的牆面,如果注意到這城牆的厚度幾乎是成年人單臂長,這也難怪三百年前鄭成功圍攻數月徒勞無功,一百五十年前磚材還可以繼續循環利用興建億載金城,堪稱綠建築代表之作。現在安平古堡也是台南人婚紗取景熱門景點,不用出國就有歐洲城牆當作背景,很棒吧!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普羅民遮城(今 赤崁樓)

而說到尼德蘭人在台的二座城堡--普羅民遮城,命運就多舛了。1653年,尼德蘭人在新港社所居的赤崁建了這座城。現在地理位置就在台南市區的中心位置,不僅交通方便,四周圍有著更多美食店家,還可以連著大天后宮、祀典武廟一同排入行程,不過原本應是歐式風格的建築,現在變成了中式廟宇,整個大走味。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話說陳澤與揆一打完第一回合的陸戰與第二回合的海戰,鄭成功的主力部隊在禾寮港(現在的永康區洲仔尾地區,有一說是現今鴨母寮菜市場,成功路和忠義路一帶;而現在台南市政府在成功路與觀亭街口立了一座地標 )登陸,不過從鄭成功部將楊英所著《從征實錄》寫到,「是晚我舟齊到,泊禾寮港,登岸札營。」 鄭成功在禾寮港登陸無誤。而普羅民遮城的長官貓難實叮(Jacobus Valentijn,又譯為華倫汀)幾乎毫無作為,只有零星的抵抗以及趁著夜色派人出來燒毀糧倉,企圖餓死鄭成功的部隊。問題是,鄭軍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當地百姓的歡迎,道路旁盡是漢人帶著飲水及食物以迎王師。貓難實叮只守了4天,到了第5天就舉白旗投降。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那歐式城堡怎麼會變成中國廟宇?

既然尼德蘭人只守了4天就向鄭成功投降,加上鄭成功當時對部屬相當嚴厲而對尼德蘭人卻是寬大為懷,史書上均有詳實的記載,那歐式的普羅民遮城又怎麼會變成中國式廟宇?

 

話說,1661(明永曆15/ 清順治18)鄭成功收復普羅民遮城後,定台灣為東都明京並設置一府二縣,一府即是承天府,二縣北為天興縣,南為萬年縣。承天府治便是使用普羅民遮城作為辦公處所。1662年,鄭成功過世,長子鄭經自廈門回到台灣,1664年廢東都改稱東寧,並裁撤承天府,普羅民遮城改為軍火庫。

 

1721(清康熙60),鴨母王朱一貴起義,五月攻陷台灣府,曾拆下鐵門鎔製成武器。後來,台灣地震、颱風侵擾下,普羅民遮城只剩下四周圍城牆。到了清同治年間,有信徒在此地興建大士殿,供奉觀音大士。不過1884(清光緒10),清法戰爭爆發,法軍侵擾越南北部及台灣雞籠一帶,原本宅在家的劉銘傳再度復起,全權督辦台灣軍務。首先劉銘傳御命台灣縣知縣沈受謙堅守台南,拆掉普羅民遮城的牆基,淨空城堡上的破壁殘垣,建立制高點,此時連同民間籌建的大士殿也被拆了。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然而,法軍並沒有進犯台南,而是在雞籠獅球嶺及暖暖一帶,遭遇清軍頑強抵抗,法軍傷亡慘重,此次戰役台中霧峰林家的棟軍功不可沒(跟著書本去旅行 20. 歷史謝幕 風華不再)1886(清光緒12),清法戰爭結束了,台灣縣知縣沈受謙在普羅民遮城的遺跡上興建了蓬壺書院、海神廟、文昌閣、五子祠。隔年,劉銘傳又重建了大士殿。至此,紅牆飛簷取代了歐式城堡,書香取代了戰鼓喧天的戰爭場面,也成為府城民眾的信仰中心。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進入日治時期,海神廟、文昌閣和五子祠當做陸軍衛戍病院和臺南師範學校學寮,同時將海神廟及文昌閣上層改為日式風格。1911(大正元年),五子祠因為颱風而倒塌。1918(大正7),醫院遷離,改為日語學校及學生宿舍。1942(昭和17),日治時期最後一任台南市長羽鳥又男,在二戰末期,物資缺乏下仍堅持修復赤崁樓。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1945(民國34),台灣光復,赤嵌樓改稱台南市歷史博物館。1960(民國49),大南門內的九隻贔屭遷移到赤崁樓園區內。1965(民國54),大幅修繕赤崁樓。

 

西荷時期的普羅民遮城至今的赤崁樓,在各個時代有著不同的任務,而留下了不同的面貌。

 

贔屭命運大不同

前述,現在在赤崁樓基座旁有九隻贔屭駝著沉甸甸的石碑,是從大南門遷移過來的,其實原本應該有十隻贔屭。先說說這贔屭的由來。

 

1787(清乾隆51),彰化發生林爽文事件,一個月的時間台灣不少城鎮都被林爽文的部眾攻陷。同年十月,乾隆改派陝甘總督福康安來台平亂,福康安帶著九千兵馬渡海,並在台灣招募六千台勇加入平亂。雙方第一次激戰於彰化八卦山,林爽文大敗,逃往現今南投集集與魚池。最後,林爽文在埔里山區被俘,被送往北京,問斬。

 

乾隆皇對於福康安處理這件民亂相當滿意,親自動筆寫下五篇詩文來紀念此事,並下令將詩文刻於石碑之上,四面碑文以漢文撰寫、四面以滿文撰寫,兩面漢滿並用,共計10面。 而碑座就是龍生九子之一,贔屭。傳說贔屭,長得像烏龜又喜歡背重物,在大禹治水的年代協助大禹推山挖溝,疏運河道有功。

 

碑石與碑座的石材選定使用金門的花崗石進行製作,當載運碑石與碑座的船隻,由金門前往台灣的途中,有一贔屭不幸落水,遍尋不著,當時官員隱匿不報,立刻用台灣石材復刻一隻MIT的贔屭補上。原版的九隻贔屭後來安置在福康安生祠(現今台南女中附近,日治時期因道路拓寬而被拆除)前,而那隻MIT的贔屭卻被另外九隻金門製的贔屭排擠,被放放逐到嘉義公園裡,遠離府城。在王浩一在廟口說書中,提到另一種官方說法,是乾隆皇下旨,將一隻贔屭安置在嘉義,因為諸羅城民與清軍協防有功,使得林爽文叛軍無法攻陷諸羅城[王浩一,在廟口說書》,心靈工坊,pp242]。這種說法我也不相信,因為當年未被林爽文及其部眾攻陷的府治除了諸羅,還有鹿港及台灣府兩地,台灣府留了九隻,諸羅縣分到一隻,那鹿港半隻也沒有,這不是很奇怪嗎?

 

我在2019年十二月前往嘉義市尋找陳澄波密碼時( 跟著書本去旅行 26. 嘉義市:陳澄波密碼),真的在嘉義公園發現一隻烏龜駝著一塊石碑,當時我在附近竟然找不到解說牌說。(乾隆皇送的禮物,竟然沒立解說牌,其中原因必定不單純。) 到了2020年六月,我造訪雲林石龜車站時,在車站內發現了一則靈龜撞破諸羅城」的故事( 慢遊,這一站 18. 雲林石龜車站:候鳥來的季節),一度以為我揭開了嘉義公園石龜的身世,豈知還是誤會一場,直到回到故鄉台南,才發現真正謎底就在身邊,這隻命運多舛的石龜根本不是烏龜,是贔屭」,而且還有九個兄弟。(分明是被九個兄弟排擠的!)

 

很有趣的是,1911年,正式中華民國成立的那一年,120年前逃跑的贔屭竟然在金華路與保安路南邊被發現,贔屭所處的位置剛好是塭地,而得名石龜塭(現在已經填平,興建民宅)。所以當初的10隻贔屭變成了11隻,還好乾隆皇早已仙逝,否則看到這則消息鐵定被台灣人給氣死。而這第11隻贔屭,現在安奉在保安宮內。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嗎,並沒有。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11隻贔屭由於落海後在海中吸收日月精華具有靈性,加上落海處滄海變魚塭,漁民所飼養的魚隻時常失蹤,民眾總在夜裡發現魚塭處有光亮,經請示保安宮五府千歲(俗稱王爺公),才知道贔屭顯靈,並交代信眾將贔屭挖掘出來,安奉於保安宮的後殿左側。贔屭有了靈性,被封為白蓮聖母,傳說在背上凹槽注入清水後,供人飲用對於治療眼疾特別有功效。現在廟方在白蓮聖母前方安放一座石製平台,擺放數瓶平安水,限一人只能取用一瓶,在廟中安享人間香火。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而最初的九隻順利抵達台灣的贔屭,在1935年日治時期被移到了大南門甕城內;1960年,又被移至赤崁樓,背負厚重石碑,在戶外忍受風吹日曬雨淋。在保安宮提供的資料,稱為落海顯靈性,贔屭命運大不同」。

 

赤崁樓旁的秘密基地:民族路208巷與赤崁東街

這一天,我由鴨母寮市場的成功路經由赤崁東街,步行前往赤崁樓途中,不經意地發現正在改建中的原成功國小鐵皮圍籬上,有不少幅小朋友的彩色照片;接近民族路這一端,爬滿綠色植物的矮牆上,多了不少巨幅黑白照片,光著身子的小朋友就站在臉盆上,牆上更貼上的巨幅的全家福照片,細數著照片中人物的穿著,想必應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好奇地想問,照片中兩位當花童的小女生會不會現在也當阿嬤了?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當天稍晚,接近傍晚時分,我又回到赤崁樓旁的小巷弄,店家點上的黃澄澄的燈泡,小酒館準備迎來今天第一批的客人。此刻,我突然理解了早上在巷弄裡見到的這些有趣的照片是怎麼一回事。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好久沒如此悠閒地在府城裡散步,不經意總有新發現。剛剛提到現在的赤崁樓一點也沒有歐式城堡的味道,而我在小巷弄散步時,發現一張普羅民遮城的海報,大家就各自發揮想像力吧!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尼德蘭人在台的碉堡

我一直以為尼德蘭人在台灣只建了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兩座城堡,事實上尼德蘭人在台經營38年,總共興建四座城堡,除了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兩座在台南外,還有在1636年在魍港(現今的台南北門或嘉義東石,也有學者認為是嘉義布袋的好美里)建立了菲立辛根堡,後來在1644年因颱風造成洪水暴漲而沖壞,於是又在對岸較堅固的地質上重建一座磚造碉堡。這是魍港的行政中心,僅次於大員的商業中心及戰略地區。

 

此外,淡水也有一座安東尼堡,是1644年建的,以當時巴達維亞總督安東尼 范迪門(Antonio van Diemen)的名字命名。有不少人以為淡水的城堡是西班牙人留下來的,原本西班牙人在1626年來到福爾摩沙北部的雞籠及淡水,在1637年於淡水興建了聖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之後西班牙人撤軍,尼德蘭人攻佔此地整修擴建而成[陳耀昌,《福爾摩沙三族記》,遠流出版社,pp 83pp210~ 211]現在的淡水紅毛城就是尼德蘭人留下的樣貌。(西班牙人在台灣興建的另一座城堡是,1626年在現今基隆和平島興建的聖薩爾瓦多城,這段故事就等2023年鐵路環島時再來說吧!)

 

在陳耀昌醫師的書中提到淡水一地,我一開始以為會不會作者犯了錯誤,淡水舊稱是滬尾,這是多是台灣人都知道的事,怎麼會在書中用淡水來稱安東尼堡所在位置,而不是滬尾呢? 我上網Google了一下,從維基百科上才得知,在明代時淡水雞籠是北台灣的泛稱,在1590年西班牙人馬尼拉手稿上記載了淡水河流域平埔族的情形,上頭還以漢字寫著淡水兩字。滬尾的名稱出現,是到了清朝咸豐年間,兩次英法聯軍戰敗開放滬尾及安平為通商口岸,此時滬尾一詞才取代了淡水。到了日治時期,滬尾及淡水兩名稱混用,到了1912(大正元年)統一改稱為淡水,直到現今。

 

【冷知識】:西班牙人馬尼拉手稿長得什麼樣子?

在台灣歷史博物館展覽中,就出現過西班牙人的馬尼拉手稿,這份手稿描繪了16世紀東亞各族群的面貌,當中也包括台灣雞籠人與淡水人。手稿中對於東亞各族群的認知除了有西班牙人的觀察,也融合了在地觀點。像是對於雞籠人與淡水人的描繪,也承接來自福建水手、海商的原有認識。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跟著書本去旅行 46-01. 台南三部曲之一:西荷與明鄭時期

arrow
arrow

    Edd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