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虎尾鎮後,我橫切到雲林台西鄉,準備改走台17線濱海公路回到台南。天氣有點不穩定,天空陰陰的,似乎今天又得跟雨神作伴。才看到「鰲鼓溼地」的標示牌,天空就下起雨來,本來想順到繞過去看看鰲鼓溼地,只好作罷。在台61線的涵洞裡躲雨,期望這場雨別下太久。
離開虎尾鎮後,我橫切到雲林台西鄉,準備改走台17線濱海公路回到台南。天氣有點不穩定,天空陰陰的,似乎今天又得跟雨神作伴。才看到「鰲鼓溼地」的標示牌,天空就下起雨來,本來想順到繞過去看看鰲鼓溼地,只好作罷。在台61線的涵洞裡躲雨,期望這場雨別下太久。
住在都蘭日光巴西瓦里的晚上,我趁著天色還沒全暗前,在都蘭市區閒逛。都蘭糖廠,以前是台東糖業最重要的生產重鎮,現在糖廠早已歇業,偌大的廠房提供原住民藝術家創作的天地,糖廠裡還有間咖啡館及被媒體報導過的都蘭小房子早餐店,可惜,我到達時,都蘭小房子正在整修中,沒有營業,這次沒有口福。
提到「台東都蘭」你會想到甚麼? 相信應該很多人會回答:「書包」。我想這也是要歸功於第一夫人美青姐的行銷功力。其實,來到都蘭這地方,的確家家戶戶都有在賣「書包」,而且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書包都有,但是書包到處都有,騎了快七百多公里到達都蘭,當然不是為了買書包。
推薦完西螺好味道,回到我的故鄉—台南,也是聚集有名小吃的大本營。但是我要推薦的好味道,不是印象中的蝦捲名店或是布丁店,是我回到故鄉時,正好在收看到TVBS 一步一腳印節目,介紹到台南紅豆湯,主持人稱之為「會漂流的紅豆湯」。
一個人騎單車去旅行,除了想體驗與平凡上班族不一樣的生活外,享受旅程中台灣美食,也是不容錯過的事。現在各大電視台有許多行腳類節目,提供了我出發前不少的資料,當然網友、車友的推薦美食也是資料來源之一。不論,資料有多豐富,還是要自己親自去品嘗看看,另外跟老闆及當地人與其他旅人的互動,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深刻記憶。
花蓮富里鄉,是花蓮縣最南邊的一個鄉。來到富里鄉是為了一本書—棄業日記所提到的「回來米」--羅山村。來到羅山村的不禁會讓人很羨慕這邊的優越地理環境,整個村莊三面環山,裡頭還有個羅山瀑布,宛若世外桃源。
來到花蓮的天祥,相信很多人都會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折服,當然也要經歷一場刻骨銘心的旅程。自太魯閣牌樓處(標高60m),來到天祥(標高480m),沿途連續上坡近20KM,還好沿路的好風景,上坡的疲累也早已拋在腦後。